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選名家非名作,聚焦內容和情感——2017年高考古詩歌閱讀題全析

優選名家非名作,聚焦內容和情感——2017年高考古詩歌閱讀題全析

2017年高考語文古詩歌閱讀題命題完全按照考綱要求,在選材內容上全部是唐宋名家作品,在考查點上聚焦內容和情感,兼顧表現手法。

定位:淺顯易懂,重在抓鑑賞評價

考綱“古詩文閱讀”板塊,定位其考試內容為“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淺易”表明了命題的難易程度。其中,對應古詩文閱讀的“鑑賞評價”能力層級為D。所謂“D”,指對閱讀材料的鑑別、賞析和評說,是以識記(A)、理解(B)和分析綜合(C)為基礎,在閱讀方面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考綱中的“鑑賞評價”具體表述為兩條:

(1)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在形象分析中理解其蘊含的思想感情、社會意義;鑑賞語言,要把握所運用的語言藝術,領會語言風格特點;鑑賞表達技巧,包括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等多個方面。

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常常是相互融合的,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包括概括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的政治意義、思想意義,賞析作品中的生活情趣、審美情趣和藝術風格,有時還可以指出其侷限性。

2017年高考語文三套全國卷中的古詩歌閱讀題,體現了與往年的顯著區別,題目設置一為選擇題,其題幹要求為“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一為簡答題。

優選名家非名作,聚焦內容和情感——2017年高考古詩歌閱讀題全析

選材聚焦唐宋,優選名家非名作

綜觀近三年高考語文全國卷古詩歌閱讀題,可以清楚地發現命題的趨向和規律性。從下表看,近三年高考語文三套全國卷古詩歌閱讀題命題一直集中在唐宋兩代,以唐代為主。在體裁上,除2016年高考語文全國卷Ⅰ考的是李白的五言古詩和2015年高考語文新課標全國卷Ⅰ考的是岑參的五言律詩外,其他的基本都是七律;在作者選擇上,大部分都是文學史上的名家,這一點2017年顯得更加鮮明。

優選名家非名作,聚焦內容和情感——2017年高考古詩歌閱讀題全析

近三年高考語文全國卷古詩歌閱讀題

再看一下2017年高考語文其他省市的題目:

北京卷,王維的《曉行巴峽》,五律;江蘇卷,陸游的《秋興》,七律;山東卷,岑參的《早上五盤嶺》,五律;天津卷,王安石的《太湖恬亭》,七律;浙江卷,白居易的《采地黃者》,五律。

綜上,可以發現,2017年高考語文古詩歌閱讀命題的特點:唐宋,名家,非名作,律詩為主。

這樣的命題體現了命題者的良苦用心。唐宋是中國古詩歌發展的頂峰,選擇唐宋詩歌,能讓考生領略到古詩歌的最高成就,引導考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關注和熱愛;選擇名家作品,一方面是名家作品水準更高,語言表達更加“靠譜”,另一方面是便於考生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結合作者的身世理解作品,這樣既考查了考生的鑑賞水平,又可以檢驗考生對文學常識的把握能力;選擇名家的非名作,顯然是為了防止猜題押題,唐宋名家中,絕大部分詩人作品眾多,考生很難押到題目,只考非名作保證了考試的公平性;體裁選擇上以律詩為主,主要是保證內容的適量,既落實考綱的“淺易”要求,又有一定的迴旋餘地,為命題提供足夠的信息量。

從思想內容的角度看,2017年高考語文三套全國卷的選材,可以看出命題者對錶達家國情懷和感慨個人身世的作品的青睞,而格調不高、兒女情長的作品被排除在選材範圍之外。如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Ⅰ,歐陽修的《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通過描寫禮部考試的考場環境,透露出作者惜才愛才的真摯感情,表達了要為國家選出真正的人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Ⅱ,蘇軾的《送子由使契丹》,以送別為由,寫出蘇軾對弟弟子由出使契丹的複雜心理,以尋常之題材,寄兄弟之親情,明國家之大義,是蘇詩中抒寫愛國情懷的佳作;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Ⅲ,白居易的《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從“戲贈”入手,表達了作者的微妙情感:一是對自己詩歌成就的自得,一是對不能被當世重用的無奈和自嘲。

2017年高考語文古詩歌閱讀題的選材範圍較為集中,選材特點較為典型,顯示了命題者清晰的價值取向和高超的命題水平,這些都為考生今後的相關複習提供了重要參考。

優選名家非名作,聚焦內容和情感——2017年高考古詩歌閱讀題全析

命題考向集中,側重內容、思想、情感

古詩歌閱讀題本質上涉及的考點就四個方面:形象、主題、語言和手法。其中,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等;主題包括思想內容和情感態度;語言包括煉字(煉句)和風格;手法就是表達技巧,具體表現為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

以2017年高考語文三套全國卷為例,古詩歌閱讀題的考查點較為集中。

選擇題部分:

優選名家非名作,聚焦內容和情感——2017年高考古詩歌閱讀題全析

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古詩歌閱讀題

簡答題部分:

優選名家非名作,聚焦內容和情感——2017年高考古詩歌閱讀題全析

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古詩歌閱讀題

優選名家非名作,聚焦內容和情感——2017年高考古詩歌閱讀題全析

備考:知人論世,三種讀法攻破古詩歌閱讀題

一、靜態地讀。讀作品信息,包括讀題目、讀詩歌內容、讀註釋。其中,讀題目和詩歌內容要細,既要考慮整體,又要留意關鍵的字詞句。讀註釋,關鍵要明白命題者不可能提供沒有作用的註釋,除了對生僻字詞的註釋外,其他所有的註釋內容肯定與答題有關,在結合題目信息的基礎上,思考“為什麼要告訴我這個”,藉此找到解答問題的途徑。

二、容錯式地讀。在解答高考語文三套全國卷古詩歌閱讀部分的選擇題時,考生可以先將所有選項都讀一遍,這些選項對考生理解詩歌內容有明顯的提示作用。一般而言,讀選項的時候,可以先默認都是對的,藉此大致疏通詩歌內容,再逐項斟酌,在硬傷優選的策略下選出答案。

三、動態地讀。把自己想象成詩人,將詩人的身世、作品風格、寫作主題等信息,帶入特定的歷史情境中,設身處地地思考問題。這樣做可以打破部分語言的表面屏障,領略詩歌的內在意圖。高考語文古詩歌閱讀題,選熟悉的朝代和熟悉的作者,給我們提供了知人論世的有利條件。如要理解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Ⅲ中的白居易的“世間富貴應無分,身後文章合有名”的詩意,需要我們結合白居易的身世來解讀。

高考命題有很強的穩定性,熟悉並掌握高考命題的規律,可以讓後面的高考複習針對性更強,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