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挤碎在写字楼电梯里的优雅

拿什么拯救你?挤碎在写字楼电梯里的优雅

01

单元门前的战斗

为赶公交、坐地铁,提早30分钟出门,大家都信,但如果说上班前为了等电梯,得提早半小时出门,你见过吗?

日前,家住航海西路某花园小区的租户薛同学向大嘴吐槽,他居住的16号楼有两部电梯,其中一部坏了一个多星期,一直没有修好。

早高峰,电梯厅里水泄不通,大家只能靠另一部出行,上上下下,要等上好几拨才能出单元门。

拿什么拯救你?挤碎在写字楼电梯里的优雅

薛同学看着表计算时间,他住在29楼,运气好的情况下正好赶上电梯从顶楼下来,一路开门关门一层一停,到达一楼用时需要五分钟左右。

运气不好,电梯刚好下去,那就是十到十五分钟的等待。有时遇到楼下住户先进电梯占位,居住在29楼的薛同学还未必能挤得上电梯,这样一趟下来,半个小时都未必够用。

为避免耽误更多时间,薛同学只好选择徒步走下楼,那可是29层呀!等下到一楼腿都软了。

拿什么拯救你?挤碎在写字楼电梯里的优雅

雪上加霜的是,他们最近又发现,另一部能使的,现在也不怎么好使了。

出小区单元门难,这才是第一道考验,更难的考验在写字楼下的电梯门前。

小区楼栋里的人就那么多,电梯修好后下楼也就不那么困难了,公司楼下的电梯不论好坏总让人抓狂。

不管是燥热夏天,还是严寒冬日,在早高峰的电梯里,一个长方体的大格子,城市白领的优雅碎了一地。

02

写字楼下的战斗

薛同学在秦岭沿街的一栋写字楼里上班,每天的上班高峰期,进入大厦正门的一刹,痛苦迅速包裹全身。

黑压压的一百来号人,散落在大厅的电梯口附近。光鲜亮丽的都市白领,在电梯到时争先恐后往前挤。

有的哥们可能住的近,选择步行上班,到电梯里喘着粗气,汗珠顺着脖子流到衬衫上,一片一片的。

拿什么拯救你?挤碎在写字楼电梯里的优雅

薛同学下意识躲地了躲。

倒不是嫌弃,这位老兄身上的热量实在太高,靠着他仿佛贴着暖炉。

没挤进来的只好等下一趟电梯了。

这栋写字楼年龄不到五岁,外表也整洁靓丽,可内部的景象实在反差太大,像是十几岁的写字楼一样沧桑。

24层高,有四部电梯,进门左手边的两部是底层电梯,只到14层。右边的电梯为高层电梯,15层后才会停。

在步梯间还有两部货运电梯,每层皆停,高峰期经常被上班族们占用。

就这,还是挡不住早高峰里电梯的拥挤,薛同学不止一次因为挤不上电梯而迟到。

也曾想过爬楼上去,和急着上楼打卡的同事,试过一次。结果午餐叫的外卖,因为腿酸的已经走不下楼。

03

电梯配比标准

写字楼应该安装几部电梯?

薛同学还真的特意去网上查看了一下,有三个标准可以参考。

在《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里,住建部提供了一个参考性的标准:

按建筑面积——经济级: 6000 平方米/台, 常用级: 5000 平方米/台, 舒适级: 4000 平方米/台,豪华级:<2000 平方米/台;

按办公有效使用面积——经济级:3000 平方米/台,常用级:2500 平方米/台;舒适级:2000 平方米/台,豪华级:<1000 平方米/台;

按人数——经济级:350 人/台,常用级:300 人/台,舒适级:250 人/台,豪华级<250 人/台。

其中这个按办公有效使用面积,类似于商品住宅里的得房率后的面积,即去除公共使用面积后业主可以实际用来办公的面积。

大部分写字楼的电梯是根据面积来设计的,依据建筑面积的居多,依据使用面积的较少,因为写字楼人数的不确定性,依据人数来设计电梯的非常少。

薛同学推测,这栋写字楼的电梯设计是依据面积来规划的,具体是哪个面积,也未曾询问过物业。但他觉得,六部电梯对于这栋24层楼高的、招商未达到80%的写字楼来说是足够用的了。

可现实是,早晚高峰期以及中午吃饭上下楼时,电梯依然很紧张。赶在这个点乘电梯像打仗一样,薛同学经常避开高峰期吃饭,避开高峰期下班。

有几次坐在办公室迟迟不走,老板见他在加班,还高声夸了他,受宠若惊,受之有愧。

04

优雅尽失谁的错

电梯为什么总是这么紧张呢?据薛同学观察发现原因如下:

