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鋦瓷手藝人,從事鋦藝二十年,補瓷器上萬件還幫博物館修文物

青島鋦瓷手藝人,從事鋦藝二十年,補瓷器上萬件還幫博物館修文物

“鋦盆、鋦碗、鋦大缸……”,小時候每當聽到這種聲音響起,就知道家裡破損的鍋碗瓢盆有救了,鋦匠師傅挑著擔子幹活來了。

鋦匠又稱鋦瓷匠,是中國傳統民間手工藝人,鋦匠是以金剛石為鑽頭的杆鑽打孔,再嵌入鋦釘把裂縫收緊,就能使破損的瓷器修復完好,使其重新煥彩。由此鋦瓷手藝又稱“鋦藝”,俗語“沒有金剛鑽,就別攬那瓷器活”便是說的這門手藝。

青島鋦瓷手藝人,從事鋦藝二十年,補瓷器上萬件還幫博物館修文物

鋦藝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鋦匠的身影曾在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出現。這門手藝從宋、元、明、清、民國到新中國,跨越千年,影響了無數代中國人的生活。

不過現代鋦匠陳大雷表示,鋦藝出現的歷史遠遠早於宋代:“河姆渡遺址出現過一款陶罐,在陶罐的邊緣有一排小孔,是用樹皮、獸皮等穿起來的,這是最早的鋦。”

青島鋦瓷手藝人,從事鋦藝二十年,補瓷器上萬件還幫博物館修文物

今年四十歲的陳大雷是山東青島人,出生於鋦藝世家,傳到他這裡已經是第五代。第一代傳承人陳永貴曾於清乾隆年間在宮廷從事修繕工作,為達官貴人修繕把玩器物,練就一身好手藝,陳氏鋦藝自此代代相傳,世世為生。

陳大雷是北方人,但言談舉止間帶著南方人的溫潤,這跟他常年從事鋦藝相關。面對各種殘破景象,以溫柔之心待之,以精湛工藝補之。

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做我們這一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德,有德鋦遍天下,無德寸步難行。”

青島鋦瓷手藝人,從事鋦藝二十年,補瓷器上萬件還幫博物館修文物

鋦藝的德,體現在兩個方面。陳大雷說:“一是鋦釘,以前修補鋦釘,大的兩分錢,小的一分錢,基本都是這個價格。所以鋦匠就從釘子看德行,能用一個釘解決的,沒必要用兩個釘;二是信用,以前鋦匠修補完瓷器,都會找僱主要一碗水倒入修補好的瓷器中,然後收拾工具,幾分鐘後端起來不漏水就可以走了,這相當於當面驗收。”

青島鋦瓷手藝人,從事鋦藝二十年,補瓷器上萬件還幫博物館修文物

鋦藝修補的過程,從來都不是一路順暢的。有時候是人與瓷器的較量,有時候是與自己的一種較量。每一道工序的反反覆覆,每一次時間的重重疊疊,時間在工藝的製作中漸漸流失,卻依舊較著勁,把破損變成完整,把不完美變得完美。

青島鋦瓷手藝人,從事鋦藝二十年,補瓷器上萬件還幫博物館修文物

鋦藝步驟

一、找碴

將瓷器所有的碎碴放在桌面上,把每一個斷截面上的垃圾、灰塵用毛刷清理乾淨。如果清理不乾淨,就不能嚴絲合縫地對接。

青島鋦瓷手藝人,從事鋦藝二十年,補瓷器上萬件還幫博物館修文物

青島鋦瓷手藝人,從事鋦藝二十年,補瓷器上萬件還幫博物館修文物

二、捧瓷

將瓷器的瓷片對起來,先對大的再對小的,先對銳角再對鈍角。然後拿小錘輕輕敲打一下,使其嚴絲合縫,然後再用線扎禁,使繩子形成米字型。接下來,就是在斷截面的裂縫上劃線,根據結構紋飾,定位、點記,開始做鋦釘。

