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山明:畫家是耕耘 教授是播種

吳山明:畫家是耕耘 教授是播種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浙江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會員、中國畫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省中國人物畫研究會會長、杭州美術家協會主席吳山明長於人物,兼及花鳥、山水畫。他深耕優秀傳統文化,又轉師多益,採梁楷、老蓮、青藤、伯年等前人之長,但又恰到好處地發揮自己的特色,在推動藝術創新的實踐中,做到了古今相融、中西相合,並形成了自己極具個性特色的藝術風格。

吳山明:畫家是耕耘 教授是播種

著名美術評論家薛永年說:上個世紀中國畫最突出的成就在人物,水墨人物畫以“現代浙派”為一大勁旅,而出身於“現代浙派”的吳山明又開創了不同師輩的“當代吳家樣”,貫通了傳統與現代,融會了人物與山水,形神並至,筆境兼奪。人物形象化入了氤氳的自然,神韻生動。其意象、境界和筆墨之美,顯現出特有的藝術魅力,在當代畫壇上獨樹一幟。

吳山明:畫家是耕耘 教授是播種

《黃賓虹先生》 吳山明作品

吳山明作為“浙派人物畫”的代表性人物,最重要的貢獻是在繪畫風格語言上的突破與建立。

以“現代浙派”領軍人物為代表的一批人物畫家,繼承了近現代水墨人物畫取材立意的傳統,築基於堅實的素描速寫功夫,取法於傳統文人寫意花鳥畫的筆墨韻味與抒情功能,廣泛運用點、潑墨、沒骨和破墨,變質實為靈動,成為現代水墨人物畫中更加生動靈變的一支。吳山明師承“現代浙派”,在藝術思想上頗受潘天壽主張的陶融,深信中西繪畫作為兩大體系,相互間的借鑑吸收,不該削弱各自的特點。同樣,他也頗受黃賓虹的影響,拓展宿墨審美的新實踐。作為一種墨法,宿墨最早在宋代就被提及,畫家們偶爾用來豐富墨相,但並沒有深入探索。能不能發揮宿墨的更多妙用,數百年來既無人想,更無人做,一直到黃賓虹才在把宿墨列為“七墨”之一,在山水畫中破天荒地開發宿墨的潛能。化腐朽為神奇地開闢了山水畫墨法的一個新天地。

吳山明:畫家是耕耘 教授是播種

《王國維先生》 吳山明作品

吳山明在求新求變的過程中,一開始就把深化藝術蘊涵和純化繪畫語言作為突破口。他變西式以素描為基礎的造型觀為中式講求結構的造型觀,變以筆墨服從於體面造型為主的手段為以線造型為主的手段。在不斷的探索中,實現了筆蹤與墨韻的完美融合,從而為意筆宿墨人物畫的審美實踐開拓了廣闊空間。

吳山明:畫家是耕耘 教授是播種

《馬一浮先生》 吳山明作品

吳山明的筆跡以碑味的凝重融入帖味的流暢,講藏頭護尾,一波三折,筆斷意連。墨韻滲化彷彿鬼斧神工,不僅滲出了結構的凹凸轉折,滲出了厚度,也滲出了韻味。這種筆墨語言極其單純又變化自然,既意在筆先,又有一定自動性,既講求傳統的筆情墨趣,又不乏隨機偶成的新異肌理,既得心應手,又天趣盎然,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筆墨之美,實現了高難度的寫意筆墨與高難度的寫實造型的統一。

吳山明:畫家是耕耘 教授是播種

《母與子》 吳山明作品

他在宿墨上的實踐成果,與黃賓虹的宿墨的經典構成了關於宿墨的全樂譜——黃賓虹是偏重墨的高音區域,而吳山明則是偏淡墨韻的中、低音區域。如果說黃賓虹的宿墨是一種延續了千年的重墨,吳山明的宿墨則是開創並拓寬了淡宿墨的語境與體系。

吳山明:畫家是耕耘 教授是播種

《蘇比依》 吳山明作品

重技而不輕道,是吳山明藝術探索實踐的特色之一。藝術創作需要技巧,它和技藝密不可分。

吳山明:畫家是耕耘 教授是播種

吳山明教授寫生創作

“現代浙派”的第一代畫家,更能通過表現富於新意的生活情趣小中見大地謳歌新時代人物的精神風貌,但取自西方的寫實觀念與寫實方法,一方面成為畫家以文載道的利器,另一方面也制約了對傳統審美方式的發揮。進入新時期之後,解放了思想,開闊了視野。吳山明廣泛瞭解西方繪畫各藝術流派的風格特點,但更多地研究了中國繪畫傳統。除了文人畫外,還研究了漢畫像藝術、民間繪畫藝術,同時還涉獵文學、詩詞、書法、音樂鑑賞和藝術理論等。因此,當我們讀他的畫和文章,總能感到一股書卷的清香氣和優雅的詩情畫意襲來,溢透出畫家豐富的情感、智慧、敏銳的感覺力和想象力。

吳山明:畫家是耕耘 教授是播種

《朝聖老人》 吳山明作品

吳山明是“浙派人物畫”的代表性人物,更是一代藝術教育名師,他的肩上一直擔著雙重責任。從23歲留校任教,至今已經整整50多個春秋。他認為這輩子,教師是自己的主業。五十多年來,耕耘、播種、收穫,薪火在手中傳承。吳山明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學生。有的成了名教授、名畫家,有的已成為一方畫壇的領軍人物。對吳山明而言,這是他人生歷程中最值得欣慰的事。他說:“畫家是耕耘,教授是播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