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爲止日本金額最大、最完美的懸案-30億日元運鈔車搶劫案

1968年的4月到8月,東京都多摩市農協,連續9次接到要挾信及電話,不是要挾現金,就是預告放火。

1968年12月6日,日本東京信託銀行總經理收到了一封恐嚇信,信裡威脅說銀行必須派一個女員工在第二天下午五點前將300萬日元送到指定地點,不然他就要炸燬這位總經理的家。收到信的經理馬上就報了警,警方派人蹲守在指定地點,卻一無所獲,這封信被當作惡作劇一場而不了了之。誰也沒想到這只是一個驚人計劃的第一步。

迄今為止日本金額最大、最完美的懸案-30億日元運鈔車搶劫案

​4天后的12月10日9時30分,4名國分寺市三菱銀行的員工及一名司機,開著一輛日產運鈔車,押送著裝有東芝府中工廠4000多名員工的工資及年終獎共3億日元(按現在的價值,大約值10億日元)的3個運鈔箱,經過府中市監獄旁的學院路。此時,天正下著大雨。

一輛白色的交警摩托追趕上來。交警命令運鈔車停下,並且大聲對4名銀行職員說:"你們支店長的家被炸了,據說你們車上也被裝上了炸藥,我要檢查一下!銀行職員在內部早就知道支店店長接到要挾信的內情,所以並不意外。他們下車看著交警鑽到車下檢查。幾秒鐘後,交警從車底下一邊爬出來,一邊大叫:"快躲開,要爆炸了!這時銀行職員果真看到從車底冒出紅煙。交警將職員們撤離到監獄的屏牆旁,自己卻返身衝進駕駛室,發動車輛向前開去。瞬間,職員們被感動了:多勇敢的人,竟不怕危險要把車開到安全的地方去!但是他們立刻被眼前的一幕驚醒,只見運鈔車加速越開越遠,一會兒就不見了蹤影。從白色交警摩托出現到那名交警開走運鈔車消失不見,前後只有3分鐘的時間。一位職員開始意識到情況不對,立刻衝著邊上的監獄哨所大喊:"運鈔車被劫了,快報警!"

這時,運鈔車司機也察覺出白色交警摩托車的疑點:一般交警摩托是本田,這輛卻是雅馬哈,而且白色的塗漆有擦拭過的痕跡。而在車底冒著紅煙的,竟是滾落在地上的一個煙霧彈!東京警署接到報警,立刻在全東京設置哨卡圍堵那輛日產運鈔車。當時是9時50分,離事件發生過了15分鐘。但是目標運鈔車沒有被發現。直到4天后,才在距離出事地點2.5公里的某墓地找到。按時速60公里計算,2.5公里只花了2.5分鐘,也就是說,嫌疑人在案發2.5分鐘後,就已經拋棄了運鈔車,而警方卻在十幾分鍾後,還在設置路障尋找運鈔車,從這一刻開始,警方已經開始落後於罪犯的腳步。

迄今為止日本金額最大、最完美的懸案-30億日元運鈔車搶劫案

案件發生後,警方實行了全城戒嚴,嚴格盤查過往車輛,然而一天過去,並沒有抓到可疑人物。警方又著手調查犯罪分子留下的120多件證物,包括那輛假冒的雅馬哈摩托車。然而,這些物品要麼是失竊物品,要麼是市場上大量生產的物品,對鎖定犯罪嫌疑人沒有任何幫助。

之後警方得知一條有關一輛可疑的豐田卡羅拉車的線索,於是開始尋找這輛汽車。直到4個月後,在附近的停車場找到豐田卡羅拉,並在裡面發現了空空如也的3個運鈔箱。3億日元早已不翼而飛。據情報,這輛卡羅拉在案發後第二天就已經被棄置在這個停車場。此時警方已經晚了4個月。

迄今為止日本金額最大、最完美的懸案-30億日元運鈔車搶劫案

從那時起,警方就失去了真正有力的線索。直到1975年10月刑事訴訟時效到期(7年時效),警方為此案已花費9億日元,找出嫌疑人11萬名,涉及警力達17萬之多,其中兩名警員過勞死去。到1988年10月民事訴訟時效到期(20年時效)時,警方失去了將嫌疑人繩之以法的最後機會。此案件也成為日本犯罪史上有名的未解決事件。

