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中是清明時節嗎?

《清明上河圖》中是清明時節嗎?

北宋張擇端(不知為什麼,俺小時候總把他看成是“張擇瑞”)的《清明上河圖》是赫赫有名的。它像現代的照相機一樣,截取了某一時刻,北宋首都汴京的街景。生動再現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不過,那架相機是分若干次曝光的,然後再用軟件銜接在一起的長軸照片。

幾乎所有的書本都斷定畫中表達的是清明時節。

真是這樣嗎?

《百家講壇》裡,雲南大學的蘇升乾先生對這幅著名的畫作了很好的講解,雖然他在公眾場合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是太強。他提出來畫中表達的季節是秋天,而不是春天時分。他提出的證據有三條,都是不可辯駁的:一是酒家的幌子上寫著“新酒”。這是秋天才會有的招牌。新谷才能釀新酒,陳谷不會的。春天裡掛著“新酒”的幌子,騙人也沒有那種騙法的。二是街上在賣甘蔗。這一定是秋天時分。甘蔗在當時斷然不會存儲在春天時分。三是郊外的一隊驢子正馱著著木炭往城裡走。這是秋天時分為過冬取暖作準備的。

善於認歪理的人會說:怎麼知道是木炭,而不是煤炭?北宋時代城市裡是燒煤炭的。驢子揹簍裡運的是木炭,而不會是煤炭。其原因要費很多口舌,就免了。證據要形成一個鏈條,彼此間要“協調”,這是一個受過教育人的基本功。扯得太細,那是對正常人智力的侮辱。

這和清明節毫無關係的。

那麼,畫名中“清明”二字作何解?注意:這是皇帝宋徽宗給題的名字。“政治清明”,字意很明顯的。皇帝善於吹噓自己治下的輝煌,宋徽宗能例外嗎?至於“上河”何意?是取“上中下”之意嗎?個人覺得不太像。北宋汴京城裡的幾條河流,是北宋京城經濟的大動脈,關係到國家的生死存亡。皇帝善於用吉利的字眼,“上等、上乘”等意思就非常合理了。

有人發現,郊外往城裡來的轎子,那是去掃墳歸來的隊伍,轎子外還插有花朵。這是清明時節的習俗。這是先定下“清明”季節後得到的結論。怎麼能斷定這一定是去掃墳?當官的轎子到處抬的,轎子的女主人喜歡把轎子外部插上幾朵花,宋朝也是有記載的習俗之一。

這幅畫是用寫實的手法,表達汴京社會一天的生活場景。

最後一點,俺這裡扯的《清明上河圖》,指故宮博物院藏的有木質虹橋的那個版本,不是指明代人畫的,還有清代人畫的那些偽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