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舟南辭任 綠城的下一個路口

8月2日,綠城對外發出公告,張亞東接任曹舟南的總裁位置。由此,曹舟南離開綠城掌舵人位置的說法已不再是傳聞。於兩個月前大股東中交派駐綠城任執行總裁的張亞東接任曹舟南的位置也顯得水到渠成。業內人士分析,曹舟南之前的角色更多的應該是企業過渡性人物,作為兩家企業融合過渡期的管理交接者,他的使命已基本完成。由此,在中交入主綠城第一大股東之後的三年後,中交地產終於開始從“財務投資人”嘗試走上前臺,接過執掌綠城的新教鞭。綠城這家在中國地產行業中已貼上眾多標籤的典型房企也正迎來下一個發展的路口。

進入中交時間

8月2日,綠城中國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曹舟南主動請辭公司執行董事、行政總裁及董事會提名委員會委員職務的信函。同時,張亞東獲委任公司執行董事、行政總裁等職務。

對於此番人事更迭,外界不無感嘆,隨著宋衛平的淡出、壽博年清空手裡的綠城股權後,公司執行董事、行政總裁曹舟南的離任或許顯示綠城“老人”徹底退出,在成為第一大股東的三年之後,中交終於從“財務投資人”徹底走上前臺,接過執掌綠城的新教鞭。

公告發布當日,綠城在總部舉行媒體溝通會,就曹舟南辭任、張亞東接任一事進行回應。張亞東表示,中交是建築企業混合所有制試點的唯一單位,企業也在積極推動混改,希望通過與綠城中國的試點將混改發揚光大,綠城試點成功,才能證明中交集團混改的成功。

相關人士透露,中交對張亞東的安排已提前有所計劃,曾任大連副市長的他在2017年底調任中交集團,2018年5月派到綠城做黨委書記、執行總裁。按照新人事規劃,未來綠城中國的增量業務將由曹舟南負責,張亞東將負責綠城中國的存量業務。曹舟南將以合作者的身份,擔負起綠城中國小鎮業務。

“綠城原管理層淡出,實際上從中交入主綠城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是確定的了”,同策諮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表示,本輪的企業人事變動不是綠城元老徹底退出,但中交接管綠城是水到渠成的事,管理層的變化也意味著企業管理架構和戰略思路的調整,也體現出企業促進公司業績提升的意願。

實際上,中交進駐綠城後,從治理結構方面已經開始管控,在人事安排上,聯席董事長、執行董事、財務、黨建等方面都有所調整。據瞭解,目前綠城中國7位董事會成員名單中,有4位有著中交背景。

易居智庫市場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綠城這兩年導入了中交集團資源,雙方的合作也成為地產企業混改的代表案例。而且,綠城一直是企業中高舉情懷大旗的企業,這都讓綠城的一系列變化顯得頗具看點。綠城的人事變動可能與當前房地產市場政策調整比較頻繁、市場環境比較複雜有關,企業希望通過人員管理,平臺建設上的積極調整,來避免未來的不確定因素可能給綠城經營業績帶來波動。

同時,也有觀點認為,綠城對曹舟南去職不排除大股東對這兩年綠城業績增長現狀並不滿意。尤其是在全國化擴張方面,綠城顯得過於謹慎,動作相對小,企業的表現弱於預期。

資料顯示,2015年中交成為綠城第一大股東。當年,綠城全年累計銷售723億元;2016年綠城實現銷售額1139億元;2017年,綠城中國合約銷售總額1463億元。與其他千億級房企相比,綠城的速度並不算快。

發佈會上,張亞東也透露了未來綠城的銷售目標。按照計劃,今年綠城銷售額預計將超過1600億元,明年達到2000億元左右,後年則達到2600億元。

戰略新動向

人事調整背後往往意味著業務和發展戰略的調整。近來綠城的戰略也開始出現微妙變化。

不久前綠城內部提出的高週轉策略也被外界廣泛解讀。此前綠城提出的“早銷、多銷、快銷”策略,加大應收款項催收力度等策略,在以往綠城發展史上確實難得一見。除了受當前大背景影響外,多少已經體現出中交的新思路。

