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輝:未來已來 大數據時代的中國智造

7月27日,第16期“陸家嘴互聯網金融+沙龍”暨第8期“金融科技海上夜話”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行。活動由浦東新區金融服務局、陸家嘴金融城發展局、上海金融業聯合會、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上海市支付清算協會、中國金融信息中心、陸家嘴互聯網金融協會、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上海市各地在滬企業(商會)聯合會金融分會聯合主辦;由光明乳業、國泰君安、翼勳金融、策道科技、有魚普惠、龍品控股特別支持。活動特邀盛大雲計算CEO諸葛輝做題為“大數據時代的中國智造”的主旨演講。

諸葛輝:未來已來 大數據時代的中國智造

盛大雲CEO諸葛輝

諸葛輝簡介

諸葛輝,200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並獲得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曾擔任復旦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新聞中心主任。2005年底加入盛大集團,曾任集團新聞發言人、企業和文化傳播高級總監、投資高級總監等,並任盛大集團旗下杭州邊鋒總裁。2006年,在成功轉型免費(增值服務)模式後,赴華爾街開展盛大(NASDAQ:SNDA)上市後第二次路演。2011年,出任盛大旗下杭州邊鋒總裁。後A股上市企業----浙報傳媒32億元收購杭州邊鋒。曾代表董事會管理盛大旗下成都吉勝科技,該公司是網吧管理與計費領域的優秀平臺。2015年1月起,出任盛大雲CEO,創立“比格雲”等新一代雲計算品牌。

主題演講環節:

諸葛輝:未來已來 大數據時代的中國智造

盛大雲CEO諸葛輝

盛大雲CEO諸葛輝演講的主題是“大數據時代的中國智造”。他說,盛大董事長陳天橋多年前曾有一個預言,未來的雲計算將像使用水電煤那樣簡單方便。而現在,這個未來已經到來。諸葛輝首先介紹了目前中國製造業的數據存儲和應用的情況。

對於一個工廠來說,車間裡面的數字化、信息化程度很高,但是數據採集機制不健全,時效性差,應用不一致,來自生產一線的數據成為”信息孤島”。再比如,在一個縣級市,安全生產是製造業當中很重要的環節,如何讓它智能化,變得更加的信息化。從國家到省到地方,有很多的管理規定告訴你必須要做這樣一套安監繫統,這裡面有很多適配於不同的系統,每個人都在開發,所以顯得非常散亂,沒有成完整的章節化的概念,這裡面也是期待改進的問題。

同時,很多工廠買了好的設備,但是缺乏連接生產和管理系統的工具,雖然諸如SAP,ERP可以用,但無法解決生產和管理的有效銜接,數據無法互聯互通,生產線上的海量數據也無法反向用於生產和管理的優化。這個需求非常迫切。人才的缺失也是一個問題。

從雲計算來說,目前大部分工業企業還在採用傳統的集中式IT系統架構,雖然安全性相對可以得到保障,但是成本高,缺乏靈活性。而云計算相對於傳統的IT系統架構,最大的區別就是以分佈式的架構去替代原先的集中式架構。隨著雲計算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工業企業對上雲也越來越重視。

接下來,諸葛輝提出怎樣解決這個問題,讓中國智造真正抓住大數據發展的機遇。

對於工業企業上雲,諸葛輝認為有幾個好處,包括可以打破地域限制,雲計算的去中心化特徵,可以使業務擴張不受地域限制,數據也可以在任何地方更快速地被訪問;同時,可以實現海量數據的存儲和大數據開發,讓工業企業在大數據領域取得企業價值“二次開發”的領先地位,此外,分佈式的架構使企業的IT需求可以更靈活、更快速地得以擴展;而對企業來說,用雲可以大大降低企業技術開發的成本,可以使企業實現統一的平臺得到更好地兼容。諸葛輝表示,雲計算可以使工業企業的經營變得更輕,未來,工業企業“上雲用雲”將成趨勢。

