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和余叔岩:曾是“瑜亮”终散场!

梅兰芳和余叔岩:曾是“瑜亮”终散场!

余叔岩出身梨园世家,少年时就头角峥嵘,以“小小余三胜”红遍天津。可是因为过度劳累,导致过早倒嗓,只好回到北京休养,暂时告别舞台。民国初年,虽然以半客串性质改演武生,但由于嗓子没恢复,始终难有大的发展。在此期间,他谋了一个总统侍卫官的闲差,并加入:春阳友会“这个票友组织,跟随票友一起切磋技艺,潜心研究京剧艺术。

梅兰芳和余叔岩:曾是“瑜亮”终散场!

1918年,余叔岩安然度过了“仓口”,嗓音逐渐恢复,他想东山再起,但是身边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援,而当时的梅兰芳大红大紫,余叔岩托“票友会”的朋友想和梅兰芳搭档。其实梅兰芳早就看过余叔岩的戏,印象很好,也很愿意合作。

梅兰芳和余叔岩:曾是“瑜亮”终散场!

当时梅兰芳的戏份每场80元,王凤卿40元,给余叔岩20元未免少一些,但是其他人认为余叔岩还要带搭档,戏份都要另开,负担已经不轻了梅兰芳无奈,只好托人转达这两个条件,大家都以为余叔岩不肯屈就,哪知他一口答应,余叔岩心里想的“只求荣誉,不求待遇”,于是开启了两个人的合作关系。

梅兰芳和余叔岩:曾是“瑜亮”终散场!

余叔岩提议演出《游龙戏凤》,梅兰芳立刻表示同意,这部剧当时非常成功,两人看到这种方式不错,又合作了《打渔杀家》。一年之后,余叔岩认为总是寄人篱下也不是办法,就脱离了喜群社,带着自己的人南下重新组班子去了,由此结束了和梅兰芳的合作关系,虽然只有短短两年的时间,但是确实他们艺术上的最高峰。

梅兰芳和余叔岩:曾是“瑜亮”终散场!

​余叔岩对表演艺术的精益求精,对塑造人物刻画细致入微让梅兰芳深受启发。梅兰芳说:我经常这样检查我的表演,一句腔、一个身段,凡是感到别扭的地方,和一些懂戏的观众谈起来,他们往往也觉得不舒服,在下一次演出时再做体验。古人说:校书如秋风扫落叶,意思就是,一遍一遍的校对,好像秋天落下的叶子,一边扫一边落,是扫不净的。演员要想把一出戏演好,必须有扫落叶的精神,但是也不要想入非非的瞎捉摸,那会钻进牛角尖里面。我和余叔演的《打渔杀家》是当时常见的剧目,由于不断演出,不断修改,慢慢达到成熟的效果。这是一代名家的肺腑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