青島鋦瓷手藝人,從事鋦藝二十年,補瓷器上萬件還幫博物館修文物

青島鋦瓷手藝人,從事鋦藝二十年,補瓷器上萬件還幫博物館修文物

三、做鋦釘

鋦釘的製作體現了鋦藝人的手藝水平,也決定了鋦補器物的使用壽命。鋦釘分為金釘、銀釘、花釘等種類。根據器物的不同,鋦藝人需要製作不同的鋦釘。

“鋦釘的釘爪,不能過長,也不能過短。長了沒有抓力,短了勾不住瓷片。這個沒有一個具體的數據,完全靠鋦匠的手感和眼睛。熟練的老鋦匠,光看鋦眼打出的那個沫,就能知道深度。我做了這麼多年鋦藝,也是近幾年才掌握這門技藝。”

青島鋦瓷手藝人,從事鋦藝二十年,補瓷器上萬件還幫博物館修文物

四、打孔

打孔是鋦藝中非常關鍵的一步,薄薄的瓷器,只有毫釐之差,鋦透了就算輸。這時候,是考驗鋦藝人用金剛鑽做瓷器活的關鍵階段,需要心如止水,心細如髮,心物合一。

“打孔要拿得穩,對的準,不能打穿。再打孔之前,先用手去摸一下瓷片的厚薄。如果一捏三個毫米以上,鋦釘打兩個毫米就夠了,剩下一個毫米不要打透。”

青島鋦瓷手藝人,從事鋦藝二十年,補瓷器上萬件還幫博物館修文物

五、鑲鋦釘

鑲鋦釘最主要的就是鑲平,從鋦釘的兩邊往內敲。

“比如三個毫米以上,鋦釘打兩個毫米就夠了,鋦釘的釘爪,打到一個半毫米就夠。如果打多了,會把剩下沒透的一毫米給頂出去了,就把瓷器頂碎了。”

青島鋦瓷手藝人,從事鋦藝二十年,補瓷器上萬件還幫博物館修文物

以前,鋦藝分為兩大類:常活、行活。

常活是以民間生活用品為主的鋦活,工具和手藝都較為粗糙單一;行貨也叫秀活,做工精緻,工具精巧,鋦釘種類也十分豐富,鋦出的瓷器精美絕倫,因此只用在達官貴人當中,又稱“鋦活秀”。

青島鋦瓷手藝人,從事鋦藝二十年,補瓷器上萬件還幫博物館修文物

現在,陳大雷把陳氏鋦藝分為

粗活和細活。

“我們陳氏鋦藝,早些年以粗活為主,到了我這一代,粗活適應不了這個市場了,我到處拜師,學習細活。最遠去到了新加坡。當時拜師三年,拜訪了二十多位師傅。”

“鋦藝不僅分為粗活、細活。又分粗活中的細活,細活中的細活。粗活就像以前的家裡,在房梁做的大鋦釘,或者鋦大缸、鋦鍋等。粗活中的細活,就是將花瓶和紫砂壺等進行鋦瓷。還可以對首飾進行加工,比如玉鐲斷了還可以鋦起來,進行修復,賦予玉鐲二次生命。”

青島鋦瓷手藝人,從事鋦藝二十年,補瓷器上萬件還幫博物館修文物

陳大雷做了二十多年鋦藝,基本都是細活,他修復了無數件器物,有瓷器,有玉器,還有老傢俱。

“早些年,瓷器匱乏的年代,鋦藝是鋦起來能用就行,就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到了現代,不是單純地修復了,它是富人玩的。一把紫砂壺,輕則幾千,貴則幾萬。碎了怎麼辦?修起來。還有一種玩壺的‘境界’,把豆子放進紫砂壺裡注水,利用豆子遇水膨脹的特點把紫砂壺撐碎。然後再把壺鋦起來。

這種富人玩壺方法,清末時期就有了。那時瓷器剛入尋常百姓家,鋦瓷便成了展現八旗子弟們的藝術雅趣玩法。他們也是將豆子泡在瓷器中,脹破瓷器後再尋鋦藝大師修復,用金釘、銀釘做鑲嵌,以示身份。

青島鋦瓷手藝人,從事鋦藝二十年,補瓷器上萬件還幫博物館修文物

鋦藝的發展從古至今,其實從沒變過,只有被修補的器物種類的不同。目前,陳大雷的鋦藝修補,除了日常器物外,還有博物館的文物。

“除了平時的修補工作,有時候我還需要去博物館進行文物修復,去過瀋陽博物館、廣州博物館,還去過加拿大博物館。印象最深的是四個厚度只有0.9毫米的薄胎的龍紋碗。修補完成後,博物館為了感謝我,還送了我一個。

