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些地方的水稻價格降到了8毛多,你還會種田嗎?爲什麼?

行至水流處


現在有些地方的水稻價格降到八毛多,你還會種田嗎?為什麼?

水稻是四大糧食作物之一,也主要是南方人們的主食,水都含有豐富的澱粉供給人體的能量和營養吸收。

現在南方的早秈稻已經基本收割完成,對於此,國家發改委考慮到,水稻的種植成本,市場價格,以及國際市場的價格等因素,考慮制定了,水稻的最低,收購保護價為:早秈稻我的保護價為1.2元/斤,比去年同期降低0.1元/斤;中晚秈稻的保護價為1.26元/斤,比去年同期降低0.1元/斤;粳米的保護價為1.3元/斤,比去年同期降低0.2元/斤。

題主描述有些地方早秈米的價格降到了八毛多每斤,這應該屬於正常的範圍內,就像今年的麥子一樣,價格由開稱收購價格0.44元/斤,一直飆升到1.2元左右,最後成交量還不是很大。

首先到由於生長週期短,相對其它大米來講,品質有點差。主要是近期的暴雨天氣影響了早秈稻的品質,且由於國家還沒有開秤收購早秈稻的原因。下面截圖是近幾年給我價格的走勢圖:

今年的農產品價格卻是低迷,種地,幾乎是不賺錢,也就是成本價。就在這種情況下,農民還會種田嗎?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答:農民還會種田,而且不會撂荒。下面簡單的分析一下:

第一,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農民的生活溫飽問題主要靠種植土地,種地是農民天生的習慣,農民不會忘本,依舊會種地,因為農民不捨得土地撂荒。

第二,國家鼓勵農民種地,對農民的糧食有最低收購保護價,確保了農民的種植成本,並且對農民種地給予一定的種地補貼。

相比過去而言,現在的農民不但不再交農業稅,而且還可以得到一定的資金補貼,所以農民還會種地。

第三,目前出現了早秈稻的最低價格,似乎是出現了賠本的價格,也就是群主說的八毛多錢一斤,這應該是個別現象,如果按國家的最低保護價1.2元計算,每畝地至少有四五百塊錢的收入。

第四,現在在農村種地的主力軍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農民,過苦日子的,他們懂得珍惜土地。所以這部分農民,即便是再忙,也會把搶收搶種,不會讓土地撂荒。


總之,不管糧食價格降到什麼程度,也不管糧食價格值不值錢,農民依舊會種地,這就是農民的命,也是農民的習慣。因為我國的土地只有農民,才能不撂荒,18億畝耕地才能產出供全國人民食用的糧食。這就是為什麼農民還一直堅持著種地的原因和理由。


宗元


難道大家都不知道稻穀溼糧和乾糧之間的區別麼?歷年的情況來看,含水量高達百分之三十的早秈稻價格本身價格就不貴啊,必須要經過晾曬或者烘乾機烘乾將水分將至百分之14這個國家標準以內,這樣的話就可以賣到一個比較好的價格了。


據筆者瞭解,目前我國各大早秈稻主產區的稻穀溼糧的收購價格確實在0.8元每斤左右,但是一旦稻穀的含水量達到國標水準的百分之14,那麼它的價格立馬就會大幅度提升。最近的三等早秈稻即含水量僅為百分之14的稻穀的市場價格多在1.1至1.15元每斤左右,明顯高於溼糧的價格。

所以說,目前有些地區的稻穀溼糧價格在八毛錢每斤左右,不值得大家大驚小怪,這種事情在糧食領域再正常不過了。玉米,小麥都是如此,畢竟含水量過高的糧食不管放到那裡,都不會賣上一個好價錢。

但是,目前南方地區標準14水早秈稻的市場價格也並非是一個多麼高的價格,和前幾年的價格相比,並沒有什麼優勢,反而有了明顯的下降。早知道,在我國稻穀市場價格最好的2016年,國產三等早秈稻的市場售價最高可以達到1.3元每斤左右,比現在高出將近兩毛錢每斤。

我國稻穀市場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和我國目前的稻穀供需關係有極大的關係。我國稻穀供應已經連續多年大大超出需求了,而且我國稻穀的供需結構也嚴重失調,低端供給過多,中高端供給太少。

未來幾年,我國的稻穀去庫存進程或將加快,這將意味著我國的稻穀市場價格依舊會有繼續下探的可能,大家要有所準備。


糧油市場報


鍾情三農告訴大家吧,目前,我國南方部分烘乾企業水分30%左右的新早稻收購價為1600元/噸,摺合0.8元每斤,但是這是溼糧,需要進行進一步乾燥或者烘乾才能進入市場。

同時,南方各省區的早秈稻乾糧的收購價最高已經達到了2300元/噸,摺合1.15元每斤,和本年度的早秈稻託市收購價格標準基本持平。

早秈稻0.8元每斤,是一個事實!

