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神人的描写?

芙蓉芳

如何看待三国演义中对神人的描写?(邀)

三国演义中的神人,实际是对社会现实的另类反映。在演义中,此类事件对魏,蜀,吴三国都有涉及。大体分三类,一是和演义主题相配合,就是扬刘抑曹;二是基本中立,但实际批评某些现象;三是宣扬天理报应,因果循环。

左慈,日食千羊能尽,数年不食无妨。当场取出画的龙肝,鲜血淋漓。一日之内,数百余人都成左慈模样,刑场斩首后,人人颈腔冒出青气,升至半空,汇成一个左慈……。这些能力,确实不是人类能达到的。曹操对左慈毫无办法,杀头,关监狱,不给食物,都没有卵用。还有后来兴建建始殿,砍伐跃龙潭大梨树,树身出血,曹操不信汇报,亲自砍一剑,结果血溅满身,吓得曹操一身冷汗,从此一病不起,不几日呜呼哀哉。这些描述,实际说明一个事实,不论权势如何,世上总有对头,存在没有办法征服的,言下之意,不可任意妄为。



于吉,孙策的冤家。其实,于吉并没有招惹孙策。只是孙策觉得,于吉的风头竟然盖过自己一方霸主,年轻气盛,心中不服,实际是故意找茬。孙策令武士一刀将于吉斩头落地,只见一道青气,投东北去了。当天夜里,孙策又见于吉立于门口,拔佩剑掷杀于吉,却杀了动手斩于吉的小卒,孙策也由此一命归西。这件事说明不可任性,随意草菅人命,否则,迟早报应临身。



关羽阴魂。有三种截然不同的场景:一是附身吕蒙,大骂孙权,然后吕蒙七窍流血而死,莫名其妙;二是曹操见到关羽头颅,结果曹操一句玩笑话,关羽竟然眉飞目动,惊得曹操魂飞魄散,赶紧给关羽配制了檀香木身躯,以礼安葬;三是深夜给刘备报警,关羽死后,魂魄深夜飞临刘备寝室,给刘备说明自己已成鬼魂。这件事,明显就是褒扬关羽,贬斥孙权,吕蒙,曹操。这与演义中颂赞关羽忠义是一致的。(6:34)


流誉后

人都是有情感倾向的,即使是秉笔公正的史家叙事,也有明确的立场倾向。这是因为人有好恶之情,事有正邪之分。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采取的情感立场,很明显不是以史家正统的曹魏,而是代表了汉朝利益的刘备。

中国人对待鬼神的态度向来都是模棱两可的,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对于超出自己理解能力之外的事,习惯以怪力鬼神来解释。尤其到了汉朝,儒家思想鼓吹君权神授,将皇权披上了神性的外衣。不过,儒家又不甘心,担心君权不受制约,就发明了天人感应的说法。一旦人间有了某种灾祸,便是上天发怒了,皇帝做错了,要下罪己诏。

这种习惯也逐渐蔓延到了下里巴人的集会中,农村地区在封建时代,常常有会党一类的组织,宣传有各路神仙来排忧解难。底层百姓对这种神秘的带有老天爷崇拜色彩的神仙学说,愿意接受,也愿意相信。也可以理解成,麻木和痛苦的生活,使得底层百姓需要借助一个虚拟的神仙来得到暂时的解脱。比如,百姓恐吓别人时,说:举头三尺有神明。还有,人在做,天在看。诸如此类,

底层百姓有这样的喜好,而古代社会的识字率不高,他们对于一些政治说教和理论理解不了,也不愿意理解,那么什么样的语言体系,最容易打动他们呢?

神仙方术。

所以很多古代的农民起义,宗教实际上起到了思想政治和组织的双重功用。

对于一本要在底层百姓生活中出现的三国演义话本,对于作者情感倾向的表达,当然可以通过故事情节的安排,但是通过神仙的事例,则更容易加深读者印象,起到深化作者观点的作用。比如,左慈是东汉末年得道之人,他都嘲讽曹操,说明曹操确实不得人心。听众们在欢笑中就加深了曹魏政权绝非正统,应遭天谴的作者情绪。

所以,对妖魔鬼怪的描写,是借助于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神仙崇拜,来加深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现代社会,民智已开,大家已经不再相信神仙崇拜了,因此,现代小说中就比较少出现这些描写了。

除了罗贯中写小说有这习惯,司马迁写史时也会这样,比如踩了巨人的脚印,然后怀了; 吞了个鸟蛋,然后怀了; 看到被龙压到身下,然后怀了。这些其实也都是固有的神仙崇拜的影响,罗贯中写的得道高人跟这些比起来,就小巫见大巫了。


而知而行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文学著作。叙述历史的同时为了增加作品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书中引用了很多鬼神的传说,衬托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因果报应,惩恶扬善的思想感情。这也是古代文学作品的一种表达方式。象《水浒传》、《岳飞传》等都有鬼神的灵异事件。



小霸王孙策继承父亲的事业擦在江东大展宏图,把江东治理的蒸蒸日上。有一年赶上大旱,颗粒无收。道人于吉为百姓设坛求雨,孙策看到后认为于吉妖人惑众,于东吴不利。于是杀了于吉道人,于吉阴魂不散,日夜向孙策索命,最后孙策由于惊吓不治而死。



还有左慈戏耍曹操事件,左慈是民间的奇人异士。他先用贡柑给曹操露了一手,别人扒开柑子都能吃,唯独曹操扒开柑子后是空壳。左慈劝曹操和他学法术成仙不要再征战了,免得生灵涂炭。曹操心里有了杀机。左慈有表演了监狱穿墙脱逃、画龙取肝、喷水成池生牡丹,千里钓鲈鱼。让曹操心惊胆战。

诸葛亮南征孟获时碰到毒泉,很多士兵中毒。诸葛亮去了汉扶将军马援的庙拜祭,祈求将军指点迷津。后来将军显灵派土地山神指引诸葛亮找到神泉,救了中毒的军兵。



《三国演义》中类似的鬼神传说还有很多,我对此类事件的看法是:“可以不信,但是不能不敬。”你可以不去理会他,你可以不去给他烧香,可以不去祈求他,但是你不能攻击他、诽谤他。仅仅代表个人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