青島鋦瓷手藝人,從事鋦藝二十年,補瓷器上萬件還幫博物館修文物

青島鋦瓷手藝人,從事鋦藝二十年,補瓷器上萬件還幫博物館修文物

青銅器修補前後(陳大雷提供圖片)

每一件經過陳大雷修補後的器物,都像他的孩子,有看著“成長”的歡喜,也有面臨“失去”的悲傷。

我修復過很多老物件,每修復一件,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真的不捨得還給客人。比如有一把銀壺,我一個月之前就做好了,但是不捨得給人家,總想多留一留。”

青島鋦瓷手藝人,從事鋦藝二十年,補瓷器上萬件還幫博物館修文物

如今慕名陳大雷之明來青島的人源源不斷,有著名投資人,有知名收藏家,他們有些人是來修復的,有些人是來“做買賣的”。然而,陳大雷卻不驕不躁,無視各種橄欖枝,一步一步安穩地往前走,安守鋦藝人的德。

他經常憶苦思甜,因為早年的鋦瓷匠是非常辛苦的。那時候的鋦瓷匠和現代不同,不能獨居一隅專心做手藝,陳大雷的父親以前做鋦瓷都是挑著擔子到處走,一走就是數月。

那時候的鋦瓷匠,都不是一年到頭做鋦瓷的。都是等到農活忙完了,才挑著扁擔出去,賺點過年錢。”

“那時候的農村水缸多,鍋也多。到了冬天,水缸容易被凍裂,鍋經常使用也容易壞。於是,鋦匠師傅就挑著扁擔,拿著工具、鋪蓋、生活用的煤炭等,這一套行頭下來,要兩百多斤。都是靠肩膀挑著的。這一趟下來,要出去一個月左右。比如我老爸,從山東到江蘇,要走一個多月。平時就吃我們山東的烙煎餅,路過誰家就要杯水喝。穿的鞋子,那都是一層一層的補釘,晚上就睡在以前打麥子的場地中,很辛苦。”

青島鋦瓷手藝人,從事鋦藝二十年,補瓷器上萬件還幫博物館修文物

圖片源自網絡

一件破碎的器物,對陳大雷來說,是一次賦予,賦予“完整”,賦予生機。但對器物的擁有者來說,是一種對情感的修補,雖然器物有了新的痕跡,但也有了長久陪伴的“能力”。陳大雷更像是人生歲月溝壑裡的修補師,既能修物,也能修心。

“去年糖球會上,有一個五十多歲的大姨拿著幾個鐲子過來找我。我一看就知道這個鐲子不值錢,我告訴大姨,這樣的不值得修,價格有點高,一個破口就要三五百塊錢。但是大姨說,是給她母親修復的,她母親已經九十多歲了,很惜物,也很愛這個鐲子,我就打了折,半價修補。”

“每年母親節我也會做活動,年齡六十歲到八十歲之間的母親,來到店裡修補是半價。八十歲以上的母親,是免費修補的,材料和工費都是全免的。

青島鋦瓷手藝人,從事鋦藝二十年,補瓷器上萬件還幫博物館修文物

陳大雷從2016年開始收徒,目前已有三十多位徒弟,部分徒弟已經出師並在其他城市開了陳氏鋦藝分店。

“早些年,我自己心裡放不開,沒收徒弟。到了現在,政府跟我說,傳承傳承,光你自己不是傳承,於是我從2016年開始收徒。現在全國有三十多個徒弟,有時候出門,給徒弟打個電話,還有管飯的,很滿足。”

對於鋦藝的未來,陳大雷希望更多年輕人加入:“年輕人學習鋦藝,能修德行,也能補心性,遠離社會的浮躁,心無旁騖。用精湛的鋦藝,來感恩服務於社會。”

青島鋦瓷手藝人,從事鋦藝二十年,補瓷器上萬件還幫博物館修文物

攝影:王立力

撰文:冠如

幅員遼闊的中國,還有很多手藝不為人知不為人道。跟隨“傳統活兒”,帶你見識真正的民間手藝,是怎麼做出來的,他們的真實生活現狀,是怎樣的。

民藝徵集令

如果你的身邊,有這樣的手藝人,請聯繫我們! 我們將會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真的熱情,去講述、傳播、幫助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