第一步,數據採集。數據是躺在那兒的,數據是會說話的,但如果沒有辦法跟它對話,這個數據就是沒有用的。所以數據採集很重要,要把所有制造業環節過程中的數據一點一滴全部保留下來,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在數據採集上非常重要。比如可以通過AR(增強現實)的方式把數據採集變得更加的智能化,更加的自動化,更加的準確。只要生產行為在發生,只要加工動作在發生,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因素都可以變成數據,然後必須做好數據的一致性。銜接環節的智能化和數據化也很重要。

第二步,在數據採集做好之後,是大數據。大數據是一個動詞,大數據不是一個名詞,數據第一要大,第二要全,第三要準。只有又大又全又準的數據,才能真正實現大數據化,通過分析,然後提高製造業的生產效率,減少次品率,優化生產環節,提高人的積極性,這叫大數據。生產流程的優化再造,產品質量的提高,安監管理,全流程的數據庫存的應用,全部基於大數據的行為。

如何對生產環節進行改造,痛點又有哪些?痛點是缺少一個智能製造系統,把整個基本的生產數據跟管理系統對接起來,這是中國智能製造要解決的一個瓶頸問題,所以這也是一個很大的機會。

大數據再往後,是和AI(人工智能)結合了,是會自我學習的大數據,大數據是一個腦袋,不僅是一個動作了,是一個人工智能。幾年數據下來,它自己在那裡學習。當然現在很多企業遠遠還沒有到這一步,如何能夠結合到傳統制造業當中去,這也是一個很大的機會。

第三,大數據背後是用雲計算支撐的,為了讓數據存儲在日後可以發揮作用,雲端,可能是唯一的選擇。雲,也是一個動詞,雲包括數據存儲、數據分發、數據分析,通過軟件直接實現場景應用,大數據可能比雲更廣義一點的動詞,它是基於雲的基礎設施做的大數據的功能,大數據的實現。所以,要用雲計算的方式支撐大數據,對我們的生產環節進行改造。

這對雲計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它的任務處理速度要更快,很多企業的場景在裡面。這也要求服務後臺的穩健程度,比如不能老是斷網,數據存儲也要更安全,更大容量。只有更優化的數據存儲方式,才能滿足製造業對於雲計算的需求。操作上要求便捷性更強,操作的人才需求也很大,操作的便捷性必將增強。盛大的新一代高性能雲平臺“比格雲”就是為此類需求而研發的。

諸葛輝:未來已來 大數據時代的中國智造

活動現場

現場互動環節

【提問】:您好,我是保險行業的,我特別想了解一下在金融領域,尤其是在保險行業裡面,雲計算以及大數據的運用如何能夠解決保險行業的痛點和問題?

【諸葛輝】:其實雲計算以及大數據跟金融行業溝通互動還是很多的,但我一直認為,金融行業是雲計算的最大也是最後一個堡壘,因為確實有一些難點需要突破。

金融行業會有很多自己的規定或者一些硬性的要求,為了保證安全性必須用一些本地化的服務。其實有很多新的場景,包括平安金融和其他一些銀行都在做。我還是特別推崇像平安這套後臺架構,比如平安保險的數據非常非常大,但因為它有一個非常快的雲計算模塊,如果需要做一個理賠,只要上傳幾張照片,第二天就會賠付。

這些互聯網場景下應用的混合雲,架構非常好。在運營和應用時,有些問題是用機房本身來提高運營能力,但有些問題需要快速的調用數據的,裡面還有一些不同的網絡區域的劃分。我個人推崇平安,因為它已經在應用、調用數據方面完全做到了隨心的地步。

現在盛大雲跟一些銀行都在展開合作,如面向互聯網用戶的服務、網絡上快速的貸款,這些採用跟雲結合的方式,因為這些數據還是可以放在本地,但調用的時候用雲的方式很快。但這僅僅是第一步,一些金融的核心業務怎麼做,這可能要一步一步來實現。

【提問】:您好,我的問題是,現在的雲、智能製造、AR、家居智能化等等,到處都有攝像頭,可能會涉及到倫理道德,隱私財富各種層面的東西,關於這些您是怎麼看?

