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與胡適的友誼:專門跑到重慶投他一票

胡適與陳寅恪,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兩座巍峨山峰。兩人在學術上互相切磋,人生上互相支持,結下了中國知識分子特有的不渝友誼,演繹了現代文化史上一段學術往還砥礪的佳話。

陳寅恪與胡適的友誼:專門跑到重慶投他一票

陳寅恪一家

清華初識

陳寅恪生於1890年7月3日,比胡適大一歲多。1902年春陳寅恪隨長兄陳衡恪赴日,1904年夏天返回,隨之冬天考中赴日官費留學,1905年冬因患腳氣病回國,在家調養一年多,於1907年插班考中復旦公學。胡適在家鄉一直呆到1904年2月才由三哥帶到上海。先入梅溪學堂,第二年春入澄衷學堂。一年半後入中國公學。雖然兩人幾乎同時到上海讀書,但由於學校不同,還談不上有什麼聯繫。

1909年陳寅恪從復旦畢業,在親友的資助下,赴德國留學。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歐洲一片混亂,陳寅恪不得不回國。先是擔任蔡鍔秘書,後去湖南擔任省長公署交涉科長,不久又去江西省教育司擔任留德考試閱卷官,三年後,申請到赴歐官費留學資格,於1918年再度赴歐美。先是在哈佛學習三年,接著再赴德國,在柏林大學學習梵文和多種東方文字。

胡適於1910年夏天考取清華“庚款”留美官費生,直到1917年7月10日才回國。雖然此時兩顆學術之星已經冉冉升起,但由於時空錯位,他們在學術的天空中並沒有相聚。1924年初,清華學校在各方要求下,順應時代大潮,正式啟動“改辦大學”程序,於是歷史的風雲將兩人吹到了一起。

陳寅恪與胡適的友誼:專門跑到重慶投他一票

胡適

時任清華校長的曹雲祥準備請胡適出任籌建中的清華國學研究院擔任院長,沒想到胡適堅辭,同時建議曹雲祥採用宋、元書院的導師制,吸取外國大學研究生院學術論文的專題研究法來辦研究院。曹雲祥同意了,這才有了清華國學院的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和陳寅恪。

陳寅恪是接受時任研究院辦公室主任的吳宓邀請回來的,正是在吳宓那兒他首次形成了對胡適其人其文的印象。在哈佛時,他和吳宓訂交,而吳宓正是胡適提倡白話文學的反對者。吳宓在1919年12月14日《日記》中這樣說:“……今之盛倡白話文學者,其流毒之大,而其實不值通人之一笑。明眼人一見,即知其謬鄙,無待喋喋辭闢,而中國舉世風靡。哀哉,吾民之無學也!”這給陳寅恪很大影響,1920年2月12日,“……陳君寅恪來,談中國白話文學及全國教育會等事。倒行逆施,貽毒召亂,益用驚心。嗚呼,安一生常住病院,洞天福地,不聞世事,不亦幸哉。”

1921年,離開美國赴德國柏林大學研究院深造,他又聽到了對胡適截然不同的評價。陳寅恪到柏林不到兩年的時間,傅斯年、毛子水、趙元任、楊步偉等人也先後來到這裡學習。傅與毛都是胡適的得意門生和忠實信徒;而趙是胡適早年留學美國的同學,情同手足,楊又是趙的妻子。

陳寅恪與胡適的友誼:專門跑到重慶投他一票

吳宓

四人都是胡適新文學主張的大力支持者,也是新文化運動的有力推動者與開拓者。傅斯年1934年8月5日與俞大彩結婚,俞是陳寅恪表妹,又是表弟兼妹婿俞大維的妹妹。陳寅恪在和這些好友的瞭解接觸過程中,對胡適思想與學術的認識開始客觀全面立體起來。

陳寅恪回國後,每逢星期六的上午,不分寒暑都進城到東郊民巷找一位叫鋼和泰的外籍教師,學習梵文。而胡適也與這位鋼先生有著深厚的友誼。相同交往的人拉近了兩人的距離。

惺惺相惜

抗戰時期兩人雖身分兩國,但彼此從未淡釋對對方的牽掛。

胡適力薦陳寅恪出任牛津中國學教授。1938年,牛津大學“中國”教授Monle退休後,由誰來擔任,牛津大學想從中國的學者中挑選一位,陳寅恪作為候選,牛津大學是十分樂意的,但對他能不能在那兒安居表示懷疑。

抗戰爆發後,胡適被國民政府委派前往美國進行抗戰宣傳,1938年7月13日,胡適前往瑞士參加世界史學大會,19日到達巴黎,24日到達倫敦,得知牛津選聘中國學教授消息後,先是於1938年7月29日寫了一封信推薦陳寅恪為牛津大學教授,後來牛津確定聘請陳寅恪為教授,遺憾的是陳由於抗戰時期路途艱難以及身體等原因一直沒能成行。

陳寅恪與胡適的友誼:專門跑到重慶投他一票

陳寅恪

1940年3月蔡元培病逝,由誰繼任中央研究院院長,這一問題成了當時學界的熱門話題。陳寅恪一直主張由胡適來擔任,在剛剛開始議論這個問題時,他專門跑到重慶,並說此行來就是為了專門投胡適一票。當有人說要投翁文灝、朱家驊和王世傑時,他不以為然地說,我們總不能單選這幾個“蔣先生的秘書”吧。

當聽說高層專門寫了個條子發了個指示,要把顧孟餘選上後,在正式選舉前一晚翁文灝、任叔永宴請大家的酒席上,剛一談到此事,他即站出來慷慨陳辭:這是在選舉中央研究院院長,它是國家最高學術研究機構,我們一定要堅持學術自由的立場,同時院長也必須在外國學界有聲望有影響,否則還要我們來投票幹什麼。結果顧孟餘落選,胡適雖然由於在美國擔任大使等原因未能當選中研院院長,但陳寅恪對胡適的敬重可見一斑。

1948年12月初,北平解放前夕,陳寅恪與胡適同機離開北平。他曾對鄧廣銘先生說:“前許多天,陳雪屏曾專機來接我。他是國民黨的官僚,坐的是國民黨的飛機,我決不跟他走!現在跟胡適先生一起走,我心安理得。”但到了南京後陳寅恪並沒再跟胡適走,而是去了廣州。而胡適去了美國,後又回了臺灣。兩人從此隔海相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