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大禹治水

在堯執政時期,黃河流域總是出現大洪水。人們的生命財產往往被洪水吞沒,黃河兩岸的居民非常痛苦,企盼堯能派一個治水英雄來幫助他們。

堯召開會議,商討治水的事情。大家一致推薦夏后氏的部落首領鯀來治水。堯雖然對鯀不大放心,但一時之間又找不到其他的能人,也只好同意了。

鯀用了9年的時間治水,他只知興建堤壩,採取“堵”的辦法對待洪水。結果,黃河的水勢不但沒有遏制住,反而更加嚴重,甚至沖垮了大堤,使更多的人喪身洪水之中。

那個時候,堯已經把位子禪讓給了舜。舜見鯀越幹越糟糕,簡直是在勞民傷財,就把他貶到羽山。後來,他又覺得這種處罰太輕了,乾脆派人殺了鯀。

中華上下五千年:大禹治水

鯀死了之後,舜又開始尋找新的治水人才。他挑來選去,卻選定了鯀的兒子禹。禹接受任務後,到黃河兩岸進行實地考察。他認為,要想治服洪水,必須改變本部落治水的老辦法,而採用疏通河道的策略,讓波濤洶湧的洪水東流入海。

禹帶領助手伯益、契、后稷,跑遍了黃河岸邊,只要發現一個地方存在隱患,就到各個部落找人來開渠排水。每當修建大渠的時候,他不但指揮施工,而且參加勞動,吃在工地,睡在工地。在施工過程中,有時候需要挖山掘石。禹帶領人們,沒日沒夜地苦幹。

禹累得腳掌生了老繭,小腿上的毛也磨光了。西到戎狄,東到黃海、東海之濱,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他治水付出了那麼大的精力,生活卻簡簡單單。人們看到,禹住的只是很簡陋的草房,吃的食物很普通,比一般群眾的粗茶淡飯還要差一些。

人們非常崇敬他,尊稱他為大禹。大禹的妻子塗山氏在家務農,日子過得很不容易。禹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口,

卻沒有進去,而是奔向河灘,努力治理洪水。有一天,塗山氏生下了兒子啟,禹正從門外經過,聽見嬰兒的哭聲,他多想回去看一看自己的兒子啊。可是他還是硬起心腸,沒有進去。

中華上下五千年:大禹治水

這個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很快流傳開來,成為千古美談。

經過十三年的艱苦奮鬥,大禹終於將洪水引入大海,將肆虐的洪水治服。黃河兩岸又恢復了安定與幸福,人們非常感謝大禹,到處傳頌他的功德。

舜到了晚年,將部落聯盟首領的位子禪讓給了禹。後來舜帝南巡,死在吾梧,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因為悲痛欲絕,也投洞庭湖而死。

這個時候,禹想把位子讓給舜的兒子商均,但各部落的首領都不同意。

於是,禹在陽城(今河南登封縣東南)正式稱王,國號為夏。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終於建立了。

中華上下五千年:大禹治水

夏禹到了晚年,知道伯益曾經輔助自己治水,功勞很大,於是決定立他為自己的繼承人。可是,他卻在暗地裡培植兒子啟的勢力。

禹死後,啟認為夏朝天下是他父親通過不懈努力得來的,理應由他來繼承。伯益見啟不好惹,就將本部落遷往箕山南邊(今河南登封縣)。啟為了爭奪王位,竟然帶兵襲擊伯益,伯益不幸死在亂軍之中。

啟非常興奮,就在鈞臺(今河南省禹縣)大宴群臣,做了夏朝的第二代王。從此,禪讓的傳統,就被父死子繼的家天下制度取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