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的空中花園 雨過不留痕

這兩天的雨,聽說通州和燕郊又㕛叒叕淹啦……

神秘的空中花園 雨過不留痕

車泡在水裡甚至還隨波飄蕩,就如同汪洋中的一葉扁舟,身不由己……

神秘的空中花園 雨過不留痕

而在大雨面前,故宮首先站了出來,“千龍吐水”的景象現在看來依舊十分壯觀。

神秘的空中花園 雨過不留痕

圖中吐水的獸首,名叫(音同吃),傳說是龍的一個兒子,喜歡水,故宮內總共有 1142 個螭首。

神秘的空中花園 雨過不留痕

故宮利用地勢高差,通過明溝、暗溝、流水溝眼、涵洞等排水設施,雨水流進金水河,與河水一起最終匯入護城河。同時每年還會在固定時間掏挖養護,600年來,排水效果良好,無論雨水多大,都沒有“積水之弊”。

之前有一期專門介紹過元大都的排水系統

,自元代開始,築城都遵循著“先地下後地上”的原則,也就是說,築城(或者建築宮殿)之前就已經修好了排水渠和排水涵洞等地下排水設施。如果您對元大都城的用水和排水系統有興趣,可移步下方鏈接瞭解:

除以上兩者之外,在故宮的西北方,原來的皇家園林,現在的北海公園,其南側的團城也是雨過不留痕,幾百年來不受大雨侵擾。而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城內沒有排水明溝和洩水石槽,這與上面說到的故宮排水原理又有所區別。

下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北海及團城

神秘的空中花園 雨過不留痕

北海及團城位於西城區什剎海街道文津街1號。1961年由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北海園林的開發始於遼代,當時的團城稱“圓坁”,是開挖湖泊的泥土堆積而成的水中島嶼。

金代在遼代初創的基礎上,於大定十九年(1179)開湖建島,建成規模宏偉的大寧宮。團城地界上也蓋起了一座殿宇,是大寧宮的一部分。

至元四年(1267),元世祖忽必烈以大寧宮瓊華島為中心營建大都,瓊華島及其所在的湖泊被劃入皇城,賜名萬壽山、太液池。在此之前的至元元年,團城建起儀天殿

永樂十八年(1420),明朝正式遷都北京,萬壽山、太液池成為紫禁城西面的御苑,稱西苑。明代向南開拓水面,形成三海的格局。而早在永樂十五年,重修團城儀天殿,改名承光殿,並用磚砌築起城牆

清朝承襲明代的西苑,乾隆年間對北海進行大規模的改建,奠定了此後的規模和格局。而團城也添建了玉甕亭等建築物,並重建了承光殿,形成了現在的格局。後來慈禧太后在承光殿中供奉玉佛,團城又變成了佛堂。

1925年,北海被開闢為公園對外開放。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對北海公園的保護工作,

斥巨資進行整修,先後在高大建築物上安裝避雷針,改裝電路和管道,避免引起火災;同時修建汙水管道,截流36個流入湖內的汙水源。1984年起,對全園古建築進行了近景攝影測繪,逐步建全檔案資料。現設有專門機構負責保護和管理工作。

神秘的空中花園 雨過不留痕

北海全景(大概-原文注) 喜仁龍·瑞典

  • 中南海曾為團城“讓路”

1954年北京大規模建設時,為拓寬“金鰲玉蝀橋”(即北海大橋)時,有人主張拆去團城南部,這一建議立即遭到了當時一眾文物工作者和古建築學家的一致反對,其中當時的文物局局長鄭振鐸最為著急,他立即請來梁思成、范文瀾、剪伯贊等幾位專家學者商討,討論結果是:如果既要保留團城, 又要使橋面擴寬,唯一的辦法是將橋身向中南海方向拓寬。

神秘的空中花園 雨過不留痕

金鰲玉蝀橋 喜仁龍·瑞典

之後,在鄭振鐸、梁思成等一行人的努力下,周恩來總理來到團城視察。視察一圈後,周總理站在城臺上眺望北海大橋上來往的車輛行人,足足佇立了兩個小時,最終決定採納鄭、梁等人的意見,讓中南海院牆後移,馬路向南擴展,團城的一磚、一瓦、一樹、一石都不能動,中南海為這座小城“讓路”,團城這才得以保留。