【諸葛輝】:我們剛才說到Iaas(基礎資源和服務)這一層的時候,,它一般是不涉及到對用戶數據直接的獲取。我們只能看到它的用量,包括計算資源、存儲資源、網絡資源,即雲的三大主要資源的用量,但我並不知道它是服務於誰,更不可能知道具體的用戶是誰。像盛大雲、比格雲我們還是做Iaas這一層,但有些雲企業開發的軟件應用比較多,用戶可以直接獲取這個服務。像這種層面,因為它直接跟用戶的接觸更緊密了,這當中首先行業需要有更多的規範。

另外還是要立法,這個層面可能不是技術層面解決的問題,企業的自律很關鍵。剛才講的大數據,特別是一些政府的數據,民生的數據,一些所謂的大數據大省、大數據大市,把數據給到企業,然後變現出產值, GDP就上去了,這裡面的問題是很嚴重的。如果涉及到衛生數據和健康數據呢,這些數據涉及到整個國家的國民素質、健康狀況,這個是必須要立法來理清政府和企業在這裡面的邊界,包括這裡面可為和不可為的東西。

不要以為大數據是一個很漂亮的東西誰都可以做,企業把自己的數據存起來,但不意味著誰都可以去濫用。規範和立法是非常關鍵的,在覺得某件事情很便利的同時,不要給整個社會造成負面的影響。

【提問】:諸葛總,金融科技是否會助推金融風險的滋生?法律是有滯後性的,像現在監管科技,如何能夠跟上金融科技的發展步伐,以有效的解決當中的金融風險?

【諸葛輝】:我覺得風險不是科技帶來的,風險都是人帶來的,所以說需要規範,需要自律,需要監管。

還是人的問題,為什麼同樣的科技,在一個更加有秩序的社會里面運用得比較平穩,它也能夠優勝劣汰,但是脫離了秩序它可能就變得很奇怪。所以我覺得,如果從經濟學的角度,就是一個人的心理,包括他的預期是怎麼樣的,然後他怎麼樣博弈,這些東西可能都是有關係的。

我覺得金融科技很好,但現在有一個問題,什麼是真正的FinTech,現在被濫用了,全國來講,整個行業來講,還是有點被濫用了,稍微跟科技沾點邊的,他就說是FinTech。所以我覺得是要鑑別,真正能夠帶來變化的這些領域。

【提問】:諸葛總,剛才您講到了存儲是基礎。請問現在存儲的發展是否能匹配雲發展的空間?

【諸葛輝】:這個問題非常好,存儲本身在做很多的改進,但是我是覺得說,我們說一些傳統存儲的技術還沒有完全應用到雲端,從我們自己的角度來看,這一塊確實進度並不快。

所謂的公有云裡面,現在賣得最好的是CDN,但嚴格意義上並不能算雲,比如說你的遊戲要在它提供的服務器上運營,它在當地加速一下,這裡面大量的是流水。

雲計算的核心是計算、存儲和網絡。除了水分,雲這裡面真正賣得最好的,是雲主機和帶寬,就是計算、網絡,這兩塊更多的是從運營商那邊採購的資源,然後我們做個雲化,將水龍頭打開(備註:雲計算就像打開水龍頭用水一樣簡單快捷),你就可以去用了。也有專門做存儲的一些公司,但這些公司並沒有很快的把技術應用到雲端,這也確實是需要突破的。存儲的信息在調用時候的便捷性,這些東西在雲端很少,至少我看到的並不是很多而且用起來一般。

【提問】:因為前一段時間相繼有兩家著名的公有云的平臺發生了服務中斷的情況,公共雲一旦發生故障的話,影響面非常大。對於公有云平臺來說對公有云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有哪些方面可以做改進?