1、最大的问题在于电梯总是坏

根据薛同学回忆,四部客梯隔三差五总是要坏一部。

最近这一年里,要么是右手边底层的电梯,要么是右手边高层电梯,大大小小的停运罢工,一个月里有十次左右。

还有几次把人关进去了。薛同学亲身经历过两次困在电梯里,看见困得人多了,后一次困在里面他一点也不担心,表示见怪不怪。

拿什么拯救你?挤碎在写字楼电梯里的优雅

还有几次是在早高峰时坏掉了,那场面就像早高峰的发生了车辆追尾的中州大道,连绵一两公里的堵车。

要上到公司打卡,等待十分钟以上还未必能挤上去。夏天的炎热更令人暴躁,一天的美好开端,就这样被电梯破坏的支离破碎。

2、人口密集型企业加剧电梯紧张

高峰期电梯紧张是很多写字楼的通病,但薛同学所在的写字楼,电梯紧张的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人祸”。

该写字楼的招商运营一直不如意,在后来的企业选择入驻时,物业根本不加筛选,来着不拒。

只要按期缴纳租金就是好商户。写字楼的承载能力,单位面积的人口密度,电梯的人口承载能力一概让路于租金。

据薛同学观察,后来进驻的均是人口密集型公司。分布在14层和22层的两家公司,员工人数在二百到四百不等。

中午吃饭和晚上下班高峰期,电梯在这两个楼层的开门瞬间真的很恐怖。

薛同学说,我不歧视谁,不管是人多还是人少,每个公司都有使用电梯的权利。写字楼里的公司没有错,物业公司的不作为才是罪魁祸首。

拿什么拯救你?挤碎在写字楼电梯里的优雅

在招商上,没有对入驻公司的人力情况进行了解,没有根据写字楼现有人数,依据设计的承载力进行人口限制,是物业在责任上的缺失,并由此导致一系列连环问题。

不加限制的引入人口密集型企业,导致人数过载,电梯频繁损坏,物业的其他相关服务质量也急剧下降,写字楼整体环境和品牌价值缩水,一批早期入驻的企业开始逃离,招商问题更突出。

品牌价值低,招不到优质企业入驻,租金更低廉,入驻的企业更低级,服务更差,品牌贬值速度更快,陷入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后,写字楼和高大上的定位渐行渐远,直至绝缘。

3、无序等待,一拥而入

除了黑压压的人群和等待的焦躁,更让薛同学难以忍受的是无序等待。

没有先来后到之分,大家保持扇形围在电梯门口等待。当电梯门打开瞬间一拥而上,根本不顾下来的人能否出去,也不管身边有没有女士和孩子,此刻男女平等,不分长幼。

拿什么拯救你?挤碎在写字楼电梯里的优雅

薛同学在其他写字楼待过,上班高峰期人也很多,电梯也很难等。但大家会根据到来的先后顺序排成队,尽管有时队伍很长,一次只能进去13个人(限载人数),上不去等下一趟,实在等不及的就去爬楼梯。

据说,早期时是物业组织大家排队的,因为实在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电梯紧张的问题。

薛同学说他在的这栋楼里,大厅也有物业管家值班,但从不曾见谁来组织过排队。

也许在他们看来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也许是他们觉得,即使组织大家排队也未必能形成有序的排队,何必找不要的麻烦呢?

但薛同学觉得只要有人组织,大家肯定会按顺序排队的。这笔账还应该记在物业头上。

4、上下班时间过于集中

薛同学说,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开让他烦心的电梯争夺战,他尽可能的避开电梯使用的高峰期。

早晨尽可能的早点到公司,晚上尽可能的晚点离开。

通过他的观察发现,99%的公司上班时间是八点到九点这个区间,八点半到九点是这个写字楼大部分公司的上班时间。

八点前到达电梯口,等待的人还不多,能轻松乘上电梯上楼,八点后就很紧张了。

所以他要求自己尽量赶在八点前到达公司楼下。

拿什么拯救你?挤碎在写字楼电梯里的优雅

晚上五点半到六点半是下班高峰期,七点后写字楼基本空荡荡了。他就选择在七点后离开。

上班的时间每个公司有自己的安排,但大部分公司的时间点是一致的。这是自发行为,不能埋怨物业,唯一能要求改变的就是公司把考勤时间往前调,或者往后调。

往前调,同事们不愿意。往后调,公司不愿意。这一场利益的博弈,不是他一人可以左右的,除非他成了这家公司的头脑人物。

不过,据薛同学反映,楼下的一家公司已经开始做出改变了。他们公司的考勤时间改到了九点半,中午下班时间改到了十二点半。

老薛说,希望更多的公司能做出一点改变,最好是一栋楼一统一布局,做出考勤时间的细化改变,这样大家都受益。

05

如何拯救优雅

发现问题的人很优秀,解决问题的人更伟大。既能发现问题,又能解决问题的人是真的人才。

对与于写字楼里电梯的拥挤你有什么办法吗?