1961年國務院將北海及團城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1996年,北海被列入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後備名錄。

位置及特點

北海及團城是明清兩代皇家園林,它是中國現存歷史悠久、規模宏大、佈置精美的宮苑之一。

神秘的空中花園 雨過不留痕

北海全園佔地面積69萬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積39萬平方米),主要由瓊華島、東岸、北岸景區組成。

神秘的空中花園 雨過不留痕

白塔聳立於瓊華島山巔,成為公園的標誌,環湖垂柳掩映著濠濮間畫舫齋靜心齋天王殿

快雪堂九龍壁五龍亭小西天等眾多著名景點。

神秘的空中花園 雨過不留痕

神秘的空中花園 雨過不留痕

北海既有北方園林的宏闊氣勢和江南私家園林婉約多姿的風韻,又蓄帝王宮苑的富麗堂皇及宗教寺院的莊嚴肅穆,是中國園林藝術中的瑰寶

  • 團城

團城位於北海南門西側,是一座磚砌的團型城垛式建築,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原是太液池中的一個小島,元代稱圓坻,也叫瀛洲。

神秘的空中花園 雨過不留痕

明永樂年間重修儀天殿時,在島四周建起圓形城牆,城高4.6米,面積4553平方米,周長276米。

神秘的空中花園 雨過不留痕

團城有三寶:玉佛、玉甕、古樹。

玉佛,便是前文中提到的慈禧太后在承光殿供奉的白玉佛,玉佛由一整塊白玉雕刻而成。光緒二十六年(1900),團城遭“八國聯軍”洗劫,玉佛左臂被砍傷。

神秘的空中花園 雨過不留痕

承光殿內白玉佛 喜仁龍·瑞典

玉甕,前文提到了乾隆十一年在團城增建了玉甕亭等建築,玉甕亭中擺放的便是元代遺物玉甕——“瀆山大玉海”。

相傳元世祖忽必烈得到一塊重達五噸的特大玉石,色澤青白帶黑,石質細膩,光澤潤滑,是一塊

天賜奇石。忽必烈下令將其製成一個巨大的盛酒器皿,以備慶功時犒賞眾將士時使用。至元二年(1265)製作完成後送往大都,其上的浮雕海龍、海馬等十幾種動物在波濤中奔走翻騰,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當時瀆山大玉海被放置在瓊華島廣寒殿裡,直到明朝末年一場大火,廣寒殿倒塌,瀆山大玉海也流落民間。乾隆十年(1745)找到瀆山大玉海後,乾隆皇帝命能工巧匠修復了四次,才終於重現了其原貌。乾隆十四年,承光殿前增建玉甕亭,將玉甕配以漢白玉雕花石座,命翰林四十人,各賦詩一首,刻於亭柱之上。

瀆山大玉海是中國現存最早形體最大的傳世玉器,也是元代留下的唯一一件大型玉雕作品,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和史料價值。《國家人文歷史》將瀆山大玉海評為鎮國玉器之首

神秘的空中花園 雨過不留痕

承光殿前玉甕 喜仁龍·瑞典

而這第三寶古樹,便是團城中挺拔的38棵古樹。其中“官位”最高、來頭最大的就屬遮蔭侯探海侯白袍將軍了。

其中承光殿東側這一棵曾在乾隆皇帝來到團城時為其遮陰,乾隆坐在古樹下,暑意頓消,遠看北海的紅蓮碧波,心情大好,便效仿秦始皇登泰山封“五大夫松”,敕封這課古樹為“

遮蔭侯”。

神秘的空中花園 雨過不留痕

團城西側還有一顆姿態奇異的古松,其主幹曲屈如虯伸出城牆,狀似蛟龍探海,令人稱絕。乾隆皇帝封它為“探海侯”。

神秘的空中花園 雨過不留痕

然而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左右,修繕團城時一位工人把生石灰堆在探海侯樹下,一場雨澆下來,驟然發出大量熱量,探海侯也就這樣死掉了,實在令人扼腕嘆息。1988年又在原地偏北的地方又補種了一株小小的松樹,依舊歪向西面,不知要過多少年才能再現昔日的景觀。

