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抗清,妻子鼓励他去死,学生跟着他去死,乾隆称他为千古完人

中国有句俗话叫“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一是说读书人想问题比较多,什么都琢磨清楚了,也许机会早过了。二是说读书人说的多,做的少。理论上的东西挺多,但是做起事来只有一腔热情,做事的经验很少,所以很难成功。明朝末年,李自成起兵造反,攻进了北京城,崇祯皇帝悲悲戚戚的去了煤山上吊自杀了。然后中国开始了农民起义军,清朝八旗军和南明诸皇朝的战争。这时候出了一个被乾隆皇帝推崇为千古完人的人物,他就是黄道周。

一生抗清,妻子鼓励他去死,学生跟着他去死,乾隆称他为千古完人

黄道周

黄道周是天启年间的进士,袁崇焕下了大狱,首辅钱龙锡被牵连,最后被论以死罪。当时举朝没人敢言,唯独黄道周上书为钱龙锡喊冤。他试图用“去去寸心”唤醒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为国体、边计、士气、人心留此一段实话"。 但是崇祯皇帝大怒,差点被牵连论罪,最后开恩把黄道周连降三级。

一生抗清,妻子鼓励他去死,学生跟着他去死,乾隆称他为千古完人

崇祯帝

崇祯五年,黄道周因为有病,请求退休。退休以前给崇祯皇帝上书,建议皇帝"退小人,任贤士",并举荐一批有才有志之士。结果,崇祯又大怒,降下"滥举逞臆"之罪,被削籍为民。 明朝灭亡以后,清军的暴行激起了黄道周入世救国的心,他进入南明弘光政权为礼部吏部尚书,但是无奈,弘光朝廷任用太监马士英,权臣阮大钺,不思进取只是一味享乐。没有一年,便被清朝消灭,正好赶上黄道周外出,幸免遇难。

一生抗清,妻子鼓励他去死,学生跟着他去死,乾隆称他为千古完人

弘光政权朱由崧

隆武政权成立以后,黄道周被为隆武帝封武英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隆武帝在南明的诸多短命王朝中算是一个开明的皇帝,他善于纳谏,能接受批评,以身作则不铺张浪费。但是无奈,隆武帝当时只是福建军阀郑芝龙的傀儡,当时因为郑的掣肘很多政令难以贯彻。当时江南抗清的形势一片大好,隆武帝想收复失地,但是无奈郑芝龙不出兵,只能写下几百张任命书让黄道周空手套白狼式的回乡下募兵。

一生抗清,妻子鼓励他去死,学生跟着他去死,乾隆称他为千古完人

郑成功是郑芝龙的儿子

黄道周回乡以后,靠讲学,演讲,画画,写字筹措军饷,从家乡招募了几千老弱病残。后来的靖海侯施琅也在这次招募中,黄道周的太太当时有句话“没听说过大将军在朝廷里坐着,让宰相出来招兵的”,在招募了这么多人以后,施琅曾经建议,淘汰掉老弱病残,带领精锐,进入浙江,江西,湖南,湖北。以朝廷的名义聚集各路抗清的部队,然后有计划地指挥部队夺取失地。但是黄道周认为好不容易招募了这么多人,有老弱病残的总比没有强。就是这样一批老弱病残,黄道周带领着就踏上了抗清的不归路,在路上碰上了洪承畴的部队即被击溃被俘。

一生抗清,妻子鼓励他去死,学生跟着他去死,乾隆称他为千古完人

洪承畴

被俘以后,黄道周接到夫人的来信“为国为家不能两全,你放心的死吧,家里有我呢”。临死时他给家人留下"蹈仁不死,履险若夷;有陨自天,舍命不渝"的遗言。黄道周安慰伤心痛苦的老仆人说:"吾为正义而死,是为考终,汝何哀?" 乃从容就刑。

一生抗清,妻子鼓励他去死,学生跟着他去死,乾隆称他为千古完人

隆武帝

在明末乱世,很多官员,今天被义军俘虏便投降义军,明天被清军攻克,立即又投降清军。反反复复。黄道周给当时的士林立起了一道丰碑,怪不得死后老百姓把他当作神仙来供奉,被后世尊为"灵通之神"。

打字不易,如果喜欢作者的文章请点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