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暑期 催熱避暑旅遊市場

眼下,全國不少地方“炎值”爆表,高溫碰上暑期,共同催熱著避暑旅遊市場,“哪兒涼快奔哪兒去”成為越來越多遊客的選擇。

高温+暑期 催热避暑旅游市场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攜程旅遊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發佈的《2018年中國避暑旅遊大數據報告》預測,在今年超過50億人次的國內旅遊者中,7、8月暑期出行比例將達全年出遊量的約五分之一,即10億人次,其中,避暑旅遊規模預計佔一半,約5億人次。《報告》稱,“這一規模也將形成全球最大的避暑旅遊市場。”

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大力開發避暑旅遊產品,推動建設一批避暑度假目的地。避暑旅遊正在成為值得地方精耕細作,拉動經濟發展的熱點。

“火爐”城市居民避暑遊意願強烈

《報告》顯示,除了武漢,重慶、西安、長沙、南昌等“火爐”城市的避暑旅遊產品網上預訂,增長最快超過100%。今年三季度“火爐”城市居民整體出遊意願達82.1%,避暑旅遊市場需求進一步增加。

截至7月,有來自385個城市的旅遊者,通過攜程客戶端等報名預訂暑期各類旅遊產品,其中,超過50%遊客選擇具備避暑屬性的目的地或旅遊度假產品,主要包括海濱、山地、草原、溼地湖泊,以及城市周邊鄉村避暑幾大類型。

《報告》顯示,與“火爐”城市相對的,雲南、貴州、甘肅、青海、山東、內蒙古等地成為熱門避暑旅遊目的地。這些地方除了具備氣溫上的優勢,在旅遊資源豐富性、交通運力、酒店接待能力等方面也處於優勢地位。

從市場供給看,今年避暑旅遊產品的選擇性進一步提升。神舟國旅一家門店的工作人員介紹:“暑期是一年中旅行人數最多,價格相對較高的時期,一個團可以達到三四十人的規模。由於南方雨水較多,天氣炎熱,遊客一般會選擇往北邊或西北方向避暑出行,比如甘肅、內蒙古、東北等地區,這些地方的旅遊線路十分成熟,旅行社有豐富的產品選擇。”

在湖北大學鄉村旅遊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飛看來,“避暑旅遊是近幾年興起的旅遊方式。原來人們更願意在春秋氣候適宜的季節出去踏青、賞景等,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暑期避暑出行逐漸興起,帶來了旅遊經濟升值。”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避暑旅遊課題組綜合測算,夏季避暑旅遊的3個主要市場群體“老年人、學生及教師、高溫城市居民”,潛在有效避暑需求人口約為3億。按2017年全國人均每次旅遊1000元左右的消費水平,市場規模約為3000億元。按4至5倍乘數效應,將為目的地城市帶來1.2萬至1.5萬億元左右的綜合經濟貢獻,而這又會轉化為就業和居民收入的增長。

酷暑擋不住“銀髮”“家庭”出遊的心

《報告》抽樣調查發現,老年人是避暑旅遊的一個重要市場主體。76.1%的老年受訪者有避暑出遊意願,超過四成受訪者選擇跟團遊,成為老年群體出行首選,其次是自助遊,佔29.3%。

為了更好地滿足老年群體日益多樣化的出遊需求,保證旅行質量,多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員表示,暑期特推出了私人定製產品,可制定專門適合老年人出遊的線路安排。

在避暑出遊的人群中,親子游、周邊遊成為了與長途旅行相對的另外一種主流選擇。北京的洪女士打算八月中旬帶著自己的女兒去周邊的古北水鎮和承德避暑山莊看看。她表示,受周圍人的影響,也擔心高溫,將原計劃的“網紅城市”重慶行改為周邊遊。“周邊遊方便,可以趁週末休息的時候帶放假的女兒去放鬆心情。”

《報告》抽樣調查發現,51.2%的受訪者選擇周邊遊,由於本地及周邊省市不乏一些避暑納涼去處,“上班族”父母無需請假即可在週末陪孩子出遊避暑,2至4小時車程的自駕遊套餐受到較多親子家庭的青睞。攜程周邊遊平臺熱門避暑“景點+酒店”線路的訂單增幅超過50%,特別是適合避暑的度假酒店與水上樂園、漂流、濱海沙灘、古鎮鄉村的組合,以及提供親子特惠的產品,預訂人氣最高。

李志飛表示,避暑旅遊中的銀髮群體一般消費水平不高,但在旅遊目的地停留時間較長,家庭出行的人群停留時間較短,除了避暑之外,更加註重遊玩過程中的體驗,人均消費水平相對較高。因此,避暑旅遊目的地和旅遊企業應該瞄準這兩個市場,推出更有針對性、深度化的旅遊產品,以滿足這兩個需求持續上升的市場。

僅有涼爽適宜的氣候還遠遠不夠

《報告》調查發現,基於氣候適宜性、旅遊產品支撐、避暑旅遊品牌形象與宣傳、旅遊要素服務、旅遊公共服務、遊客忠誠度等6項指標,遊客對全國70個避暑旅遊城市的綜合評價指數為7.91分(滿分10分),總體滿意。

不過,從細分指標來看,氣候適宜性指標評價指數為8.43分,領先於其它指標,旅遊產品支撐評價指數相對較低。隨著“深度遊”、“體驗遊”的發展,遊客對旅遊產品的需求呈現深層次、多元化、個性化特點。

李志飛表示,避暑旅遊市場前景廣闊,遊客出遊需求大,目的地熱情高,但不可否認,當前避暑旅遊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果解決不好,會讓遊客滿意度達到峰值後持續下降。由於夏季氣候較為宜人的地區多為山區或者海濱、草原,除了知名的核心景點外,這些地方容易出現配套的景區、交通、住宿等資源和設施供給不足;現有的著名旅遊目的地存在嚴重過載問題,一旦超過自然環境和相應的配套設施決定的最大承載力,遊客滿意度就會大幅度下降。此外,避暑旅遊是一種季節性很強的旅遊方式,如果只有暑期遊玩的人多,那麼旅遊目的地很多資源便會有9個月左右的閒置期,這會使得一些投資較難收回成本等。

正如《報告》中指出的,避暑旅遊首先是旅遊,僅僅有涼爽適宜的夏季氣候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豐富的、具有較高吸引力的避暑旅遊產品,以及較高旅遊服務質量體驗。只有做到這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避暑旅遊市場角逐中贏得更廣闊的未來。

(經濟日報 記者:張雪 實習生:雷鑫雨 見習編輯:於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