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降級,中國式家庭債務危機你是否正在經歷?

消費降級,中國式家庭債務危機你是否正在經歷?

有一種窮人叫“中國式窮人”,無論是最近大範圍的爆雷還是7月份國內消費指數的大規模下滑,都在表明,中國目前在經歷一場消費降級。

在8月8日,上財高等研究院的田國強等人發佈研究報告《警惕家庭債務危機及其可能引發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報告警示,家庭債務逼近家庭部門能承受的極限,從家庭債務佔GDP的比重來看,截至2017年,比值不高,僅為48%,但已遠遠超過其他發展中國家。並且,由於隱藏的民間借貸等無法被統計的部分,實際上中國很多家庭已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

一、家庭部門的高槓杆、異質性對消費已形成擠出效應:1、家庭債務已逼近家庭部門能承受的極限。2、家庭在加槓桿的同時,區域性不均衡的問題變得愈加突出,部分區域的債務負擔更是嚴重。3、通過對老百姓現金流的侵蝕,家庭債務對消費的擠出效應已持續多年,消費增速自2011年開始持續下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已經由2011年20%下降至今年6月份的9%。二、家庭債務累積加劇了企業經營不善和銀行系統脆弱性。三、應重視解決家庭債務問題並通過要素市場化改革協同推進結構性去槓桿。

綜上所述,如果短期內只強調地方政府和企業局部去槓桿,而不採用通過要素市場化改革和全局一般均衡的協同推進結構性去槓桿,忽視各部門間的相互影響,這不僅不能解決債務問題,還反過來會推升宏觀槓桿率。在我國房屋二次抵押市場以及相關制度不完善的特殊國情下,如果家庭債務的過度累積使得家庭部門槓桿過高,將會大大削弱家庭的流動性,使得家庭可用於消費的現金流減少,極大壓制家庭消費,從而使得總需求下降。而總需求的下降勢必將對企業效益產生負面影響,迫使企業被動加槓桿來維持運轉。如果企業經營績效的下降,會通過影響職工收入增長來進一步削弱家庭流動性的改善,從而不僅會使家庭槓桿率進一步上升,還會進一步拉低家庭消費乃至總需求,從而使得企業經營績效進一步惡化。

由此可見,企業部門槓桿率的下降不能簡單地通過向家庭部門轉移來實現,家庭部門過度加槓桿不僅不能幫助企業部門實現槓桿的轉移,還會反過來進一步惡化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不通過解決家庭流動性問題來刺激國內總需求,無法從根本上實現降低企業槓桿率的目標,遑論降低總體宏觀槓桿率水平。也就是說,不考慮全局影響的單部門政策可能對其他部門產生嚴重的負外部性,從而導致政策意圖不能實現,甚至出現違背政策意圖的結果。因此,去槓桿要從全局考慮,確保部門間政策協調,不衝突,不打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