薛同学神秘地一笑,说这个问题我还真有思考过!

1、写字楼运营团队要尽责

写字楼的优劣很大程度取决于运营团队的服务。

我们接触的写字楼大部分是交给物业来管理,他们的意识停留在保洁工作和设备维修上,很少注重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

如果,物业在招商时注重写字楼的承载能力,对入住企业的人员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要求,对后期大家的办公体验都有利无害。对物业服务的保持和提升也有极大的好处。

拿什么拯救你?挤碎在写字楼电梯里的优雅

在此基础上,对公用设施的保养维护上多花费些时间,保证正常运转,在一定程度上有减轻了电梯难的问题,提升体验舒适度。

最后,当电梯难题出现后采取积极的办法缓解,又是另一更高要求的服务。

一方面,组织上班族排队有序使用电梯,不仅提高使用效率,还降低电梯损坏率,为维修保养上省去开销。

另一方面,牵头各个企业,制定一个有差别的上班时间表,错开上班高峰期。哪怕是十分种的时间,对于缓解高峰期的拥挤都有很大的帮助。

拿什么拯救你?挤碎在写字楼电梯里的优雅

2、提高电梯使用效率

如何提高电梯的使用效率?在商业电梯解决方案中有不少措施。例如改变电梯群控模式,采用楼外独立单召梯运行模式,当然,引进这些改进方案都是要花钱的。

具体什么是楼外独立单召梯运行模式,在此不再展开表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上网了解“提高电梯运行效率的解决办法”。

3、更大限度运用步梯分流

你别笑,想办法引导白领群体爬楼梯分流,真的不是物业不作为,相反是大有作为的表现。

针对白领阶层普遍为青年群体,身体却日渐臃肿和羸弱,以及因为加班,没有太多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特点。

已经有物业公司在写字楼的楼梯间里做文章了。他们把楼梯间装修精美、养眼,还设置各项奖励措施,鼓励年轻人使用步梯锻炼身体。

拿什么拯救你?挤碎在写字楼电梯里的优雅

并改善了楼梯间的通风状况,增加通风降温设备,这远比新增加一部电梯的费用要节省很多。

在写字楼里打造出运动文化,弘扬青春活力。不仅带动了写字楼里年轻人的运动积极性,还极大提高了写字楼的品牌知名度,最最最重要的是实现了人群分流,缓解了高峰期电梯紧张的问题。

06

写字楼未来的竞争

高铁片区准备建设郑州最高地标建筑了,未来会进一步拔升整个郑州商务办公区的逼格。

在郑州目前的写字楼格局里,高铁片区的写字楼是塔尖产品,由于尚未完全熟化,早高峰乘坐电梯很少需要等待。

仅次于高铁片区的CBD商务办公区已经相当熟化,四星级、五星级写字楼在这片区域里最多。但早高峰拥挤的现象并不比其他区域乐观,很多小金融公司偏爱在这里租一间办公室撑门面,人口密集型企业比比皆是。

CBD北面的北龙湖金融岛,未来会是各个企业总部的聚集区,楼体现在基本成型。未来会不会也遇到电梯紧张的难题,还有待时间揭秘。

未来,写字楼的优劣势在其吸引人才的力度上占比,会更加凸出。通过一部电梯可以窥见写字楼物业服务,通过物业服务可以看出写字楼的定位。

一个舒适的办公楼是多种价值优势的合集,居于其中办公的企业来说,不仅是身份和实力的象征,还是品味追求的体现。老薛说以后再找工作不仅要看公司开的薪资,还要看公司的电梯。

如果每天的早晨都被电梯折磨着心情,一天的劳动都提不起劲,这样的日子真苦不堪言。开心的上班,才能更高效地产生价值。我能接受灰头土脸的挤电梯,但不接受不追求更好办公环境的企业,就像公司不接受止步不前的我一样。

毕竟,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说是不是?

我赶紧表示赞同并狠劲点了点头。

对,你说的都对!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