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腦洞大開的球鞋黑科技?

用戶76180679304


如果要說球鞋黑科技,

那麼Puma(彪馬)新推出的 HYBRID 緩震科技絕對算得上。

你想都想不到的這款最強緩震科技居然被 PUMA 做出來了!

先來說說 PUMA 這家公司。

PUMA 的創始人是魯道夫·達斯勒。

早期魯道夫·達斯勒和其弟弟阿道夫·達斯勒一同創辦了著名的 adidas(阿迪達斯).

不過在1948年,由於意見不合,魯道夫·達斯勒離開了 adidias,自立門戶創立了PUMA.

由於有這樣的故事背景,所以PUMA 一直以來,都把 adidas當成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


Puma和adidas就像兩個永遠糾纏不清,互相較勁的情侶。

adidas前腳剛推出Boost,PUMA後腳就推出NRGY。

不管是外形,還是腳感,NRGY 和 Boost 都十分接近。

同樣兩者的缺點也是基本類似。

就是在提供不錯的腳感的同時,兩者都缺乏一定的回彈和穩定性。

而新科技 HYBRID 的誕生,率先幫助 PUMA 打破了僵局。

HYBRID 是一個將 PUMA 最好的科技 IGNITE 和 NRGY 結合在一起的一個全新中底材質。

眾所周知

IGNITE的支撐性和穩定性好,但是緩震略顯不足。

NRGY有著不錯的緩震和腳感,但是支撐性差。

於是研發人員就想:“如果把兩者結合在一起,那麼問題就都解決了。”

就這樣 PUMA 創造了全球首個融合緩震科技 PUMA HYBRID.

HYBRID 是由IGNITE泡棉提供穩定和支撐,NRGY能量球來保證回彈和緩震,可以說是目前市面上最為全面的中底科技。


一直以來,不管是Adidas的Boost,還是NIKE的React,都沒能實現在擁有不錯腳感的同時,還能讓鞋子兼具良好的回彈和穩定性。

誰有沒成想到,兩大巨頭都沒能解決的問題,率先被PUMA給攻破了。

PUMA在今年剛剛宣佈了重新迴歸籃球市場,接著又簽下了眾多明星助陣,加上全新緩震科技HYBRID的問世。

連續的幾個大動作,都標誌著PUMA的強勢迴歸,看來今後的PUMA值得大家期待一番。


私家鞋櫃


這些腦洞大開的球鞋黑科技,Boost 居然只能排第二!?

很多人之所有對球鞋走火入魔,除了難分難捨的籃球情懷,很大一部分原因則是來自於球鞋裡所使用的各種科技,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

不僅在視覺刺激眼球,更重要的是,每一次球鞋領域的重大革新,更是腳感乃至潮流方式的顛覆和提升。

其中一些天馬行空的黑科技,看完也許會讓你大吃一驚。

瞬間感覺 3M 弱爆了

顏值,無疑是我們判斷一款球鞋好不好的第一印象,鞋身細節上動的小心思或多或少會影響消費者對它的喜愛。不管是看起來很酷炫的夜光材質,還是以安全為目的搭載的 3M 發光,都能在某一瞬間讓你怦然心動。

▽ Sneakerboy x Wish x adidas Pure Boost 夜光版本

接下來,你肯定會納悶為什麼看起來平淡無奇的Nike Air Max 1 CX QS 跑鞋會出現在這裡。

但當你把它拿到光線明亮的太陽下,wow...

瞬間感覺自己花了1雙鞋的價錢買了2雙鞋,其實這是源於 Nike 的鞋面黑科技,將紫外線熒光顏料塗於鞋面材質上,所以在紫外線照射下或陽光下就會呈現出另外一種色彩。

這雙 2016 年發售的 Nike Air Max 1 CX QS 現在就連某寶也幾乎已經買不到了。

鞋面材質徹底顛覆

Nike自 2012 年正式推出首款真正意義的編織跑鞋 Flyknit Racer 之後,隨後的短短 5 年內,Knit 織物鞋面這個全新概念幾乎影響了整個球鞋界。