所以,這個所謂的八毛多錢一斤不過是含水量在百分之30左右的稻穀售價,如果稻穀能夠達到含水量標準百分之14,那麼售價依舊會在1.05元每斤以上。

因為熟悉我國稻穀市場價格的朋友都應該知道,幾乎和所以的糧食作物一樣,稻穀的售價和其含水量以及等級息息相關,一般來說,含水量越低,質量越高,價格自然也就越高,反之亦是如此。

但是,受多重因素影響,2018年,全國稻穀價格整體不及前兩年也是一個實際情況,這一點,從2016,2017年連續兩年的稻穀託市收購價格標準下調上能夠有直觀的體現。

稻穀市場價格和含水量和等級掛鉤

所以,筆者認為,如果要說有些地方的稻穀價格為何只有八毛多一斤?這沒必要大驚小怪。 你們難道不知道稻穀水分的高低和其價格直接掛鉤麼?

東北的朋友都應該知道,玉米上市的時候,潮糧是一個價,乾糧則是另外一個更高的價格,如果是帶棒子的潮糧,那麼其價格就會更低,就是這麼個道理。

2018年我國稻穀價格整體不如往年。

但是,今年我國各大稻穀主產區的稻穀價格確實不如往年,不過,2018年我國稻穀市場價格整體低於往年也是一個事實,不管是溼糧還是乾糧都是如此。究其原因,就是我國的稻穀最低收購價自2016年以來,已經經過了連續兩年的下調,且下調幅度較大。

筆者通過對於這兩年來的稻穀最低收購價得出以下數據:

2018年,我國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分別為1.2元每斤、1.26元每斤和1.3元每斤,比2017年分別下調了7.7%、7.4%和13.3%。

所以,今年度我國稻穀市場價格整體較去年出現小幅度的下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鍾情三農


水稻一斤降價到8毛多,這僅僅是某地、某種水稻價格。當前各地的水稻價格一斤在1.2、1.25、1.3元,摺合2400-2600元/噸。加入按照1.25元畝產600公斤計算,種植一畝地收入1500元;而如果8毛一斤,畝產600公斤收入才950元,價格的差距導致收入差距50%。

如果是一位農戶,價格才8毛,編者是不會繼續種植的,要換一個種植的農作物,可以考慮引種經濟類作物,比如生薑、大蒜、花椒、土豆、黃瓜等作物,這類的經濟類作物普遍具有產量高、價格高、售價貴的特點。

首先,水稻屬於傳統的糧食作物,糧食作物的特點是:價格穩定、產量高,但是如果質量較差這是賣不上價格的。

2、經濟類作物更受到市場的青睞,在蔬菜的需求旺季,蔬菜供應跟不上需求,蔬菜的價格基本能趕上肉價,說明了種蔬菜前景比糧食作物水稻、玉米強。

3、有的農戶即使水稻價格再便宜,也是會繼續種植水稻的。因為種植意味著溫飽問題,可以解決吃飯的問題,種植水稻主要的目的是不是為了出售換取收入,而是為了自家人的食用問題,所以價格8毛一斤,也是會繼續種植的。


上述三個方面就是農戶關於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價格8毛一斤,繼續種和改種其他作物的理由、看法。喜歡就點贊分享哦~


小希時間


現在有些地方的水稻價格降到了8毛多,你還會種田嗎?為什麼?


題主說的是南方早稻吧,最近南方早稻已經差不多到了收割晚期,可以說今年的早稻價格從剛開始收割伊始實際上價格就開始下降了。但是題主所說的8毛錢一斤的價格老張還真是沒從哪裡聽說過,目前據我所知,廣東西部地區早稻價格最為便宜,但是價格也在1.18元/斤,因此不知道題主說的早稻0.8元/斤是哪裡?

上圖是來自中華糧網近10年的早稻全國平均收購價格走勢圖,我們可以清楚的可以看出來早稻價格從今年2月中旬開始的2614元/噸已經下降到目前的2424元/噸,半年時間,早稻價格下降了190元/噸,跌幅超過7.8%,跌幅還是很明顯的。而且目前看來早稻價格從7月中旬實際上15天已經上漲了9元/噸。

今年早稻價格之所以下降的原因老張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早稻口感輸於晚熟稻。這個相信吃夠早稻的和中晚稻的都知道,尤其是和東北大米比起來,早稻更是被人家無情碾壓。這幾年東北人口流失嚴重,但是也造就了東北土地兼併的順利進行。東北稻米因為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生長週期長的特點,所以這幾年東北大米的名頭是越來越響,東北大米的高品質在國內的口碑越來越好,因此早稻自然市場的受歡迎程度就要下降。

二、其次最近兩年早稻的市場庫存壓力越來越大,據悉今年6月南方几個大的糧企早稻庫存超過17年同期的30%以上,這些就充分說明了早稻在市場的受歡迎程度,因此今年幾個大的早稻收購糧企對於早稻的收購積極性極低,從早稻才開始上市早稻價格就開始下跌。


綜上所述,老張認為隨著民眾對於大米品質的認同感越來越強,很有可能早稻在市場上的認同感越來越低,後續的價格可能會越來越不景氣,這點從最近幾年早稻價格不斷下跌就看的出來。