神秘的空中花園 雨過不留痕

在承光殿的東側,前後各矗立著一棵金代所植的白皮松。這兩棵古松高大粗壯十分威武, 恰似兩員戰將守護著承光殿。乾隆帝封它們為“白袍將軍”。

神秘的空中花園 雨過不留痕

也正是因為這些參天古柏,團城好似鑲嵌在北海的一顆綠色明珠,又好像擺在北海南門的一盆袖珍盆景

,被譽為中國古典皇家園林中的“空中花園”。

城中的古樹大於300年的有17棵(其中“遮蔭侯”和“白袍將軍”高達800年,為元代所植),大於100年的有21棵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些皇家園林的古樹開始衰弱,而團城的這些古樹至今仍是鬱鬱蔥蔥,長勢良好。其原因就涉及到團城的地下結構,這也是團城能在大雨過後無積水的原因所在。

團城雨水滲排系統

和故宮、天壇等其他古建築不同,團城地面沒有排水明溝和洩水石槽,說明設計者有意不讓雨水流出城外,而是留在城內。除此之外,團城地面青磚的鋪設地下涵洞的做法都獨具匠心。

  • 幹鋪地面青磚

團城內除建築物佔地外,其餘的地面都鋪有青磚。經探查,除少量甬道鋪設外的青磚與普通磚不同,側面形狀都是倒梯形,磚與磚之間的縫隙也沒有抹灰漿,如此磚與磚之間就有了三角形的縫隙,這種縫隙明顯比平常縫隙大,用以儲水,地面就不容易形成徑流。同時磚下面的襯砌材料也十分鬆軟,非常有利於雨水的下滲。此外,倒梯形青磚之間形成的三角形縫隙還可以增加裸露地面面積、對土壤表層起到通氣和蒸發等作用。

神秘的空中花園 雨過不留痕

由於團城地勢北高南低,雨水從北往南流,因此城北和城南的倒梯形磚在尺寸和質地上有差別:城北的磚較厚,上表面還有一層兩三釐米厚的緻密層;城南的磚稍薄,沒有致密層,磚體還遍佈氣孔,吸水性更強

這些青磚燒製的年代,最早為明永樂年間(1411),距今己有607年之久,年代較晚的為清道光年間(1821),距今也有197年了。

  • 深埋地下排水涵洞

地下排水涵洞的發現得益於一次白皮松古樹的生病,探查的人員在古樹下的古井中發現了地下涵洞的入口。洞呈拱形,高一米多,寬有六七十釐米,洞壁由青磚砌成,附著一層厚厚的黑土,黑土下面同樣由青磚砌成的洞底,白皮松根部的不遠處,洞剛剛

坍塌,樹根也因此而受傷。專家們對坍塌的涵洞進行修補,一兩個月後,白皮松不藥而癒,恢復了往日的生機。

神秘的空中花園 雨過不留痕

說到地下的排水涵洞,就不得不提到雨水口,經瞭解,團城共有9個雨水口,呈橢圓環走向排列,每個雨水口均與地下涵洞相通

,且雨水口所處位置都是涵洞走向的轉折點,整個涵洞走向呈“C ”字形。

每當大雨來臨,雨水有的沿青磚的磚縫滲到地下,有的順著雨水口流入涵洞儲存起來,形成一條地下暗河,還有的匯到城南側豎井處排到城外的北海。不論多大的雨,團城的地面都只以潮溼來回敬,何其包容,何其傲嬌。

神秘的空中花園 雨過不留痕

這樣一套雨水滲排系統,不僅可以排洩地表徑流,還可以調節團城的空氣溼度土壤溫度,降低古樹樹根處的土壤含水量,使整個團城的生態系統渾然一體,自成一派。

團城地面的幹鋪倒梯形青磚和深埋排水涵洞的做法,歷史悠久,技術高超。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將雨水儲存在團城內,時至今日仍可做到地表不產生徑流,併為城內古樹營造適宜的生長環境。

看天氣預報,今晚到週末,陣雨又將降臨。團城這座800年的小城,和已經修築了600年的排水系統,早已見慣了風風雨雨,面對這場即將來臨的大雨,它還將一如既往地發揮著它的作用,呈現著古人的智慧。雨後,團城內的古樹也必將更加蔥鬱繁茂。


圖片部分來自網絡

文字部分摘自《文物古蹟覽勝 西城區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中南海曾為北海團城“讓路”》朱為整理、《北海團城上的古松柏》張寶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