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保險業超跌的乾柴,遇上拐點和「藥神」的烈火

今年以來,保險是超跌最嚴重的板塊之一,保險指數較年初下跌16%。

然而審視基本面,我們卻發現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保險業開門紅失利的陰霾,被6月份大超預期的保費收入一掃而盡,短暫的調整之後,行業又重回穩定增長的軌道。

就在保險公司紛紛披露數據之時,有一部叫做《我不是藥神》的電影火了,裡面有一位老阿姨病了三年,房子沒了,家庭拖垮了。這絕對是對老百姓買保險買保障意識的一次大型刺激。

當超跌的乾柴,遇上行業拐點和“藥神”的烈火,保險業是否又將進入新的增長軌跡?

保險業吹響6月衝鋒號

填空題,“2018年6月,保險業新增保費()()預期”。

當保險業超跌的乾柴,遇上拐點和“藥神”的烈火

此時讓咱完成上述填空題,我相信答案會一面倒的“大超”預期;

但若在數據未公佈的月初,答案也是一面倒,一面倒的“不及”預期。

年初保險業的“開門紅”不利,可以說猝不及防。市場認為快返產品減少,保障型與理財型產品相比,件均保費較低,接下來的保費收入恐怕要撲街。

誰知道,四五月健康險拉動新單整體回暖,六月幾大上市保險公司的保單數據更是大超預期,原保費收入:

平安(壽險)307億元,yoy+24%;

新華132億元,yoy+20%,

國壽531億元,yoy+11%;

由此可見,保險業開門紅承壓已成過去式,上市保險公司轉型保障型產品初見成效。其中尤以平安亮眼,其壽險6月個險新單111億元,yoy+20%。歸因起來,平安的綜合獲客能力,科技加持的服務能力是亮點。

平安早就集齊了全牌照(保險、銀行、證券和信託等等),好處很明顯,對於各條業務線都具備多邊交叉變現的可能。

另外,孵化的平安好醫生等獨角獸,也是重要的獲客平臺。這兩大渠道都是獨門的,其他上市保險公司不具備的。

第二個就是平安的服務能力,平安十幾年前建立全國後援中心,建立快速理賠系統。推的“資料齊全、一天賠付”服務承諾,車險的“510”(城區出事5分鐘到場,郊區10分鐘到現場)。

能做到這樣,除了建立在流程和系統基礎上的服務意識,還有科技支撐,比如說智能終端、GPS、資源匹配、大數據等手段。

經濟危機也要買買買

讀過《迷失的盛宴(中國保險史1978-2014》,你會知道在保險行業草莽階段,有倆新增保費的利器:

一是營銷層面的保險代理人制度;二是產品層面投資屬性,早期的投連險分紅險到2015/2016被妖精土豪的萬能險“發揚”到極致。

然而永遠都不要忘了

保險的本質是大數法則之下的“保障”

當保險業超跌的乾柴,遇上拐點和“藥神”的烈火

記得《我不是藥神》老太太?“我病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當然了,老百姓用不起不等於要劫藥企的“富”,不然沒人研發的時候你不是吃不起藥,而是無藥可吃(開發新藥的都被義和拳法噴死了)。真正的解決方案之一,是大力推廣醫療保險。

《我不是藥神》客觀上,對老百姓保障意識,進行了一次有力的激發。保障性將阻力保險公司成為“消費股”,是衣食住行之外的最強消費類型之一。

這兩年我們談論的消費升級,本質是可支配收入提高後,消費結構發生變化,主要表現為:食品等必需消費品佔比下降,其他非必需消費品佔比上升,以及消費品內容和質量的優化。

保險產品雖然是非必需消費品,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性:保險風險一般來講是異常重大的。人身險的保險風險涉及到生命和健康,人們對生命和健康的重視和需要程度遠超其它,堪稱最強非必需消費品。

當保障意識甦醒後,這種保險的需求再難降級。即使是經濟下行週期,人們對未來收入下降的預期,還有生老病死的憂慮加深,已經形成的保障意識讓人們不會輕易的放棄保險產品,反而會提前做好對未來的安排,保障需求可能增加。

日本在泡沫經濟危機之後的幾年,保費收入反而大幅增長也表明了這一跡象,真是經濟危機也要買買買。

平安的業務深度契合保障需求,其2017年長期保障型產品(終身壽險、定期壽險、疾病險、長期意外險等)的新業務價值,佔個險代理人渠道比例為77.2%。

同時,長期保障型產品的新業務價值,74.9%的貢獻來自死差和費差(預期賠付額和費用與實際的差額),這是精算和運營能力的體現;25.1%的貢獻來自於利差,表明平安不依賴於投資能力。

超跌的保險板塊該配置嗎?

今年以來保險股行情持續低迷,保險指數(H30186)較年初下跌16%,個股方面(截止7.26):

新華較年初下跌31%,年內最大跌幅42%;

國壽較年初下跌21%,年內最大跌幅29%;

太保較年初下跌19%,年內最大跌幅30%;

平安較年初下跌11%,年內最大跌幅21%。

超跌了這麼多,從估值和行業趨勢與前景講,目前的保險板塊具備投資價值。

當保險業超跌的乾柴,遇上拐點和“藥神”的烈火

估值方面:

當前市盈率從低到高依次是平安12,國壽17,太保18,新華25;

對應2018年P/EV從低到高依次是新華0.79,國壽0.82,太保0.90,平安1.22;

值得注意的是,比P/EV平安是比較吃虧的,因為P/EV集團壽險之外的資產按淨資產計價。

平安除了銀行外(目前大多數銀行破淨),證券信託尤其是陸金所按淨資產計價是非常低估的。陸金所是估值500-600億美元的巨獸,具體淨資產平安未披露,大概參考宜人貸1.5市淨率,毛估估就少算200億美元。

從這幾個月的新增保費來看,短期的趨勢還是不錯的。從長期前景看,我國壽險密度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具體內容可以看我之前寫過一篇《中國平安,再一次進入搶籌區間》。

上次之所以看好平安,除了以上原因。還因為平安作為混合所有制企業的代表,活力十足,發展勢頭良好,已經通過30年來的業績證明過了。

股價漲跌無法預測,但從企業與行業發展趨勢,以及市場行情上來看,超跌後的保險行業絕對是一個優選板塊。

我是米小粒

助你生根,伴你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