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拍马屁拍的太到位后来获罪,被雍正下令斩首示众

我们都知道蒙古族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以前蒙古人见面的时候都会习惯性的拍拍对方的马屁股,看看马的膘如何然后夸赞几句以博得马主人的喜悦。但久而久之,有的人开始无论对方的马是好是坏都会夸赞好,以至于坏马也被说成了好马。这便是拍马屁的由来,后来拍马屁专门用来指那些阿谀奉承一类的言行。

拍马屁固然是可以博得对方的好感,使自己在对方的心中更有地位,让自己的所求于人更方便一些。但是拍马屁也是个技术活儿,不只是粗糙的一拍就能万事大吉了的。马屁股拍好了还行,要是拍不好拍到了马蹄子上有时候就有要命的危险。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少见,古往今来这样的前车之鉴更是屡见不鲜。拍马屁是不用交税,但拍的不到位或者拍偏了拍到马蹄子上有时候是真的会出人命的。还有时候,刚开始拍马屁的确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日后却因为那次拍马屁遭了殃。清朝这位仁兄,就是因为拍马屁把自己给拍死了,而且还连累了自己的家族。

他因拍马屁拍的太到位后来获罪,被雍正下令斩首示众

这位仁兄叫汪景祺,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位举人。汪景祺是钱塘人,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杭州人。他的父亲汪霖曾任户部侍郎,他的哥哥汪见祺曾任礼部主事。他的出身虽然不是登峰造极的皇家,但相对于很多人也算是优越的了。汪家也是个书香门第,受家族的影响汪景祺从小就接受的良好的教育。少年时期的汪景祺就已经表现出了他才子的一面,十方八里才名传播的也很广。但年轻人出名了就容易飘,再加上官宦子弟这个身份让汪景祺更加飘忽若仙了。所以才能增长的同时,汪景祺恃才傲物的性格也越来越强。

和魏晋名士如阮籍、阮咸等一样,汪景祺也狂放不羁。他后来自己回忆青春时称那时“悠悠斯世,无一可为友者。”。虽然很有才,也很少卑躬屈膝。但汪景祺的仕途却并不平顺,直到康熙五十三年,也就是1714年汪景祺才考中了一个举人。这一年汪景祺已经四十二岁了,可以说已经人到中年才考中了一个举人,仕途之坎坷可见一斑了。

他因拍马屁拍的太到位后来获罪,被雍正下令斩首示众

公元1724年,也就是汪景祺考中举人的第十个年头,这一年五十二岁的汪景祺终于明白了生活之艰辛和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资费不是光有恃才傲物的性子就能解决的。为了生计,也为了福荫后代子孙汪景祺选择了自京西前往西安,他要去投奔当时的西安布政使胡期恒。而胡期恒是年羹尧的人,年羹尧是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在雍正时期备受恩宠,可谓当时西北第一大臣被封为抚远将军封一等公。借着胡期恒的这层关系,汪景祺就被引荐给了年羹尧。

这时候已经活了半辈子的汪景祺,也开始学者人家拍马屁。汪景祺给年羹尧写了一封名为《上抚远大将军太保一等公陕甘总督年公书》的信,极尽歌功颂德溜须拍马之能事,后来写封信被收录到汪景祺的《西征随笔》中。就这样,汪景祺被年羹尧延请到了他的西宁大营中当了两年的幕僚。汪景祺曾跟随年羹尧西游,著有《读书堂西征随笔》二卷,在年羹尧身边汪景祺一改曾经的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性格,变成了一个爱拍马屁的政客。在年羹尧那里,汪景祺也的确得到了一些好处,多年所学终于派上了用场。他极力盛赞年羹尧是“宇宙之第一伟人”还说当年的郭子仪和裴度跟年羹尧比起来,就好像荧光比于日月,勺子里的水和湖海相比。

他因拍马屁拍的太到位后来获罪,被雍正下令斩首示众

总之就是,汪景祺尽量把年羹尧夸成一朵坚强的绽放在大西北的奇葩。当然,那时候年羹尧也的确有一些本事,平定了不少西北的叛乱,巩固了清朝在西北的统治。汪景祺通过胡期恒找到年羹尧,可以说是找到了一位明主。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为该汪景祺河东一回了。但可惜的是天有不测风云,变幻莫测的政坛就是见不得汪景祺好,两年后雍正帝怕年羹尧功高盖主栽赃以罪名弄死了他。而汪景祺不过是年羹尧的幕僚,年羹尧倒了他顶多就是再回到两年前的状态,盯着个举人的名号在家等待朝廷的录用。

可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要是这样的话一切倒还可以重头再来,顶多就是年龄的问题。可命运的钟摆就是不那样摆动,朝廷革职查办了年羹尧抄他的家时无意间找到了汪景祺《西征随笔》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大多都是奉承年羹尧的。侍郎福敏发现了这本小册子,随即交给了雍正。雍正看后大为恼怒,年羹尧被赐自尽后汪景祺就被斩首示众。头颅挂在菜市口一挂就是十年,十年后经左都御史孙国玺上书,汪景祺的头颅才被择地掩埋。

他因拍马屁拍的太到位后来获罪,被雍正下令斩首示众

汪景祺死后他的妻子也被发配到了黑龙江给穷披甲人为奴,他的兄弟侄子等也都被革职发配宁古塔,他五服以内的族亲也都跟着遭了殃,被革职打回原籍让地方官管束不得出境。可以说下场极其悲惨,不过就是为了生活拍了拍马屁说了几句好听的话,就这样被当作同党身首异处不说还连累了家室兄弟族亲。

但仔细想想这也不能全怪汪景祺,难道怪不公的命运吗?我想不是的,试想清朝的文字狱是何等的严苛,汪景祺作为一个汉人文人,尤其是年羹尧的幕僚这样的身份,再加上那几篇文章,其下场是必然的。而那个年代死于文字狱的又何止汪景祺一人,庆幸的是清朝永远的成为了过去,封建历史也永远的尘封进了厚重的纸页中。至此我不得不感慨一下,所谓的康乾盛世不过是封建王朝濒死前的回光返照,偌大一个东方古国愣是在满清的带领下被外国鬼子打了上百年,不能说责任全在满清但至少也有百分之八十的责任,这一点历史也永远会铭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