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马上取消教师职称,工资以教学成绩和教育教学效果发放,你会支持吗?

开心就好v龙井问茶


可以啊!相同年龄段比较,老的和年轻的比较不公平!

经常在头条里看到这样类似取消职称的话题,呼吁取消教师职称的都是哪些教师呢?我的看法(只是个人观点,请不要喷)

一是工作多年但又没评上高一级职称的教师。

这些老师有的情况是由于名额有限、获得的荣誉不够、条件限制没评上,这部分教师工作很努力,无愧于教师职业操守,这些教师应该评上高级职称!关键是政府指标少!

而有些老教师,只能是本身的问题。我们学校就有,年轻时干工作不努力,教师当的很佛系,抓不住学生,课堂都管不好,教学效果不好,有的带一个班嫌吃力,班主任不当,多一节课不带,机会自己不争取,到年龄大了想职称,竞争不过努力的年轻教师,想让学校照顾,但职称指标少,不可能人人都有,只能干看着着急。任何行业不努力就没机会,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二是可能是一部分年轻教师。现在物价水平高,年轻教师工资偏低,有生活、找对象、购房购车压力,他们经济压力大,而看着一些有高一级职称的老教师工资高,工作量一样或者少,心里失衡。年轻教师压力大要求提高工资,无可厚非,这是政府的教师待遇政策落实不好,不是职称的错!老教师年轻时工资低,还拖欠,一个月工资只够买两袋面!那才是惨啊!

三是部分女教师。小学初中不知道怎么样,其他地区怎么样,我们学校是高中校,学生三流,调皮难管是肯定的,班主任的工作是是教师最头疼唯恐避之不及的,女教师干脆不当,语文教师很佛系不当,英语政史地教师中女教师多,大量当班主任的是数理化男教师,班主任教师既要带和其他人一样工作量的课,还要干好班主任,一天从六点开始的晨读到晚自习,各种值班,班级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和其他意外情况都有处理,很累!学校为了促进班主任工作,在评优选先,职称评定上班主任工作年限有积分的优惠制度,所以,在中高级职称评定上男教师、班主任教师优势明显,获得高一级职称的班主任教师居多,有些女教师和其他没当过班主任的教师有意见认为不公平,学校的回答是给你安排一个班主任工作,这些人马上拒绝当班主任,职称想要班主任不当!

职称评定本来就是一种和工资待遇相挂钩的激励机制,目的是让教师都去努力工作,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不努力工作就想要那是不现实的!目前的问题是指标少,连许多工作很努力业绩也不错的老教师都没评上,有失公平!取消职称那是不可能的,只会优化改进评定办法!

一家之言, 个人看法!


雨中的园


其实老师不是讨厌评定职称,任何行业都有业务考核的标准,而老师讨厌和反感的,只不过是在职称评定过程当中的各种不平等,以及各种不切实际的细则。

比如很多老师根本没有文章的撰写能力,也不擅长写论文和文章,所以为了评定职称只有去花钱买文章发表。另外在评定职称的过程当中,很多暗箱操作的内容,也会让很多老师感觉到很反感。

当然,如果完全取消职称,你教学能力和教学成绩来评定老师的工资,我想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又会有多少老师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觥筹交错,你来我往的人情交往上呢?

很多东西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所以对于职称的评定,如果能够更开放更合理,细则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减少一些不合理的存在,老师是不会抱怨的。在目前的环境当中,老师是最能忍气吞声的一群人了。

如果没有职称来作为标准评定老师的工资,以学校的领导小组来评定老师的收入。领导家的门槛早就该被踏平了,这难道就会绝对的公平吗?

其实在现有的职称评定当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教学年限,学历,教学能力,论文发表等等,是相对公平的,只不过在人为操作的过程当中有很多暗箱,让大家觉得不舒服而已。没有职称,你教学能力发工资,可能会天下大乱吧!

教学能力一定就得和学生的成绩挂钩吗?适合平均分挂钩和优秀率挂钩,还是和及格率挂钩?孩子的学习能力的提升,难道只有通过分数才能体现吗?到时候又会有新的争论产生,因为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


九斗学生心理


先列举一所县城初中学校,高级职称教师的任课(任职)情况:

全校教职工总数155人,其中高级职称37人;

37名高级职称教师中,任语数外主课者仅6人;每周任课不足7节者15人(粗估),不带课者5人。

初级职称教师一般任教两班主课。

中级职称教师任课情况则较为复杂,大抵介于两者之间。

很明显,职称越高,带课越少;职称越低,负担越重。

但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前者的收入却远超后者。

职称与工资挂钩,无法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这还仅是教师职称制度弊端之一。

另一令老师们深恶痛绝、谈之色变的,是职称的评审制度。

且不说职称指标狼多肉少,引得老师们勾心斗角;也不说评审过程弄虚作假,乌烟瘴气;单是方案细则之繁复艰深,已令人发指。

为了评上职称,多少老师苦心孤诣,对照评审要求一项一项地积累证书材料。可到头来,能得偿所愿的,仍是极少数。倒是那些手中有权、台上有人的,轻飘飘就将高级职称收入囊中。

所以呢,作为一枚非高级职称的普通一线教师,对于取消教师职称的意见,我是举双手、举四只手、举无数只手赞成的——如果有的话!

