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现代农业新模式设想

“互联网+”作为互联网思维的落地实践模式,已经开始在广阔的经济领域生根发芽,甚至开花结果。农业看似与互联网有距离,但也因此“互联网+农业”的潜力却是最为巨大。探索出一套“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新模式,将会在最为深远的意义上改变我们既往的生产和生活轨迹,最终创造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互联网+农业新时代。

●现代农业发展本身要求与互联网相结合

自古以来,农业就是立国之本、社稷之基。最大限度地让所有人吃饱,尽可能地保证粮食安全是传统农业的终极目标。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耕作技术的提高,化肥、农药的使用,育种基因技术的进步,现在农业已经可以在保证“吃饱”的前提下向“吃好”转变。比如以方便面为代表的一批便利食品的出现加深了农业与工业、商业的结合,社会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开始得到保障。但信息的不对称,依然使得消费者的需求与农业产品的供给存在明显的现实矛盾,即消费者得不到物美价廉的农业产品,而农民本身却可能存在大量农产品的滞销或者低价销售,主要的成本与利润都被中间环节攫取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一情况开始出现根本性的转变。现代农业借助互联网平台,已经可以“点对点”地宣传自身农产品,使得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可以得到越来越大的满足。

互联网+时代,现代农业新模式设想

事实上,农业与互联网的结合目前依然远远不够,这主要体现在消费者的生活需要与农民的生产需要两个方面。

对于消费者而言,如何买到适合自身个性化需求的农产品,如何保障农产品本身的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问题。这就要求现代农业要通过农庄网站,农产品线上卖场等平台第一时间发布产品信息,并通过与消费者互动交流掌握最新资讯,调整自身的农业产品格局与配比。

互联网+时代,现代农业新模式设想

从农民需求方面来说,其实农民也是消费者。特别是现代农业,离不开诸如温室大棚、育苗资材设备、农药化肥、金融信贷、农产品供求信息平台等二、三产业的支持与保障。为了最大限度地生产出适销对路农产品,甚至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一对一”需求,现代农业亟须用数字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通过信息技术对地块的土壤、肥力、气候等进行大数据分析,然后据此提供种植、施肥相关的解决方案,从而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信息的互联网化将有助于需求市场的对接,互联网时代的新农民不仅可以利用互联网获取先进的技术信息,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掌握最新的农产品价格走势,从而决定农业生产重点。与此同时,农业电商将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减少农产品买卖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益。面对全国数以万计上的农资市场以及近7亿的农村用户人口,农业电商也面临巨大的市场空间。

互联网+时代,现代农业新模式设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