通過 5 年間的不斷進化,無論在透氣還是支撐,輕質還是包裹,都有了長足的進化。

如果當年你還對這項科技有所質疑,那麼現在相信你也漸漸改變了皮革為王的決絕。

同時編織概念不僅僅影響了球鞋圈,越來越多的時裝品牌也開始引入這這項科技,巴黎世家的 Speed Trainer 襪子鞋更是這項科技的最大受益者。

又一場緩震革命

說完鞋面科技我們再來聊聊腳感,提到踩屎感相信大家腦海中第一個就會浮現出它的名字。

boost是阿迪達斯與德國化學巨頭巴斯夫在 2007 就開始合作研發的科技,相信現在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都有聽說過這項科技。

而它在剛上市的時候,不少人對它其貌不揚略顯廉價的外觀產生了懷疑。

好在這個看起來像電器泡沫包裝的全新緩震材料,得益於自身獨特的結構,在穿著過程中,每個小膠囊顆粒都有效的回彈、膨脹、擠壓,帶來的緩震效果讓人印象深刻,簡直是圈粉無數。

也正是 Boost 讓阿迪達斯成功的打了一場翻身仗。

各大品牌在緩震科技上再度展開了一場軍備競賽,銳步的 Floatride 、彪馬的 NRGY、耐克的 React、都是最近幾年口碑出色的中底材料。

未來的方向

當阿迪達斯 Futurecraft 4D 亮相的那一刻,鞋門和你們一樣一臉懵逼,3D 還沒玩利索怎麼就又來了個 4D?

其實 Futurecraft 4D 是建立在 3D 立體打印的基礎上,並加入阿迪達斯十七年來收集的各項跑步數據,進行精確分析所得出的數據,所以 4D 就是在 3D 打印的基礎上加入 Digital 的維度!

此前首批問世的 300 雙幾乎全部送給阿迪達斯的親友,市面上炒賣價格高達數萬元。通過下面兩張動圖,可以看出緩震效果整體形變比 Boost 更加明顯。

除此之外,之所以把它排在 Boost 之前,更因為它另外兩個重要特性。

因為整個打印過程中通過光、氧合作讓材料固化,中底成型時間比普通 3D 打印要快 25~100 倍,幾乎可以做到實時打印!

而 Digital 這一維度則可以通過測量每個人的腳部受力數據,真正做到私人定製,準確科學的打造出完美適合雙腳的鞋款。

每個 Sneakerhead 都想體驗各種科技所帶來的不痛感受,那麼,最讓你震撼的球鞋黑科技是什麼?


鞋門歪道


現如今的球鞋,要是在廣告宣傳裡,不提到點自己的科技含量,都不好意思在運動用品圈裡混。所以至少作為經常購買運動鞋的小編而言,對於各式各種,琳琅滿目的球鞋科技可以說是“見怪不怪”了。但是當如下幾款球鞋攜帶著自身的黑科技出現在我面前時,小編我還真是有為之一振的感覺。

Adidas 電子減震技術

實話實說,小編沒有穿過這雙鞋,因為當年就2000多的售價,實在是讓人望而卻步,這雙鞋的科技統而言之,就是把芯片植入鞋底,讓鞋感應跑步者,同時根據地面軟硬程度進行自動調節。電子鞋!有沒有酷炫狂拽吊炸天?但是穿著起來具體舒適與否?小編真的無從知曉了,因為高售價的緣故,身邊真的沒有穿過這雙鞋。所以好多人給我的回答是“鄧肯穿過這雙鞋,問他去”。恩恩,等我問問去。

Reebok PUMP技術

當其它品牌都在鞋底技術上動心思時,銳步推出了pump技術。而這也是迄今為止,小編最喜歡的球鞋科技。Pump的宗旨就是讓球鞋鞋身內的氣囊充氣,為穿著者提供舒適的包裹性,以及更為重要的安全性。舉一個極端的例子,當我們穿著拖鞋時,因為鞋不跟腳,是很容易造成崴腳等情況的,pump通過鞋身內氣墊的充氣,將腳部緊緊地包裹住了,並且因為是氣墊提供包裹的緣故,鞋面是可以存在一定的形變的,比織物提供的鞋面包裹,更是合腳和舒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