最後,警方公佈了被犯罪嫌疑人搶劫的鈔票號碼,希望民眾收到這些錢時,馬上報警。然而,這些鈔票並沒有在市面上流通,它們和那名冒牌警察一起石沉大海,毫無音訊。

迄今為止日本金額最大、最完美的懸案-30億日元運鈔車搶劫案

由於涉案金額十分巨大,這起案件成為了搶劫罪涉案金額最高的案件,由於一直沒有偵破,也是日本有名的無頭公案。雖然,過了訴訟期後不斷有人冒出來自稱自己就是搶劫犯,但是經過警方調查,這些人都是為了出名。

該案件計劃之周密,過程之順利以至於不曾耗費一槍一彈,沒有任何人員傷亡,一度被稱作是一場"完美犯罪"。罪犯的高明之處在於:首先,罪犯花費時間,設計並執行了一個周到的計劃,在事件進展過程中一直處於控制地位。其次,罪犯10分鐘內從摩托調換到運鈔車,再調換到卡羅拉,行動迅速,乾脆利落;而警方根本沒有這種經驗,從設卡查找運鈔車開始,警方就落後於對方。罪犯對汽車社會的利用及理解,遠遠走在了警方前面。第三,警方破案技術不成熟。在這起案件中,警察首次採用了合成照片技術,但是由於調查方法的缺陷,這張合成相片反而成為了敗筆。犯罪嫌疑人的相貌,其實是被銀行職員、駕駛員和其他幾位目擊者看到過的。但是警察在調查相貌過程中犯了一個錯誤:把目擊者集中在一個房間而不是分開進行相貌調查,導致這些目擊者的記憶互相影響。加之當時嫌疑人戴著頭盔,以致調查結果很不理想。而警方又根據目擊者的證言,找來一張已去世的年輕人(下文中提到的少年s)的照片,再用合成技術給他戴上頭盔,就作為通緝照片全國張貼,導致不少日本人誤解為這個人就是犯罪嫌疑人,從而失去更多找到犯罪嫌疑人的機會。3年後,警方不得不撤回這張通緝照,並明確指明犯罪嫌疑人可能不是這個樣子。嫌疑人的年齡也從19歲左右調整成30歲左右。最後,運氣,似乎也站在了嫌疑人一邊。如果不是因為當時的傾盆大雨,可能局面又不一樣。

迄今為止日本金額最大、最完美的懸案-30億日元運鈔車搶劫案

案件最終沒有偵破。但在案件偵查過程裡,卻出現了一些無辜的犧牲者。

少年S。當時19歲,是個不良少年,他的相貌類似於目擊者的證言,而且其父親又正好是位交警。案件發生在12月10日,在被作為嫌疑人被調查後,S少年於15日用其父購買的氰化鉀(少量吸入就可致命)自盡而亡。然而包裹氰化鉀的新聞紙卻沒有少年的指紋,而只有父親的,故推測為父親為了證明清白而出此下策。其後血液檢查,警方斷定少年S不是犯罪嫌疑人。

家住府中市的汽車駕駛員某某。時年25歲,被列為嫌疑人一是因其相貌類似證言,二是因其家住本地,熟悉本地道路,有作案條件。某某是作為第12301名嫌疑人被調查的,然而不知什麼原因他的資料被透露給媒體,結果他的真實姓名、照片及家庭背景等個人信息全部被登上報紙。警方為防止他逃跑,不得不拘捕他。雖然後來有位老闆證明出事時正與此人在一起,且警方也排除了他的嫌疑,但傷害是永久的。調查致使他一家離散,他最終於2008年9月自殺。

迄今為止日本金額最大、最完美的懸案-30億日元運鈔車搶劫案

本案還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3億日元事件後,各大企業改革現金髮放工資的舊習,改由從銀行直接轉賬發放工資。這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銀行體系的現代化。並且,從那時開始,因為工資直接存入銀行,造成男性領取工資後再轉交給妻子的優勢喪失,男性開始失去他們的部分權威。看到這裡,各位男同胞可能也和修雷傲一樣,瞬間升起了不可名狀的悲憤之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