假裝無知,遠比假裝有錢更有價值

假裝無知,遠比假裝有錢更有價值

假裝無知,遠比假裝有錢更有價值

拾遺物語

只有一種美好生活可以預見:知道在無知的情況下自己應該怎麼做。

1

繼佛系青年之後,

又紅了一個新詞——隱形貧困人口。

網絡上是這樣定義的:

那些看起來每天有吃有喝,

但實際上非常窮的人。

為什麼會這樣?

20年前,作家韓少功在《第二級危機》中說過這麼一句話:

在今天的現實生活裡,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足夠根據,

來發現自己的貧困。

20年後,這句話依然沒有過時,

反而愈見其犀利,

只是其中內涵變了——

以前,發現自己貧窮,但知道要奮鬥;

現在,發現自己貧窮,只會瘋狂買買買,

至少,可以掩蓋自己內心對貧窮的恐慌,

以及對成功的焦慮。

也許他們還會振振有辭,

拿出自己知道的金句辯解:

給當下自己最好的,

你才能成功遇見未來更好的自己。

只是他們不知道,這句話還有前半句:

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給自己最好的。

不知道這句,所謂給當下的自己最好的,

只能是對未來體面的預支。

這就是更可怕的地方:

人們可以找到足夠的根據,

發現自己的貧窮,

卻不能發現自己的隱形無知——

看起來懂得比誰都多,

但其實是人生的漏洞比誰都多。

假裝無知,遠比假裝有錢更有價值

2

來看《天龍八部》中的一個片段:

向望海走上前來,端起酒碗,

說道:“姓喬的,我來跟你喝一碗!”

言語之中,頗為無禮。

喬峰酒意上湧,斜眼瞧著他,

說道:“喬某和天下英雄喝這絕交酒,

乃是將往日恩義一筆勾銷之意。

憑你也配和我喝這絕交酒?

你跟我有什麼交情?”

說到這裡,更不讓他答話,跨上一步,

右手探出,已抓住他胸口,手臂振處,

將他從廳門中摔將出去,砰的一聲,

向望海重重撞在照壁之上,

登時便暈了過去。

這就是隱形無知會進化出的境界:

想象中自己的位次,永遠比實際中高很多。

自以為NB——

自以為無所不知,認識很多人,

懂得很多道理。

於是經常性裝B——

其實是在炫耀自己的無知。

旁觀者眼中的SB——

什麼都略懂略懂,

可做什麼也都淺嘗輒止。

現實生活中過得很苦B——

大部分人廣義上的失敗都可歸結為淺嘗輒止,但我們會自我安慰這是“偉大”的平庸。

殊不知,現在裝B也已經是一個風險係數極大的活,弄不好就會翻車。

人生的最大漏洞,

即是假設你所知道的比別人多。

假裝無知,遠比假裝有錢更有價值

3

有位公司老總,

繪聲繪色講過這麼一個故事:

有一天我早上去公司,

大家進電梯以後啊,

一電梯的年輕人對我鞠躬打招呼。

只有一個年輕人xx,

先幫我按了我辦公室的那個樓層,

並且擋住了其他要按樓層的人……

我下電梯以後,

馬上打電話到人力資源部,

直接提拔他當主任……

而現在,他已經做到了董事長的地位。

看到這,你覺得終於知道了職場秘笈?

別慌,好事者後來認真查了他公司的管理層,發現並沒有一個叫XX的年輕人,

符合“新人、快升、主任、董事長”這些關鍵詞的,只有這個老總的兒子。

這當然是對成功最拙劣地裝飾,

但並不妨礙我們會一再把成功的裝飾誤認為成功本身。

有時候,我們知道的秘笈,

是別人故意放的煙霧彈,

更多時候,我們還不等別人說,

都假裝自己已經知道了——

成功人士走路很快,

原來他是如此珍惜時間;

成功人士走路很慢,

原來他走路都在思考問題。

久了,我們就忘記了自己應該怎麼走路。

假裝無知,遠比假裝有錢更有價值

4

有一則冷笑話曾流傳很廣:

為證明螃蟹的聽覺在腿上,

一專家捉了只螃蟹並衝它大吼,

螃蟹很快就跑開了。

然後專家捉回來再衝它吼,螃蟹又跑了。

最後專家把螃蟹的腿都切了,

又對著螃蟹大吼。

螃蟹“果然”一動不動……

專家得意洋洋向眾人宣佈:

我的判斷是正確的,

螃蟹的聽覺確實在腿上。

很可笑麼不是?

這正是很多人會陷入的證實性偏好陷阱:

當你以為自己知道時,

你可以輕易找到任何證據證明自己是對的,

而從不會去證偽。

簡單來說,就是人們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當真相來臨時,反而還會抗拒真相。

現實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最極端的例子莫過於相信偏方治大病——

有偏方治頭痛,其實是砍下來就不痛了。

有偏方治白內障,其實是因為徹底瞎了。

…………

人生尤其如此,不是偏方治大病,

應該改一個字:偏方致大病。

假裝無知,遠比假裝有錢更有價值

5

人們非但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

還願意相信奇蹟。

有興趣的人,

不妨回看下上個世紀的氣功熱。

其中的“翹楚”人物應是作家柯雲路,

他親自渲染了很多氣功的神蹟,

譬如氣功大師發功能半雲半霧地從湖南長沙就朝北京飛過去了。

儘管從沒人看到過,

他依然有合理解釋:有功夫的人看得見,沒功夫的人看不見。

為此,他還寫信給了王小波,

對那些神蹟言之鑿鑿。

王小波都快被氣瘋了,

但回信還是很調皮:

不能解釋的事很多,

為何腦門上能貼鋼蹦特別使您高興呢?

