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承琅教授紀念大會前瞻|葛均波: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董承琅教授紀念大會前瞻|葛均波: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歷史給我們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激情”。我國的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起步於在1928年,並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進入高速發展時期,這100多年的發展和積累使我們迅速躋身於心血管病防治工作的大國之列。這座豐碑的建成離不開老一代心血管人的貢獻,在這期間,很多人放棄了海外優渥的生活條件,投入的祖國醫療事業的建設之中,為我國的心血管防治工作畫出濃墨重彩的一筆。回憶往昔,我們仍能對先輩在心血管領域的奉獻精神而感動,這種情感激勵我們繼續前行。

董承琅教授紀念大會前瞻|葛均波: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左起第二位是董承琅教授

“從零到一遠比從一到一百難。我國心血管疾病的防控發展速度如此迅速,得益於我們先輩在心血管領域孜孜不倦的探索。”對心血管疾病的發展,葛均波院士如是說道,“上世紀二十年代幾位先輩們在領域內的不懈探索,為今天心血管疾病的長足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葛院士介紹道,早在1928年,北京協和醫院董承琅、戚壽南、卞萬年、馬萬森教授就率先使用能記錄3個標準肢體導聯心電圖的絃線型心電圖機;1951年黃宛教授就使用了兩根導管和自制的血氧測定儀,成功進行了我國第一例右心導管檢查,為心血管疾病的診斷提供了更為先進的方法;1959年,於維漢教授提出並應用於臨床的亞冬眠和適當補液療法成為了搶救治療急性克山病人的通用療法,將急性克山病的治癒率由30%提高到了95%;1971年,孫瑞龍教授等自行設計研究描記出國內第一例希式束電圖;1983年蘇州醫學院熊重廉、蔣文平教授,1985年鄭笑蓮、賈國良教授在國內率先實施PTCA手術……正是這些心血管領域的先輩在醫學上的不懈探索,推動了心血管疾病的發展,為建設今天心血管事業的偉大成就增磚添瓦。

董承琅教授紀念大會前瞻|葛均波: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董承琅教授與學生分析

醫學水平的進步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科學技術的進步為醫學條件的改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對醫學原來認為不可能救治的疾病的治療水準,其中最具開創意義的當數20世紀20年代對心電圖的使用。葛均波院士表示,心電圖的發明應用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一直以來心電圖在心血管病的診斷上具有較大的準確性,它可以用極小的成本在幾分鐘內對心血管疾病做出診斷。因此即使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心電圖技術仍然在臨床科室,急診室和監護室具有廣泛的應用,在醫學領域中佔據重要地位。

董承琅教授紀念大會前瞻|葛均波: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協和醫院合影董承琅教授第二排左起第六位

拉開了中國心電圖專業的啟動大幕的人便是我國心血管領域的奠基者董承琅教授。董承琅教授曾三度赴美進修心臟病學,學習優異的他在學成後拒絕了美國密歇根醫學院院長留在國外發展的提議,毅然投身於國內的心臟病科的建設之中。回國後的董承琅率先運用弦式心電圖機為患者進行的心臟疾病檢查,創建了我國首個心臟病科,並堅持為上海醫學院的內科學生講授“心臟病學”。除此之外,由董承琅教授編寫第一本心臟病學專著《實用心臟病學》也為培養我國內科專科人才,指導臨床實踐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董承琅教授回國後在心血管領域中所做的這些努力,加速我國心血管健康事業進入突飛猛進的發展階段。

董承琅教授紀念大會前瞻|葛均波: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七十年代董承琅教授帶學生查房

值得一提的是,董承琅教授研究心血管健康領域疾病之時,正值國內戰火紛飛之期。然艱苦的條件非但沒有嚇退董承琅,反而堅定了他“醫學救國”的宏大志向,在內憂外患的條件下全力開展他的研究工作,最終在編寫中國心血管領域的華美篇章下,留下精彩的一筆。董承琅這種不役於物、潛心鑽研、為國為民的品質,不僅在醫療事業上起到了推動作用,更在醫學界學者的精神上起到了極大的引領作用,他的榜樣精神激勵著醫療事業的建設者不斷努力前行。

董承琅教授紀念大會前瞻|葛均波: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董承琅教授成為我國首位ACC會員

“正如十九大會議中反覆強調的那樣: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不忘心血管界先輩們在心血管領域的初心,我們才能牢記自身的使命。時常緬懷前人在心血管領域所做的努力,我們才能懷抱感動,砥礪前行,助力推動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拐點早日到來。”對於本次董承琅紀念大會的召開,葛均波院士給予了熱烈的支持和高度的評價。

董承琅教授紀念大會前瞻|葛均波: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