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買菜價格高 菜農賣菜難掙錢

市民買菜價格高 菜農賣菜難掙錢

攤販正在卸貨

市民買菜價格高 菜農賣菜難掙錢

菜販在整理待售的蔬菜

最近一段時間,我市氣溫居高不下。點開天氣預報圖,也是“火紅”一片,而且還要持續小半個月。受此影響,蔬菜產量降低,本地菜青黃不接,蔬菜價格持續走高。在很多人看來,菜價高,菜農該賺錢了。其實不然,高溫影響蔬菜生產,葉類菜大量減產,每畝地的收成銳減,菜農即使每天起早貪黑,頂著烈日,收成也只能勉強夠本。因此,在市場內賣菜的菜農越來越少。

高溫推高菜價

市民抱怨漲太多

“你看,20塊錢,也沒買幾個蔬菜,有些蔬菜價格高得離譜。”昨天,在左岸小區附近一家菜市場,市民周女士鬱悶地表示,進入伏天以來,感覺蔬菜價格蹭蹭地漲。

在該菜市場,一攤販介紹,6月下旬開始,蔬菜的零售價進入上漲週期。“雞毛菜漲了3元/斤,莧菜、小青菜也漲了1.5元/斤,其它菜或多或少都漲了。”該攤販說,由於天氣熱,本地菜產量銳減,外地菜運輸費高,所以菜價就漲了起來。“氣溫高,市民本來就不願意買菜做飯,加上菜價不斷上漲,買菜的市民就更少了,我們每天也不敢進太多的菜。”該攤販表示,天氣那麼熱,當天賣不掉的菜,第二天壓根沒人買,有些菜當天晚上就爛了,只能扔掉。

“半斤雞毛菜、一斤辣椒、三個西紅柿、兩根黃瓜,就要18塊錢,真不便宜,反季節蔬菜價格更貴。”正在市場買菜的毛女士表示,夏天,蔬菜本來就是必不可少的。“價格再漲也要買,這個月家裡三餐成本漲了不少。”

產量成交量雙低

菜農賣菜不掙錢

蔬菜價格上漲,作為生產源頭的菜農,是否真如大家想的一樣收益頗豐呢?在採訪中,記者瞭解到,菜農並沒有享受到高溫帶來的紅利。忙活一個月,起早貪黑,一天都穿不上乾爽的衣服,曬黑幾個度,卻可能根本不掙錢。

昨天上午9點多,太陽已經很烈,長江市場園農產品交易區內並沒有像以前那樣一片繁忙的景象,蔬菜攤點也比平時少了一點,但是蔬菜品種還是非常豐富。在一些蔬菜批發區,一些菜農一邊擦著不斷往下滴的汗,一邊將菜從自家貨車搬到攤位上,有時候會有一些蔬菜販子騎著三輪車,詢價買菜。

來自二壩的伍和衛,在長江市場園農產品交易區已經賣了好幾年的蔬菜,由於每天頂著烈日,即使套著護袖,伍和衛還是曬得很黑,因為汗水,一身的衣服全部粘在身上,他不停地用手拽著衣服。“衣服都沒幹過,從起床一直溼到睡覺,就這樣一天下來,可能還是虧本的。”對於不斷高漲的蔬菜價格,伍和衛也很無奈。“我每天夜裡一點就下地收菜、洗菜擺放、抬上車,差不多9點左右到長江市場園。”伍和衛表示,天氣熱、乾燥,水分不足,蔬菜全部減產,又因為天氣熱,買菜的人少了,蔬菜又不好賣了。“產量低,還賣不出去,價格再高也沒用。”伍和衛一般要到下午5點多才能收攤回家。“這個天氣賣蔬菜,對我們菜農來說,那就是早上賣一點,中午甩一點,晚上倒一點,你想還能掙什麼錢。”伍和衛告訴記者,對於他們這些菜農來說,能將田裡的菜賣掉,變成錢,才是最重要的,至於是賺錢還是虧本,已經沒那麼重要了。

辛苦種菜還虧本

年輕人不願做菜農

以往,去長江市場園農產品交易區,總能看到一片忙活的景象,但是昨天在該交易區,卻發現本地菜農賣菜的變少了,而且賣菜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中年人和年輕人越來越少。

“現在年輕人誰還種菜賣菜,出去打工掙錢多,還沒那麼辛苦。”同樣來自二壩的楊大姐今年58歲,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去自家菜地裡,把菜收好。“天熱,如果晚上收好,第二天早上就全部蔫掉了,沒人買。”“我們村裡現在種菜賣菜的,都是帶孫子的老年人,中年人年輕人都去城裡打工了。”楊大姐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這些莧菜我是1.2元/斤收進來的,在批發市場內1.5元/斤對外批發,這裡總共兩百斤,順利的話也就賺60塊錢,但如果早上一直沒賣掉,到下午蔫了以後,甚至1元/斤都賣不掉,加上油費,不算工資,也是虧本。”楊大姐無奈地說:“菜價跌,菜農虧,菜價漲,菜農還是不掙錢,因此,選擇種菜的人越來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