老張談三農


"現在有些地方的水稻價格降到了8毛多,你還會種田嗎?為什麼呢?"針對這個問題,願意與你分享一下個人看法。

水稻的價格確實不貴,降到8毛多也不足為奇。如果按照畝產600kg計算的話,畝產值只有960元。而平均一畝水稻的成本大概1000左右,照此計算的話,虧本了。



不知道題主那邊的水稻價格為何如此低廉,按照2018年水稻的最低收購價格為,早秈稻是1.2元/斤,中晚秈稻是1.26元/斤,粳稻是1.3元/斤。其中,最低的早秈稻也是1.2元/斤,0.8元/斤的價格與之相比少了0.4元,也就是每100斤少了40元。

所以,如果水稻的價格真是下降到了0.8元的價格,虧本了,自然繼續種植就沒有意義。



其實,村民靠糧食作物栽種獲取經濟收入是很有限的,除非進行承包,大規模種植除外。故而有如下個人的幾點建議:

村民自家的土地有點,一般2~3畝,有的甚至更少。都用來種植水稻,不划算。因為,3畝地種植下來,除去一家人食用之外,其他的剩餘的幾千斤,出售吧,賺不了幾個錢,留著也吃不完,還得騰出一塊地來放置。所以,應該進行種植結構的調整。比如,種種水稻一畝,生產1000多斤水稻,足夠一家人一年使用。然後,騰出2~3畝地來,進行經濟作物的種植,比如種桑養蠶,一年的也有2~3萬元的收入,挺不錯的。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看法,歡迎評論指正。另外,大家有關於三農方面的問題,可以一起探討。


有點意思的事兒


現在很多農民都知道,雖說現在種水稻產量是越來越高了,但是也只是能夠讓你餓不著肚子而已,想靠種植糧食賺錢,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很多農民都不再務農跑進城工作去了。如今水稻價格更是降到8毛錢的話,相信會有更多的農民不願意種田了。

現在有些地方的水稻價格降到了8毛多,你還會種田嗎?為什麼?

說實話現在水稻中賣8毛一斤的話,的確是很低了,一般的田就是1000斤左右,這意味著種一畝都賺不到1000塊錢。而平時的種子錢,化肥錢,農藥錢,那至少需要兩三百塊錢了。

而收割跟犁田的話,請人的話100一個畝,又要花個兩百塊錢,這哪裡還有錢可以賺呢,連人工成本都回不來的。一戶家庭種植10畝就很吃力了,那樣一季水稻也就是5000塊辛苦錢,兩季才是一萬塊錢,一個家庭年收入才一萬塊的話,真的是非常低的了,辛苦一年都賺不到什麼錢。還真的不如進城打工的,兩夫妻一個月至少有6000塊的收入,一年至少有6萬塊錢的,還是挺不錯的。

所以現在水稻的價格又降了,只有8毛肯定不願意再種田了,就算是漲到一塊也是不願意種的,因為實在太能賺錢了,還不如進城打工實在的。

估計也只有那些種糧大戶才會種植了,因為可以一次性種植幾百畝,又可以拿到國家給的種糧補貼,還可以機械化壓縮成本,這樣一畝賺個500塊,200畝也可以賺個10萬塊了。只不過這樣還是挺辛苦的,估計水稻的價格再跌下去,種糧大戶也是不願意再種了。因為各種成本一年都比一年高的,想種糧食賺錢太難了。


深山老農民


我相信有的地方穀子只能賣8毛多,但如果在我附近有3.5百畝地,讓我承包種植,我很感興趣,為何?因為我所產出的稻穀加工為米肯定不低於3元斤,而且不用愁賣不出去,而且不用運輸,全部上門購買當地米。如果品種差口感不好,當飼料1.20元,飼料店肯定會訂購,絕不會壓在倉庫賣不掉。蘇州人很相信本地貨,這點我絕不誇張。


陽光61963237


我本人是做農業的,和一些農場主接觸較多,基本上普通種植都是自家吃為主,個人家裡種植水稻賣錢的話算上人工基本賠錢。如果地理位置允許的話或許可以考慮一下生態種植。

比如現在模式成熟的稻鴨共生,這個相對簡單些,雖然水稻的產量減少三分之一,但是自然生長4個月左右的鴨子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難度高一點的水稻小龍蝦,現在小龍蝦的行情肯定是堅挺,難度就是養殖技術高一些,剩下的水稻收入可以忽略不計。

上面兩個是目前比較多的,其他水稻田螺、水稻魚、水稻螃蟹,等等相對銷量差些。

以上是我的一些見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37178226


種或者不種不是收購價能決定的。我個人現在種的是兆香、百香、柳沙,這幾個品種的水稻,早稻一般在1塊5至1塊7,晚稻在1塊6至2塊1之間。如果價格在1塊2以下的話我會減少水稻種植(只種一、兩畝夠自家吃)其它多出來的田地改種別的經濟作物。

工人有工會、有勞動法保護。咱農民沒有農會保護,靠天吃飯,只能夠自力更生,廣開思路,在保證自家口糧之後提高收入才是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