事實上,為了適應市場,綠城內部對產品結構已作出了調整。高端物業只佔到20%,以往高端物業比重則在40%左右。另外60%項目則是性價比較高的產品,其餘20%為保障房和安置房,從而保持週轉效率。

同時,綠城還提出“5912”節奏,即5個月開工,9個月開盤,12個月現金流回轉。就當前市場環境下,綠城對個別項目要求4個月開工8個月開盤,保證銷售率、回款率和收益率指標。但綠城也強調,這些都是在保證品質的情況下追求快週轉。但也有觀點認為,高週轉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對以往追求精品樓盤的綠城而言有一定衝擊。

對此,宋衛平表示,作為企業來講,資金週轉是公司經營管控的基本要求,不必過度解讀。綠城還是會堅持品質,堅持價值觀,未來要走得更好、更穩。

時鐘再撥回到今年6月,綠城中國剛進行了組織結構調整,由原來的“一體五翼”調整為“11+5”扁平化組織結構的輕重資產戰略。其中,“11”代表重資產佈局——建立包括小鎮集團以及杭州、浙江、北京、濟南、西南、華南、上海和華中等城市公司在內的11個“戰區”,這些戰區將由綠城中國直接領導。“5”則代表五大輕資產縱深平臺——包含負責代建的綠城管理集團和負責生活服務的綠城理想生活集團,以及科技集團、雄安公司和楊柳郡集團。

進入8月,綠城將新模式的權限及流程正式下發。據瞭解,8月8日,新的KPI指標體系就將正式運營。

外界評價,一系列的改變都體現出中交的發展思路,表明綠城在項目、資金、獎懲措施、組織架構、產品等方面為下一步發展做了新的準備。張宏偉表示,扁平化組織結構顯示出企業管理層加大改變以往的垂直化管理效率低的意願,在加快決策、提高效率的同時,也能夠加強對城市公司有效管控。責權分配更精細,上下溝通更直接,也代表著業務加速,以及業務分拆的啟動。

綠城的下一站

“鎖定重點投資區域以及打造輕資產模式,顯示出綠城正尋求全國化佈局以及在資產類項目方面進一步實現優化。目的是為了降低資金壓力,同時可以實現更大規模的擴張。”嚴躍進表示,部分業務還是帶有很強的“宋衛平烙印”,很多業務和綠城持續輕資產轉型思路有關。預計本輪管理層調整後,新業務條線預計還會有繼續梳理的可能。

相關人士分析,綠城近期在架構上的調整充分說明中交與綠城的融合過程中,會不斷形成獨立的板塊,獨立板塊也是為了後續更好地進行發展,甚至包括獨立板塊的上市等。但從當前許多房企內部資源整合的效果上來看,並不是容易的事。

實際上,從中交與綠城過去幾年整合的情況來看,困難依舊不少。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交內部項目分散在中住、中房等不同地產平臺,不能形成有效管理,仍存在一定的同業競爭的關係,未能給新平臺提供充足的彈藥。未來,張亞東能否憑藉其在中交系統的影響力,將各個平臺項目導入綠城的平臺,從而有效繼承綠城的品牌能力和產品營造力,都將是一大看點。

畢竟內部企業之間的整合與協調還需要時間調整,尤其是一些大型房企的整合已經實現了突破的情況下,中交系的企業資源整合還是有機會的,綠城將成為中交系整合的關鍵所在。張宏偉補充說。

此外,從兩家企業的外部合作模式上來看,短期內中交與綠城兩家企業合作分工上依然不會有太大變化,例如中交負責土地取得以及財務投資,而綠城則負責財務投資以及項目操盤與產品打造的模式仍會持續。尤其是作為綠城的第一大股東,中交併不在意具體項目所起作用,中交更希望通過推動綠城擴大規模,從而在並表綠城時機成熟時,實現業績並表,使自身規模呈幾何級增長,從而實現大股東“央企規模前三”,“央企負債紅線之下”的訴求。可以預見,中交治下的綠城的下一站,規模化和高週轉無疑是它的重要選項。

往期精彩回顧

曹舟南辞任 绿城的下一个路口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