但,若仅以教学成绩为依据发放工资是不妥的,还应引入以下参数:

1、教龄。教龄应该是基本工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教龄工资,可以体现教师为教育事业所作的贡献,可以鼓励教师安心工作,终身从教。

2、工作量。以教学成绩为依据,体现优质优酬,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工作量,体现多劳多得的公平原则。

3、职称。教师职称制度虽弊端重重,但作为目前对教师能力水平评价的重要手段,完全取消也不行,仍需在工资发放时占有一定比例。

但权重应低于教龄、教学成绩和工作量,且必须与岗位挂钩,没有任教该学科的,不能领取职称工资。如:中学语文高级职称教师,必须任教语文学科,才能获得与职称相对应的工资。

在此,笔者呼吁:

教育主管部门应克服政策惰性,打破既得利益格局,尽快改革教师职称制度。

要么凭真才实学考试取得上一层级职称,要么参照公务员职级晋升制度,只要年度考核合格,并达到一定条件(主要是任职年限),可自动晋级晋职。

如此,方能消除积弊,革故鼎新,充分调动广大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毫米


199×年,我和同学W从师专毕业,分配到毗邻的两个乡镇任教,我教语文,他教英语。

我脾气暴,说话不过脑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得罪了校长R,从此职评之路充满坎坷。定中学二级教师的材料,被R校长遗失在出租车上(多年后我才知悉),结果我成了全县唯一初定职称还用了两年的人!之后,职评推荐办法按照R校长意愿七十二变,每回都成功地将我拒之门外。直到200×年我离开学校,脱离了他的“魔掌”,在新单位转了系列,才评上了中级职称。

W比我聪明,与他们校长F处得极好。为F儿子补习英语,什么场合都坚定地维护F权威。中层干部当上了,市、县优秀班主任推荐名额给他了,县级公开课、论文啥的F校长亲自与县教研室协调搞定了。W一年未多,一级不落,踩着点顺汤顺水评上了中级和高级。他评高级比我评中级都还早两年!

200×年,我被选调到县城,校长F调入教育局,R调到W所在学校当校长。那年职评,R校长故技重施,让那个学校一个有资格评高级的老教师出不了线,被他指着鼻子骂了几回娘,并且连续三年实名举报R评高级材料造假。R不从事教学,其教学相关材料(课表、教案、学生成绩等)全系伪造!

后来,听说第四年上,学校有了2个指标,二人罢斗取得了和解,携手拿下高级职称了。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的高中老师H。他教学水平很高,某年参评中级时不知怎么冲撞了市人社局专技科的领导,每回报去的材料都原封不动的退回,三番五次后H老师心灰意冷,再也不评了。如今,H年过五旬,空有一身本领,还顶着初级职称。近年来,论学历、职称和年龄,他连主科都教不上了,基本处于未到龄的退休状态了,实是令人扼腕。

从我这二十多年辗转任教过的学校来看,像H这样三十年以上教龄仍然初级并将终身初级的不在少数,而像W一样目的明确,迅速拿下高职称的年轻人也并不鲜见。我碰到过数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除了热衷完成职评要求的硬性条件,其他不相干的事他们能躲则躲、能推则推,偏偏顺利评上了职称,让人无言以对。

职称制度原是为了体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给真正干事创业的人一种身份认可和相应待遇。可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被歪嘴和尚念错了经,被一些有权的人当成了私器,被一些“有心人”钻了制度的空子,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之前,我写过一篇探讨解决的短文,这里抄出来以作讨论:

1.考评双轨制。合理分配职称指标,让有能力考的去考,要条件评的去评。
2.评聘两分离。设计师德评价、教学业绩、教学投入等指标,推行高职低聘和低职高聘。让有位的人有为,让有为的人有位。
3.待遇少挂钩。缩小职称工资的差距,让职称更类似于业务水平的象征,而不造成收入的高下悬殊。

剑客谈教育


支持。

理由1、老师们一但职称到位,在一线教学的基本都不出力了,因为要这荣誉证书已经没用了。还有能升了高级职称的老师年龄基本都在40到50多岁,这些人就用年龄大身体差找借口退居二线了,有些干脆走关系呆在家不上班,国家用高工资养了一群养老的高级教师。有什么价值?

