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哈密市受灾群众:有党的关怀,我们有信心重建家园

「新闻动态」哈密市受灾群众:有党的关怀,我们有信心重建家园

“有党的关怀,我们有信心重建家园”

——哈密市伊州区沁城乡受灾群众安置点见闻

8月4日23点,哈密市伊州区沁城乡政府大院里,三十多顶帐篷搭建整齐,孩子们在大院里奔跑玩耍,该乡二宫村村民王建明则在帐篷里一边整理领取的救援物资,一边想着如何重建家园。

7月31日,哈密暴雨引发洪水灾害发生后,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统一指挥下,自治区党政军警兵民密切配合、协调联动,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推进,所有受灾群众迅速被转移到安全地带安置,沁城乡政府大院就是安置点之一。

记者看到,为群众发放的救援包里整齐放着各种物品,有小毛毯、防潮垫、毛巾、卷纸、碗、牙刷、衣架、袜子等,里面还贴心地配有针线、指甲刀和一次性内衣。“行军床和被褥都是新的,吃穿都有保障,住得很习惯。”王建明说。

每个安置点都有专业医护人员坐诊。当晚,伊州区卫计委主任南惠卿带着医护人员逐个帐篷巡查。他介绍,卫生防疫工作组下设防疫组、卫生医疗组和卫生健康宣传组等6个小组,在灾区开展消毒、健康教育、灾后疾病预防等工作。“目前没有发生重大疾病,没有出现疫情,最担心的肠道和呼吸道传染病也没有发生。”

王建明和家人每天都拿着配发的热水瓶接开水饮用,按照安置点广播的要求勤洗手。帐篷上贴有灾后健康知识宣传单,医护人员每天来走访大家,询问健康情况,讲解防病常识。“党和政府这么关心我们,我们一定会过上比以前还好的日子。”王建明说。

沁城乡共有3个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每个点都设有党员志愿服务站。党员志愿者王晓磊来自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来到安置点当晚就帮助群众搭建了60多顶帐篷,忙活到深夜。“只要群众有需要,我们就会提供帮助。”他说。

在乡政府对面的城西老年幸福互助院,食堂依旧灯火通明。护边员徐万娟清晨5点多就赶来义务帮厨,到22点还没下班。当天的晚饭是香喷喷的羊肉汤、花卷和小菜,汤里除了羊肉,还放了白菜、粉条、土豆等。“食堂有12名志愿者,我们为受灾群众和工作人员提供三餐保障,让大家随时能吃上热饭。”徐万娟今年66岁,忙碌一天下来,她说自己“一点都不累”。

记者了解到,为了确保受灾群众的营养餐安全放心,伊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抽了35名执法人员来到灾区,分成4个保障组对各个安置点的饭菜加工、配送、分发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为安置救援工作提供保障。

当晚,记者来到三个安置点中的沁城乡中心卫生院,院里正在放映电影《建军大业》,不少群众搬着小板凳来观看,这是安置点放映的第三场电影。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伊州区从各单位筹集了1.3万份报纸、200本各类杂志和500册图书送来,还为群众送来了象棋、跳棋和纸牌。

沁城乡地处山区,夜间气温只有十几摄氏度。8月5日凌晨1点多,记者在乡政府大院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给群众送热姜汤,帮助大家御寒。“帐篷里很暖和,我们在这里吃不愁、穿不愁,雨淋不着、太阳晒不着,很安心。”53岁的二宫村村民杨月英告诉记者,大家都在想着如何重建家园,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迎接新的美好生活。

灾害发生以来,当地党委和政府及各方救援力量日以继夜加紧抢修,积极恢复灾区的正常生活,公路、电力、铁路、通信等陆续恢复。记者在去往沁城乡的途中看到,路边有挖掘机在给因洪水冲击受损的路基培土。乡政府门前路灯长明,路面的淤泥已经清理干净,现在村民们已用上电网的电。“每天都有新变化,我们也更有信心,更充满希望了。”王建明说。

(据8月6日新疆日报)

「新闻动态」哈密市受灾群众:有党的关怀,我们有信心重建家园

作者/隋云雁

主编/马 莉

总编/蔡宇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