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摆钟的发展历程:上海中国钟厂的强大发展力

技术革新,质量创优

为了提高时钟产品质量.轻工业部于1973年组织了第一次全国性的摆钟和闹钟产品质量考核,之后每年考核一次.这种考核促使齐钟厂对产品质量的重視。上海中国钟厂在多年的二五牌统一机心生产中,通过技术革新使工艺、工装、设备有很大的进步一机械摆钟的轮片、轴齿、夹板、销轮、轴芯等重要零件的加工工艺和设备有了根本改观:实现了轮齿以冲代滚、轴齿以拉削代替滚削、以机群自动钻孔代替手工钻孔、自动进料串销机设备研制成功、夹板采用了小孔修正工艺等.所使用的专用设备和专用工装中有99%是通过技术革新实现的,零件质量的大幅提高促进了生产发展.1974年,产量达49.08万只。

钟表摆钟的发展历程:上海中国钟厂的强大发展力

1975年,为了扩大北极星牌机械摆钟的生产规模,以烟台钟表厂的摆钟车同为基础组建了烟台木钟厂,生产专业化使北极星牌机械摆钟产量成倍增长,1976年年产达60万只,产品质量也稳定提高。1979年,在全国钟表质量考核中,北极星牌和三王牌摆钟并列第一名,同年均获得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从而形成了北有北极星牌、南有三五牌钟,两大名牌在南北方市场各领风骚的格局。

钟表摆钟的发展历程:上海中国钟厂的强大发展力

T1型统一机心在以后的推广过程中,不断完善。1981年,在全国钟表行业会议上,烟台木钟厂承担了活销传动的专题研究任务.在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有关专家的帮助下,以李汉坤、王洪安、正宗纲等人组成的课题组完成了“活销轮传动啮合特性计算方法和公差分析"的课题研究.通过大豆计算,课题组提出了合理的活销销轮公差,从理论上提供了将传统的死销改为活销1631的可行性.这一革新既保证了齿轮传动啮合的可靠性,又使部件的加工合格率由75%提高到95%以上。

钟表摆钟的发展历程:上海中国钟厂的强大发展力

1980年,轻工业部委托上海、烟台、长春等地钟厂历时三年修订T1型15天摆钟统一机心图纸,对统一机心机构参数重新校算。这次修改消除了停钟隐患,为扩大生产打下了基础。修改后将于1型改为BI型,机心型号从4个增加到6个,可供台钟挂钟、落地钟等不同用钟需要。经轻工业部审定后,向全国各钟厂发放修改后的B1型15天摆钟统机图纸,1984年起在全国实施。

钟表摆钟的发展历程:上海中国钟厂的强大发展力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钟表产品属于计划经济的“宠儿”,经常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厂家忙于增加生产,很少考虑新产品新花色的开发,因此全国各钟厂生产机械摆钟使用的机心大多数是BI型,外观上也是十几年一贯制,以方型、圆头、马头的座挂式和弧型台式为主。

(图片来自 青雅钟表 中国领先进口机械时钟零售集团)

(内容来自 书本:中国计时仪器通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