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充:「實幹書記」何平 只爲謀福祉求發展

四川西充:“實幹書記”何平 只為謀福祉求發展

“我受組織委派來到鳴龍工作,既是為自己擔負的歷史責任而幹,更是為人民群眾的福祉,為了鳴龍發展而幹!”這是自2014年來時任四川省南充市西充縣鳴龍鎮黨委副書記、鎮長何平履職近4年來一直信守的諾言。

“4年來,作為一個偏遠鄉鎮,三縣結合部,成德南高速互通開建在望,精準扶貧措施有力,黨風廉政建設,黨建考核、綜合治理,安全管理,環保,河長制排名大幅靠前並光榮的進入縣目標考核管理排名第一方陣。產業得到飛速發展,做到‘一村一品’,脫胎於其他兩個縣域農村結合部,實屬不易。”現任黨委書記何平說道。

數據顯示:去年,全鎮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6710元,增長6%。今年,農民年均純收入增長5%,達到了7000元大關,財政總收入增長8%,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長6%。現階段,該鎮在何平的帶領下,結合自身實際,群策群力,搶抓政策機遇,加快轉型突破,經濟協調發展,全鎮呈現出經濟快速發展、環境優美舒適、人民安居樂業的大好局面,確保了社會和諧穩定;圓滿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

四川西充:“實幹書記”何平 只為謀福祉求發展

“群眾評價一個幹部,不是聽你說了多少,而是看你幹了多少、幹成了什麼。”“工作幹得好不好,群眾認不認可,主要要看黨員心中是否裝有群眾。”近日,在鳴龍鎮深入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現場,何平說道。

情繫群眾,多年的訴求終獲解決

“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用權受監督、失責必追究。權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何平說道,我們要以問責倒逼責任落實,情繫群眾,服務好全鎮經濟建設。

四川西充:“實幹書記”何平 只為謀福祉求發展

成德南高速鳴龍互通一直是隔在群眾與當地幹部之間的一道鴻溝。2011年成德南高速開建時在鳴龍鎮本身規劃了一個高速互通,後因種種原因高速互通就搬到了槐樹鎮,因此就引發了當地及周邊群眾對當地政府的極不信任,由此開始了群眾馬拉松式的上訪。至此,該鎮及三縣周邊群眾開始萬人聯名上書至鎮、縣、市、省相關部門要求開設“成德南”高速西充段鳴龍互通出口。2014年,何平初到鳴龍履職時,在辦公室內隨時都能見到關於“成德南高速互通”方面訴求的群眾。

何平在瞭解了相關情況後,積極想辦法,打報告,跑項目。然而,到2015年,依然不見鳴龍互通的影子,老百姓不僅心急如焚,而且怨聲載道,政府更是感到了巨大的壓力。他們始終頂住壓力,積極向上級相關部門爭取開設“成德南”高速西充段鳴龍互通出口的合理訴求,得到了省委、政府領導的關心支持,2015年底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成德南高速公路增設鳴龍互通立交有關事宜,並明確了時限要求。高速互通建設提上日程,當地終於鬆了一口氣,互通這塊“心病”終於塵埃落定。

近日,我們從西充縣發改局獲悉,“關於西充縣對接155戰略重大項目謀劃表上”公示欄上有這麼一條,成德南高速鳴龍互通工程建設將於2018年開始建設,總投資1.09億元,佔地200畝,工期一年半,2019年通車。高速互通建成通車後,將惠及鳴龍及周邊數萬群眾。

全身心發展 做好做大蠶桑花椒產業

7月20日上午,烈日當空。我們來到該鎮回龍場村蠶桑基地,漫山遍野的桑樹鬱鬱蔥蔥,黨委書記何平、副鎮長梁徳森、回龍場村支部書記王其順正在查看新建的蠶桑基地。

四川西充:“實幹書記”何平 只為謀福祉求發展

“昨天,外地的經銷商才從我們這裡拉走了6噸幹繭,這一季差不多賣了16.8萬元,一年僅蠶桑產業這一項收入可達50萬元”。回龍場村支部書記王其順高興的說道,我們村的蠶桑產業能全面發展,黨委書記何平功不可沒。他說道,幾年前,我們山上的土地撂荒十分嚴重,鎮上結合脫貧攻堅在全鎮打造“一村一品”,通過實地考察,多方努力,招商引資開荒種桑樹,才換來今天的的成績。

據瞭解,以回龍場村全村土地流轉為模式,通過租賃、轉包,股份合作制等多種土地流轉形式,實現農民致富增收,現實現土地流轉5000畝,培育各類農業經營業主大戶10戶,建成該縣規模最大的核心蠶桑示範基地2500畝,新建大蠶養殖大棚6000平米,建成優質水稻生產基地3000 畝。

四川西充:“實幹書記”何平 只為謀福祉求發展

同時,鳴龍鎮在黨委書記何平的掌舵下,打好脫貧攻堅,抓項目攻堅,推進特色產業規模化,全鎮經濟有序發展。利用以“寶馬河”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優勢,“鳴龍氮肥廠”招商引資突破口,以“鳴龍互通”開通的特大交通優勢,以鳴龍“青山綠水”的生態優勢,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培養和打造旅遊特色觀光農業,特色綠色產業園區,為西充的“鄉村旅遊”增光添彩。以“精準扶貧”為契機,以西充的有機農產品為依託,打造“一村一品”,建基地、抓示範、抓大戶,大力有機雞養殖,發展花椒產業,力爭2018年全鎮出欄肉雞50萬隻,產蛋2千萬枚,牛1000頭、羊存欄1500頭,實現年產值5000萬元,建成規模化、標準化、市場化、品牌化的萬畝青花椒產業園。助推鳴龍鎮2018年絲公山村、白鶴庵村順利脫貧摘帽。

目前,該鎮實現了全鎮8個村產業連帶,產業涉及種養殖,蠶桑,花椒,蔬菜瓜果,每個村建設了一個個農產脫貧奔康產業園,村村相依,村村相融,實現了村村有產業,戶戶能致富的美好願景。

關注民生協調共進,推進鳴龍蓬勃發展

在何平同志心裡,裝著厚厚一本民情日記,他為鳴龍工作四年多,走遍了該鎮的每一寸土地,走入過鳴龍的千家萬戶,記下了多少年的民情民意,記下了鳴龍發展的點點滴滴。他用自己熱忱樸實的工作作風,書寫著一個偏遠鄉鎮發展的心路歷程,帶領著鳴龍人民走向幸福安定。

四川西充:“實幹書記”何平 只為謀福祉求發展

新農村宜居建設工程、修路、清水、整環境是群眾最關心的民生工程。何平通過大走訪後召開全鎮黨委會議,民生工程必須要按時按量按質完成,切切實實為村民謀福利、增便利。

據瞭解,場鎮汙水處理,農村清潔工程現已完成。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力爭100%,逐步建立覆蓋城鄉的參保、就醫、報賬“一卡通”,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全面實施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確保農村60週歲的老人按月領取養老保險金。

四川西充:“實幹書記”何平 只為謀福祉求發展

目前,該鎮以“幹部聯戶、黨群連心”為載體,建立民意收集分理機制,直面群眾開展幹部“問情聯心、進村入戶”工作,及時傳達情況,每月公示任務完成和問題整改情況。

採訪結束時,何平坦言,他很感激與珍惜組織給予的這個平臺,只要在崗一天,在位一天,就要創造出讓組織與群眾滿意的新業績,就要為鳴龍全面發展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易青海 唐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