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惊乱奔走,会帝遣骑都尉曹操将兵适至 "所述何事?

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大起义,已经年逾不惑的皇甫嵩,大约就只能以一个官宦子弟、地方大员的身份出现在史书里了。

朱儁是为战争而生的。在这之前,他本人已经在交州打过一次中等规模的平叛战役,指挥七个郡的军队剿灭了数万叛军。这次,当皇甫嵩还在朝堂上建议解除党禁、解决军队后勤问题的时候,他已经先一步在河南长葛和黄巾军的将领波才打了起来,并且还打了败仗。所以当皇甫嵩解决了政治上的问题姗姗来迟的时候,局势已经很被动。

皇甫嵩冷静地观察了形势,然后用他温和的声音和向来不紧不慢的语气,分析了敌军的弱势和己方的机会:起义军没有战斗经验,依草结营。

这样情况就很明确了,火攻是最佳方案。于是火攻。军士的喊杀、叫嚣与噼噼啪啪的燃烧声一齐打破了夜空的宁静,黄巾军的覆亡就在这一夜开始了。按理说,东汉王朝这架朽烂不堪的机器,由于有了皇甫嵩和朱儁这样优秀工人的维修,还要继续运转下去。当皇甫嵩和朱儁联军追杀黄巾残军的时候,命定要终止东汉运转的巨人出现了。

"贼惊乱奔走,会帝遣骑都尉曹操将兵适至。"这两位名将也许现在并不认识眼前这位年轻的将官,更不会知道他日后会一手架空并覆亡现在他们所极力挽救的东汉王朝。他们只认得这位将官和他的兵丁们的汉军服饰,于是达成了默契一起追杀残军。他们现在还是同事。

就在这样一个并不寂静的夜晚,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三个人现在的目标只是早日肃清黄巾军。至于几年后乃至几十年后所发生的重大变故和精彩故事,是他们所意料不到的。

东汉的大反扑是迅速的。皇甫嵩和朱儁又联合在汝南、陈国、阳翟、西华打了四仗,都大获全胜。至此,闹得最凶的颍川黄巾军主力已经遭全歼。于是两人分道扬镳,皇甫嵩往东郡,朱儁往南阳,去继续展现各自的军事才能,也继续各自在波谲云诡的汉末危局中的表演。皇甫嵩在东郡打了一仗,消灭了七千多人,擒获了枭首,于是转向河北——黄巾的大本营。

负责河北战事的是卢植。卢植是汉末一位文武全才的人物。他师承东汉大儒马融,与郑玄是师兄弟,他还教授了许多弟子,其中最杰出的两位,公孙瓒和刘备——偏偏不混学术圈。

卢植打的是胜仗,却差点判了死罪;董卓不曾赢过,却不过停职反省。并且读了董卓的传记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屡仆屡起的"福将"。为什么有福,对照一下卢植相信大家就会明白。董卓的军事才能未必高明,但政治手腕绝对是一流的。他接卢植的班,卢植差点丢了性命,他却不过免了官职;将来他做皇甫嵩的部下,做了几年居然爬到皇甫嵩的头上去了。这就是东汉当时的政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