這就是王小波與柯雲路之流的最大不同,

他承認自己的無知,

但知道自己在無知的時候該相信常識。

就如對沖基金之王達利歐在《原則》中的一句話那樣:不管我一生中取得了多大的成功,

其主要原因都不是我知道多少事情,

而是我知道在無知的情況下自己應該怎麼做。

假裝無知,遠比假裝有錢更有價值

6

那麼在無知的情況下,應該怎麼做?

第一原則:堅持努力。

先來看電影《那些年》中的一個場景——

柯景騰對沈佳宜說:

“數學好有什麼了不起,我敢跟你賭,

十年後,我連log是什麼都不知道,照樣活得很好。”

沈佳宜笑著說:“嗯,我相信。

但是,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事情是徒勞無功的啊。”

多麼熟悉的話,

是不是嗅到了年少輕狂時的味道?

老師讓我們努力學好數理化,

我們說,到了社會上,沒什麼用。

老師讓我們努力學好英語,

我們說,以後外國人都學中文了,

沒什麼用。

…………

一副知曉人生真相的面孔,

暢想著自己無須努力,

未來生活照樣可以毫不費力。

然後直到面孔被現實虐到猙獰才發現,

才會聽懂沈佳宜的話外音:

當下的點滴努力,

現在看來都是徒勞無功的,

但都會和你的未來發生聯繫。

努力會否徒勞無功,

會否讓人生邁入順境,

沒人知道,但還是要努力,

至少會讓你的逆境變得不那麼糟糕。

假裝無知,遠比假裝有錢更有價值

7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

人生要怎麼做才不後悔。

我最喜歡王天放的回答:

人生怎麼過都會後悔。

人生怎麼過都會後悔。

你選擇了出國,你逢年過節的時候就會後悔為什麼不留在國內。

你選擇了考研,別的同學天天吃吃喝喝的時候就會後悔為什麼不去工作。

你選擇了工作,早上擠地鐵的時候又會想自己為什麼不考研。

後悔再也正常不過,

我們在選擇一條路走下的時候,

並不會知道這條路會到底通向何方。

怕的是總在糾結哪條是正確的路,

然後不停變化人生目標。

就像“悔創阿里傑克馬”也會後悔,

甚至可能無數次後悔過,

但他後悔之餘,還是堅持了自己的選擇,

所以,他才成了獨一無二的馬雲。

當然,我們不可能每個人都變成馬雲,

至少不要總是糾結知道最正確的那條路——就好像林中有兩條路,

你永遠只能走一條,懷念著另一條,

但你不能回頭。

這就是在無知情況下的第二原則:

選一條路,一以貫之。

假裝無知,遠比假裝有錢更有價值

8

“股神”巴菲特從11歲開始涉足股票投資,

27歲開始有業績記錄,

60年其財富增值達到62740倍,近乎神蹟。

2000年,亞馬遜的創始人傑夫·貝佐斯曾經問巴菲特,

你的投資體系這麼簡單,

為什麼你成為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

卻很少有人學習到你的成功呢?

巴菲特說,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願意慢慢地變富。

這個慢慢地變富,

就是世界第八大奇蹟——複利效應。

來看一個公式,

假設現在自己的水平是1,

每天進步1%或者退步1%,則1年後:

每天進步1%的成果:1.01^365=37.78

每天退步1%的後果:0.99^365=0.025。

看到沒,每天微不足道的差距,

在時間的積累下,會形成巨大的落差。

財富投資如此,人生投資亦是如此。

這也是無知情況下的第三原則:

摒棄眼見為實,即時回報的投機心理,

找到自己人生投資的複利效應。

假裝無知,遠比假裝有錢更有價值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投資,

那麼不妨從投資自己開始——

學習是成本最低的投資,

也是複利效應最高的投資。

不去問,學來有什麼用,

就像吃飯,都會變成你的骨和肉;

不去問,我到底應該學什麼,

選中一樣,一以貫之。

如果有一種美好生活可以預見的話,

那就是在你承認自己無知,

開始投資自己開始。

如果你不知道從學習什麼開始,

那麼不妨從學習英語開始吧。

學習英語,

你無法預知是否會徒勞無功,

但你應知道,你當下的每一份付出,

都會和你未來的每一份美好發生聯繫——

信息量是獨立思考的前提,

語言是獲取信息量的工具,

而性價比最高的成功,

就是贏在信息不對稱。

所以學習英語,

也意味給予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意味著你在職場上更有機會升職加薪,

意味著你在事業上擁有更多的選擇權。

當然,學英語並不容易。

如果你擔心自己學無所成,

你可能需要一位24小時隨叫隨到的英語老師——TutorABC(原vipab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