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改革開放的故事」之三:我家三代人不一樣的童年

每當看到六歲女兒紅撲撲的笑臉,我覺得生在這個年代的她童年真好!我的母親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正是解放之初、百廢待興的時候,她的童年經歷過缺衣少食的日子。我出生在80年代,是沐浴著改革開放春風長大的一代,我的童年與我的母親相比,生活有了極大改善。我的女兒出生於2012年,是充分享受著改革開放成果的一代,她的童年真是應有盡有,別提有多幸福快樂。母親、我和女兒三代人的童年生活,見證著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見證著人民生活越來越幸福。

飢餓——溫飽——營養

母親說,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飢餓。那時候,物資匱乏,家家戶戶都沒什麼東西可吃,買什麼都要提供票證,比如糧票、布票、肉票等等。那時候,大米白麵都是奢侈品,有的人家一月不見葷腥也是常有的事。人們買肉專挑肥的買,只為了能有點油吃,買來的肉放在鍋裡熬成油以後,通常盛放在罐子裡,一小罐可以吃很長時間,剩下的油渣就是最美的零食了。

80後的我們,童年生活在改革開放的春風裡,生活改善了很多。那時候,我最期盼的就是奶奶每個月輪流在我家吃飯的那10天,爸媽一定會去買五花肉給我們做粉蒸肉。父母靠辛勤勞作,豐衣足食,雖然每個月難得吃上一次魚肉,每餐也就一兩個青菜,但是能夠吃得飽。

我女兒這一輩的孩子們,不再追求大魚大肉,食物更加豐富精細。從早餐的雞蛋牛奶麵包,到午餐的三菜一湯,再到晚飯後的酸奶水果,食物富足的今天,家長們不再滿足於餐桌上的美味佳餚,而是更注重孩子們成長期的營養均衡和健康搭配。

穿暖——穿好——穿美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物質生活極為匱乏,那時候的人們穿衣普遍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母親家裡窮,孩子又多,衣服都是大的穿小了再給下面的弟妹穿,袖子短了接袖,褲子短了接腿。“一衣多季”,有穿就行,大人、小孩穿的服裝都是以綠、藍、黑三種顏色為主,滿大街的人們穿的衣服都差不多。

到了我的童年,雖然也穿姐姐的舊衣服,但是衣服的品類和數量更多了。平日裡母親帶我們去逛集市,小攤上五顏六色的衣服讓人看得好歡喜。那時候最開心的就是過年,因為只有過年時父母才會給我們姐妹每人買一套新衣服。

如今,我的女兒六歲了,她每天早上都要思量自己該穿哪套衣服。“一季多衣”的時代,僅夏天就有很多不同款式不同顏色的衣服,公主裙、揹帶裙、韓版風、歐美風。對她來說,只有過年才能穿上新衣服是無法想象的事情,每天都穿得美美嗒。

沒學上——上學難——免費學

母親從小几乎沒讀過書,大字不識幾個,只能勉強寫出自己的名字,所以,她特別羨慕也特別尊敬“文化人”。她說,小時候家裡窮、姐妹多,再加上重男輕女的舊觀念,家裡一般只讓男孩子上學,女娃子大部分沒學上。為了讓舅舅讀書,母親就在家和外婆一起幹農活。那時候母親也很想讀書,經常偷偷去學校聽課,但是家裡的經濟情況不好,難以負擔讀書的費用,只好聽從父母的安排,小小年紀就開始幹農活貼補家用。所以她希望我們姐妹要好好讀書,不再像她一樣受制於沒文化,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

到了我讀小學的年代,每到開學季,父母都要為我們姐妹的學費而發愁。那時候不但要交不菲的學費,還要交教材費、人口費等雜費。為了不讓我們輟學,父母早出晚歸努力勞動賺錢。

到了21世紀的今天,孩子們讀書變得越來越容易,九年義務教育不僅免費,而且每天還有營養餐。正在鄉下讀學前班的女兒說很喜歡現在的學校,學校不僅漂亮寬敞,老師還經常給她發衣服、零食、畫冊等。享受著良好的教育資源,擁有標準化的教育設施和人性化的教學管理,現在的孩子們太幸福了。

勞動快樂——自由玩樂——休閒旅遊

母親那個年代的童年是沒有什麼玩具的。農忙的時候,她要參加生產隊的勞動,割稻子、拔花生、收地瓜。那時候是集體生產,參加勞動還能掙工分,有時候還能掙飯吃,雖然很辛苦,但是鍛鍊了母親的身體和意志。

到了80年代,我的童年變得有趣好玩。雖然物質匱乏,但是簡單快樂。那時候父母忙於生計,無暇管教我們,放學後我們就約上三五成群的小夥伴玩耍,男孩子喜歡玩彈珠、自制弓箭,女孩子一起跳房子、跳皮筋,其樂無窮。

現在的孩子們童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不僅有現代化的手機和電腦遊戲,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參加圍棋、鋼琴、舞蹈等培訓班。每到假期,家長們還會帶著孩子出去遊山玩水,在旅行中增長見識。

四十年的光陰彈指一揮間,四十年的鉅變歷歷在目。我家三代人的童年生活變化,折射出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我們相信,新時代一定會更美好。(本文由網友甘士廉提供| 曹靜靜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