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保障服務將成爲社會「剛性需求」

26日,第三方數據調查機構艾瑞諮詢和輕鬆籌在北京發佈的《中國健康保障行業研究報告》提出,中國健康服務產業市場潛力巨大,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未來,健康保障服務也將成為社會“剛性需求”。

這份報告提出,隨著中國老年人口的比例逐年上漲,老齡化進程持續加速,健康服務產業整體爆發出巨大的市場潛力。從2012年開始,健康服務產業規模開始不斷擴大,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不過,就健康保障領域來說,報告稱,當前,即便在擁有基本醫保的條件下,大部分居民尤其是絕大多數低收入人群都難以負擔得起一場大病所帶來的診療開銷費用。

報告分析,在這種背景下,誕生於“互聯網+”時代,運用互聯網等技術,將大病醫療和意外傷害等風險最大程度進行分攤的健康保障平臺開始出現。

報告稱,在中國,健康保障行業中的企業數量從2016年開始出現明顯增長,其中大部分公司從大病眾籌開始做起,然後逐漸向健康保障的方向擴展。經過前期的無秩序野蠻生長後,目前,健康保障行業的平臺數量由起初的數百家迅速減少到現今的數十家。

這份報告還以輕鬆籌為例,分析了當前中國健康保障行業的發展現狀。

報告分析,相較於傳統的健康保障業,新型的健康保障平臺依託了互聯網、社交網絡、大數據和區塊鏈等技術,構建了“公益+技術”的保障模式佈局。

在這份報告的發佈會上,輕鬆籌聯合創始人兼COO於亮也表示,健康保障行業作為一種新興並且保持快速增長的行業,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識增強,地位也明顯提高,如今已成為人民生活中的“剛需”。

於亮表示,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髮展,“互聯網+公益”成為了健康生活的發展方向,催生傳統健康業向健康保障線上過渡,同時也推動健康保障行業與科技技術行業深化結合。

值得一提的是,這份報告還提出,健康保障平臺的“信用度”與“透明度”將成為維護平臺用戶忠誠度和平臺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而社交強關係與區塊鏈和大數據一起成為解決平臺現有問題的主要技術推動力。

對於這一行業未來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報告也提出,健康保障行業的核心問題集中在“用戶”與“風險控制”兩個領域,其中用戶問題將導致平臺賴以生存的大數理論、風險分攤與共享經濟模式無法持續,從而使平臺喪失生命力。

此外,報告稱,健康保障平臺的風險管控問題集中在受捐助群體的“真實性”以及平臺資金流向的公開透明程度,這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平臺的公信力,從而決定平臺是否能夠吸引更多新的用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