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这地方 正式退出贫困县

赤水,为贵州省县级市,由遵义市代管,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地处东经105°36′至106°14′,北纬28°15′至45′之间,东南与贵州习水县接壤,西北分别与四川省古蔺、叙永、合江三县交界。距遵义225公里、贵阳377公里、重庆172公里、成都293公里、泸州40公里,总面积1852平方公里。

2017年10月,赤水市是贵州省第一个通过国家考核验收并由省级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退出的贫困县。
贵州这地方 正式退出贫困县

赤水历史

新石器时期,赤水河中下游已有人类活动,已发现有石斧、石锛、石网坠和原始人类用火痕迹及至今仍无人释读的岩刻符号。

唐宋时期

唐代在今赤水地域内设置有淅州、蔺州、能州等。

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赤水正式用行政建置,时属滋州仁怀县,县城在今复兴镇。宣和三年(1121年),撤滋州,降仁怀县为堡,改隶泸州合江县。

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仁怀堡改属播州宣慰司管理。
贵州这地方 正式退出贫困县

元明时期

元代,播州宣慰司长官杨邦宪降元,并仁怀堡、武都城

(今习水土城)为仁怀、古磁等处,派巡检驻原仁怀堡管辖。元末,明玉珍在重庆建立“夏朝”,改仁怀、古磁等处为怀阳县。

明朝初年,朱元璋灭夏,怀阳县废,其属归还播州宣慰使司管辖。洪武十四年(1381年),今赤水地区属播州五十四里之仁怀里、龙门里(亦称下赤水里)和上赤水里部分,万历二十九年平播后,实行“改土归流”,以仁怀里、龙门里、上赤水里、丁山里、小溪里等设仁怀县,隶四川行省之遵义军民府。因原仁怀县治所早年荒废,首任知县曹一科将新县城设于赤水下游的留元坝(亦称犁辕坝,即今赤水市治所所在地),隔河与泸州合江县相邻。
贵州这地方 正式退出贫困县

清民国时期

清朝仍袭明朝建置,雍正六年(1728年),随遵义府改隶贵州。雍正九年(1728年),知县杜诠以县城居仁怀县边界,“河以南天尺土”,“不便于官,不便于民”,请准移治所于仁怀县南的李博里,仁怀县城由留元坝迁生界,原县城改由遵义府通判驻守管理。乾隆三年(1738年),经吏部议奏,拨仁怀县之仁怀、河西、土城三里归旧城通判管领,亦称遵义分府。乾隆十三年(1748年),改遵义分府为遵义厅,亦称仁怀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改遵义厅为仁怀直隶厅,归贵州粮储道管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随着贵州粮储道裁撤,又因仁怀直隶厅与仁怀县同名,改仁怀直隶厅为赤水厅,隶遵义府管辖。

民国三年(1914年),撤销赤水厅,建立赤水县。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12月1日,赤水解放。

1950年2月,赤水县人民政府成立,正式接管原赤水县政府权力。

1990年12月,撤销赤水县建设赤水市。

1991年7月,对县以下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撤调原六区一镇36个乡(镇),新建9镇5乡和3个街道办事处。

1997年6月,因撤遵义地区设遵义市,赤水市改为省直辖,后贵州省人民政府委托遵义市代管。

赤水行政

截至2015年,赤水辖9镇:天台镇、复兴镇、大同镇、旺隆镇、葫市镇、元厚镇、官渡镇、长期镇、长沙镇,5乡:丙安乡、两河口乡、宝源乡、石堡乡、白云乡,3个街道:市中街道、文华街道、金华街道,100个村,22个社区。政府驻市中街道市府路。
贵州这地方 正式退出贫困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