【諸葛輝】:我們對於安全性和穩定性是感同身受。我們以前做遊戲的時候,遊戲還沒有用雲,還都是用本地的服務器,開個新區要搬很多的服務器。哪怕斷線一毫秒,用戶就全部掉光了,要再讓他上來,要花血本,我們是有血的教訓,所以我們要做穩定可靠的雲服務。

這個行業裡面,不論你的雲做得有多大,一旦出現這樣的問題,很可能是致命的。特別是我們說現在雲走向傳統行業,走向金融,有的金融行業用戶在早期的時候會用到雲,但現在有一些金融機構已經把他的實時交易、清算全部放在雲端了,怎麼可能讓他斷線呢,斷線可能幾千人的交易沒有了,哪怕你延遲也是有很大問題的。更快更穩剛才講到了,包括怎麼樣設計比較好的架構和網絡的佈局,以及選擇好的上游供應商都非常關鍵。

怎麼樣保證上游的資源是過硬的,是需要我們一條條網絡、一根根網線去看的,一臺臺機器自己要去上架的。當然也要通過各種的檢查、機制、SLA(服務等級協議)解決這些問題,而且經驗也是非常重要的。

雲計算還是很大程度上靠運維,在問題發生之前的預警和發生以後快速的處理,斷線以後幾秒,幾毫秒都是人命關天的事情。建議大家還是選擇專業專心做雲服務的公司,獨立第三方的雲平臺,可能是一個首選。比格雲就是這樣一個平臺。

【提問】:我想請教一下,大家都在談私有云、公有云、混合雲、行業雲等等,未來的話我認為可能九九歸一,都會歸到一定的範疇的公有云,我想請問您怎麼看未來私有云、行業雲和公有云逐步演進的過程或者是之間角色的互換或者未來技術的發展?

【諸葛輝】:我覺得每個企業的成長路徑不一樣,其實雲計算公司有很多不同的路徑起來的。像我們跟阿里、騰訊算一類,從互聯網公司起來的,面對的是幾個億的用戶,我開水龍頭開關,他來打水。

華為是做解決方案起家,以比較優質的設備作為解決方案的主打,可能面對的是單個大用戶、塊狀的市場比較多一點,華為在這上面也是有非常強的優勢所在。如果說公有云的話,我可能還是把它理解為一個互聯網的概念。今天我們看到有很多的互聯網公司,把一些傳統IT行業的資深從業者放到公有云來做,就是讓他做傳統行業的市場。反之亦然。公有云成功的要點,這兩撥人合為一撥,這個公司肯定是成功的,這是我的一個觀點。

【提問】:諸葛總,我有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大數據產業中國和一些發達國家的差距是怎麼樣的?對比上有什麼區別?另一個問題,剛才您一直講工業互聯網這方面和大數據的組合,因為咱們中國企業很多是中小微企業,他們在產品生產包括管理上,沒有實現比較高水平的自動化和信息化,在數據整理上,會存在很多的失真,咱們從哪些方面把中小企業沒有上傳的數據整理到一塊,共同服務大數據呢?

【諸葛輝】:實際上現在主要的問題,還是商業倫理的問題。技術其實我們不缺,我們也可以引進一些先進的技術來做大數據,如果本身的數據是被濫用的,同樣一輛無人駕駛的汽車,會把你開到不同的地方,或者說它的路線準確性會差很多。長年累月通過倫理,通過正確的方式積累下來的,才是技術。我們不缺技術,而獲取、使用數據的方式是不是符合規範,才是主要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書面的可以轉換成數字化,但需要大量的時間,因為它原來很多都是書面的東西,可以去做,但原始記錄要有,原始記錄越豐富,轉換記錄會做得更好。技術不成問題,還是可以做的。

諸葛輝:未來已來 大數據時代的中國智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