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来了 “全面二胎”还有多远

10月29日,为期四天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据新华社报道,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全面放开两孩”消息发布后,多位人口学专家表示,全面放开两孩是生育政策调整的进步。人口学专家、福建统计局普查中心副主任姚美雄认为“全面两孩”是党中央在中国人口问题进入关键历史阶段做出的一个了不起的决策,显示了中央对于调整人口政策的魄力。他说,全面放开两孩不仅对中国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对于世界经济发展也将带来积极作用。全面放开二胎,正是决策对民意期待的一次积极回应。

“全面二孩”来了  “全面二胎”还有多远

十年间计生政策的变化

从十年前十六届五中全会公告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到五年前十七届五中全会公告中“全面做好人口工作”,措辞表述的细微变化,表明计生的色彩在慢慢褪去,对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视逐渐上升到人口发展的高度上来。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不久前,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一句“正在按中央的要求抓紧推进有关工作”,更被视为生育政策真正松动的信号。也正因为此,舆论普遍期待,在此次五中全会上,关于计生政策的调整能有更大的变化。

国民生育观念发生根本变化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此前曾介绍称,预计“单独”夫妇约有1000万对。有生育二胎意愿的,在去年一年中大约有100万对。实际落实到今年的政策上,确实能够生育的不到47万对,也就是说还不到100万的一半,这就反映了我国国民计划生育的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注重质量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再加上经济上的压力、生活上的条件等方面,并未出现一个冲击波,造成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变化,所以总体情况是非常平稳的。

全面放开二胎是大势所趋

此前曾有学者预计,2014年单独二孩政策出台之后,出生人口将新增100万到200万,可是实际上增加不到50万。调查表明,申请人数远远少于目标人群,响应不热烈是不争的事实,即便考虑到生育潜能逐年释放的可能性,低生育格局依然是难以撼动的人口新常态,“遇冷”给政府一个强烈的信号。现在的年轻一代和他们的父辈相比,生育观念已经发生巨变,生育意愿和动力已大为弱化。中国目前的生育水平和生育意愿都远远低于更替水平。

此前,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曾发布报告,表示,中国的“人口红利”从2010年开始逐渐消失,即使执行了“单独二孩”政策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趋势。报告建议政府尽快从现有的“单独二孩”政策过渡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尊重人口规律才能科学发展

长期的低生育率将弊端日显,潜在危害是很大的。这在国际上已经有前车之鉴,也成为政府和学界的高度共识。

尊重人口规律,保护人口生态,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前提,我们要对人口结构和惯性保持敬畏之心。适度的生育水平对于保障人口再生产新陈代谢的活力是必不可少的,正常的人口继替是文明延续的前提。人口是社会人的集合,具有自我调节适应环境的本能和智慧,人口的优化发展需要保护性干预、建设性引导。持续的低生育率终究是一场深远的社会危机,保护和优化人口的生态平衡,遏制人口少子化的趋势,提振年轻人口的生育率,才是大国复兴应有的人口政策取向。

重新审视计生政策及其影响,遵循人口发展的科学规律,将相关政策的落实执行纳入法治轨道,这样,才能在人口发展的战略层面步入新常态,也才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