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边塞诗中的国家情怀

唐朝边塞诗中的国家情怀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朝边塞诗中的国家情怀

阳关在河西走廊尽西头,今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走向西域的通道,同时也是军事要塞。“玉门关”外基本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而“阳关”内则完全属于唐朝的领土。

唐朝边塞诗中的国家情怀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朝边塞诗中的国家情怀​​

中华儿女守士有责,历史上都是野蛮征服文明,北方游牧文明落后于华夏农耕文明,后来的蒙元入侵致华夏文明倒退数百年。

唐朝边塞诗中的国家情怀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朝边塞诗中的国家情怀

​诗中的“龙城”即指今天的天水,而飞将指的是西汉名将卫青。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此役便是龙城飞将的由来,李广虽名为飞将军,但多小胜,大型战役无较大战果,得”李广难封“之名。后人称李广为龙城飞将实为谬误。

唐朝边塞诗中的国家情怀

《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唐朝边塞诗中的国家情怀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永远的诗仙,永远的李白。战争不是英雄欢歌,而是人性的沦陷。

唐朝边塞诗中的国家情怀

《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朝边塞诗中的国家情怀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唐朝边塞诗中的国家情怀


楼兰,西域古国名,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曾经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现只剩遗迹,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图示为楼兰古城现状。

唐朝边塞诗中的国家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