2、教学一线的老师都是职称没到位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带的课即多,职称还定得低,工资还少,和不带课的高职称高工资老师相比较之后,心里不平衡没有干劲,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里,得过且过。这种机制调动不起一线教师的积极性。

3、职称影响了教育界的风气。老师们为了升职称所要的各中证件,荣誉证书,论文……到处奔走,走关系,送礼……加速了教育界的腐化。而且为了一个荣誉证书老师们也是互相斗心眼斗气,大家都在为一个证忙活,而忙活的方法不是放在教学上,提高学生成绩,而是放在了如何和领导搞好关系上,领导们也很乐意,必定谁不喜欢不劳而获?谁不喜欢被人捧着?由于这个原因学校功力现象,拉帮结派现象,老师们相互暗斗现象日益严重。谁还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

4、各类荣誉证的颁发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效果。众所周知,先进优秀都是奖给在教学中实绩领先的老师,这样才能激励其它教师,鼓励有付出的老师。可事实是,大多数学校各类先进的评选都是领导内定,而谁平日里和领导走的近,谁去领导家拜访了,谁是先进的机率就高,和领导关系一般的或者只是见面点头问好的老师,永远不会有机会当选为先进,无论你的成绩有多突出。基层不看实绩只看关系。这种现象,严重的打击了一批踏实干事的老师。

这不利于老师积极向上健康的心态,更不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

所以职称应该废除,工资的发放就应该和老师的代课节数,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的出勤等挂钩。


我喜欢绿色318


一定程度上是非常支持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现今的教师职称评价体系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影响老师的工资收入,但是这个评价体系决定了大部分老师评职称非常困难.例如写论文的能力,很多老师就不擅长,这样就容易滋生造假现象,花钱买论文;当然,这些也就罢了,更可怕的还有利益输送,想评职称的老师很多,但是名额就这么一两个.

时间一长,学校里就出现了奇特的现象.努力工作的大多数工资不如工作量少甚至不工作的老师.自然影响老师们工作的积极性了.

取消职称之后的评价方式

取消很简单,但是取消之后评价老师的方式非常重要.否则取消职称而产生更多不公平现象还不如不取消.若采用教学成绩和教学效果的话也会面临一些问题,例如教学成绩,当然这个非常直接看成绩一个班的成绩就行了,但必须得取消分班.因为很多老师不喜欢自己的班上有后进生,后进生面临无所安排的境地,这并不是教育的好结果.我想全部平行班.二是教学效果,评价起来也是有一定困难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效果并不是靠一个月或者几个月就能见效果的.从这个角度也有一定的难度.

当然,这个评价方式得征求广大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体现公平,而且容易做到公正.


学霸数学


我支持教师的工资改革,废除职称工资。我建议教师工资的主体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基础工资,它由学历高低来决定。譬如本科生为2000元/月,大专生为1500元/月,中专生为1000元/月,这样吸收高学历人才,同时鼓励教师深造,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第二部分为教龄工资,以200元/月/年,并以此递进。譬如第一年入职者为200元/月,第二年入职者为400元/月,工作三十年的为6000元/月。这样可以鼓励教师终身献身教育,安心教书育人。第三部分为课时津贴,各课课时按部颁课时算。如语数为100元/课时,则课时津贴为2000元/月。英语为90元/课时,津贴为1440元/月,理,化为80元/课时,津贴为960元/月,政,史,地,生为60元/课时,津贴为480元/月,以上都是按一个班的教学任务算。这样可以鼓励年轻教师,多教课,勇于挑重担,从而体现多劳多得的精神。第四部分为绩效部分,绩效按每学年度考核为准,工资可以由各校定夺,政府只需根据各地区情况,按教师人头划拨钱到校就可以了。警如第一年度的考核前十名可为500元/月,当然也可有差价,成阶梯工资。这样可以激励教师努力工作,争创佳绩。当然贫困地区还可以有生活津贴,车补,房补等。这种工资结构可让老教师靠胡孑吃饭,年轻教师靠能力吃饭,这样也可缩少教师间的工资差距,同时吸引高学历,教学能力强,还有年轻的男性投身祖国的教育事业。


灯灯104001871


我不是教师,我说几句。很多是局内人,所谓当局者迷。我们看,教师工资由三部分组成,年龄,绩效,职称。就一个个分析。

年龄:这没啥说的,当然年龄越大工资越高,作为奖励长期工作教育,关键是比例。个人觉得应该是整个工资30%左右。

绩效:绩效分为工作量和工作成绩。工作量就是你带了几节课,工作成绩就是你平均分和优良率在全市排名。这很好理解,干得多干得好多拿。这占40%左右。工作量20%,工作成绩20%。绩效几点说明:老教师奖励已在年龄上体现,所以这里没有照顾。偏远地区加权重如1.3或直接发偏远补贴。美术音乐课时少,这正常,你教的少拿的少。但可以允许出外办班,另外你学生如果获奖,可以有额外奖金。期限为2~3年,这就鼓励老师挖掘有音乐美术天赋的孩子。奖为公平由市统一举办比赛即可(甚至这比赛可以允许赞助商冠名)。关于差班好班,这也好理解,为啥让你带差班?鼓励大家争取带好班。

职称:象高考一样,虽然有很多毛病,但还是相对公平的评价方式,占30%。几点说明:主要集中在评定不公平,领导占用,评定后不求上进。评定公开化,减少人为因素,尤其是去掉其中校长权利,结合中国国情,以考试和论文两项评定。职称考试通过,历年发表论文数达标即评上。你说我不会写论文,只会教学,可以。职称考试通过和连续4年中有三年工作成绩(平均分,优良率)到市里前50或100,这样是为了去掉偶然因素,5年中三年也行。领导占用问题,简单,职称分教学职称和行政职称即可,互不占用。评定后不求上进问题,第二条占40%,所以应不存在。

个人觉得这样的方案应该是比较符合实际,也便于操作的,兼顾公平


逻辑机器人


取消教师职称可以支持,工资以教学成绩和教育教学效果发放是绝对不能支持的!(仅就学前和基础教育阶段而论)

教学成绩和教育教学效果本质上指的就是学生表现和学生成绩,核心就是学生考试分数。

首先,学生的考试分数不是判断学生高低优劣的唯一标准。常言道“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分数对于一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是重要的,但是分数并不能决定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一方面,学生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这个过程过于复杂——以至于今天我们甚至不能很完整地表达一名成才学生的成长经历有哪些启示意义,也无法通过一些非常明确的办法总结出人生走出歧途的孩子存在的问题——并用这些问题警醒后人。所以,即便是“学生的表现评价教师”的逻辑来说,分数,这一个单独的个案,也是无法评价学生的。另一方面,谁能断言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没有发展?“分数决定论”的命题业已被世人所摒弃,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今天,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学习爱好,引导他们将自身兴趣和爱好与未来发展事业结合,过幸福完满、又充满动力的人生,这才是教育追求的奥义,

要“为儿童一生育人”,而不是“为儿童育分”。

其次,学生的考试分数不是判断教师教学高低的可靠标准。最重要的表现是,考试具有偶然性。任何的考试都是一个时间点概念,教师的评价(起码)是一个相对的周期性概念,这一周期很有可能被单一孤立的偶发事件所取代。因此,考试的蕴藏的偶然性令其不适宜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同样重要的是,学生的发展具有滞后性——特别是高年级教师而言。学生当下的成绩表现,是过去教师教学业绩体现的综合(譬如目前,我是第一年教这个学生,而我对他/她的教学业绩体现要一年后甚至多年后才能体现)。当然,非艺术生的美术、音乐这样的艺术学科又存在成绩判定的问题。所以,学生的考试分数很难成为一个可靠指标。

最后,要建立综合化的,多元多主体的教师评价体系。问题的核心是,学生分数既不能、也不适合作为教师的评价标准,那么什么样的标准能够评价教师呢?应该至少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教师的教学业务完成情况,教案、作业批改是否认真,听评课是否参与,还有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对学生关心是否足够等等;其次是教师是否在各个方面完成好了教育教学工作,是否积极参与教研教改,进行社会沟通,组织家长会、家访等;最后还应该包括对同侪的互相支持,包括教研组内相互评价、年级组内相互评价等等,我们要用持久的、来自于教师本人对教育事业的贡献程度的指标来评价教师。

而不是、也不能用学生成绩去评价教师。


帅气的小眼神


笔者觉的,我支不支持没有多大影响,关键是某些人不会支持!再说,这种“如果”也不会发生!

一、教师职称制度

中小学教师职称

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按照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总体要求,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教师职称(职务)制度。


而且,教师职称制度经历了曲折的历史过程!

二、教师职称制度的利与弊

利: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为中小学聘用教师提供基础和依据,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弊:

1.偏离教学

2.导致教师之间病态竞争

3.评定标准不科学

4.乡村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



笔者觉的,纵使目前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存在很多问题,也不会轻易就取消的。只要我们能健全制度体系,完善教师评价标准

和创新评价机制。教师职称制度就会依然被我们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