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淮高新區:高點定位產業 創新引領發展

“2013年獲批國家火炬淮安鹽化工特色產業基地,2015年獲批江蘇省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2016年獲批江蘇省蘇淮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17年獲批江蘇省‘十三五’首批省級先進製造業基地,2018年擴區環評獲得江蘇省環保廳批覆為園區大發展奠定了基礎。蘇淮高新區正在以後來者居上的姿態成為了淮安市乃至江蘇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極。”8月8日,由中國化工報社組織的石油和化工園區可持續發展中國行調研走進江蘇省蘇淮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張小中如是說。

蘇淮高新區:高點定位產業 創新引領發展

高端切入 特色招引

蘇淮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周守琴告訴調研組,蘇淮高新區規劃總面積98.4平方公里,園區聘請新加坡裕廊國際進行產業謀劃和空間規劃,可以說園區擁有充足的產業發展空間以及周邊密集的產業配套需求。先後引進了臺灣玻璃、江蘇國信、中國化工、以色列ADMA、印度UPL、山東金嶺等一批大企業大集團。2017年,園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同比增長34%、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2018年1-6月份,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40.8%、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4%。

“蘇淮高新區取得今天這樣的發展,得益於淮安市豐富的資源。據統計,淮安市岩鹽儲量高達1350億噸,埋藏淺、品質優,適宜大規模開發利用,現有真空製鹽產能近800萬噸。鹽滷通過管道輸送至園區。園區擁有年吞吐量500萬噸散裝化學品碼頭及20萬平米倉儲設施,100萬噸危化品碼頭正在推進中。擁有通航1000噸的三級航道,承載各類化學品運輸。西區3.42公里的岸線碼頭正在推進中。”張小中說。

談到園區的定位,張小中表示,園區遵循“高端、綠色、集約、循環”發展導向,堅持高端切入,終端優先,鏈式招引,綠色發展,著力引進行業骨幹企業,培育打造芳綸、聚氨酯、氟硅新材料、電子化學品等化工新材料產業,完善和延伸產業鏈,促進園區循環綠色發展。

據蘇淮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季玉祥介紹,近年來,園區產業特色突出:一是傳統產業初具規模,二是主導產業異軍突起。“兩鹼一鹽”方面,現已初步形成了以實聯化工、富強新材料為龍頭的產業格局,同時井神鹽業、中海華邦、安邦電化等一批企業正在加速轉移,未來5年內將形成純鹼220萬噸、氯鹼60萬噸的產能;農藥醫藥方面,初步形成了以安麥道農藥、禾裕泰化學等為龍頭的農藥醫藥產業板塊,現已集聚各類企業近20家,年生產各類醫藥農藥產品47.4萬噸,創成了江蘇省新型農藥生產研發基地;功能性材料方面,初步形成了以麒祥新材料、黃馬化工等為龍頭的助劑催化劑產業板塊,現已集聚各類企業10家,年產各類助劑催化劑6.5噸。

主導產業異軍突起更是園區發展的亮點。芳綸產業方面,以方圓化工為龍頭,首套芳綸單體裝置完成中試,形成5000噸/年生產規模;聚醚聚氨酯方面,初步形成了以晨化新材料、利宏科技等企業為龍頭的聚醚聚氨酯產業板塊,現已集聚各類企業15家,年生產各類聚醚聚氨酯產品7.8萬噸;氟硅新材料方面,正在推進總投資15億元的硅橡膠項目,將形成年產20萬噸甲基氯硅烷、5萬噸硅氧烷線性體、10萬噸硅橡膠產能,聚力打造中國硅橡膠產業基地。

年產3.6萬噸特種聚醚、5000噸特種聚脲塗料等相關產品的揚州晨化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長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選擇入駐蘇淮高新區就是看中了園區循環綠色的發展模式,在這裡上下游配套關聯做得很好。

蘇淮高新區:高點定位產業 創新引領發展

會議室座談交流

鐵腕治汙 贏得良機

眾所周知,當前環保是懸在化工園區頭上的一把利劍,江蘇幾家園區在環保風暴來襲之時一蹶不振,倒閉關停,江蘇化工園區的環境保護最受外界關注。調研中我們發現,蘇淮高新區在環保治理方面的未雨綢繆、鐵腕治汙為園區發展贏得了機會。據園區環保分局局長丁勝介紹,蘇淮高新區始終堅持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作為園區發展的生命線,在開展環保專項整治行動過程中,園區聘請南京大學專家組進駐企業,免費幫助企業制定整改方案、提供技術諮詢、開展現場指導,加速企業環保問題整治。聘請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院,科學編制《淮安鹽化新區環保專項整治方案》。近年來,因環保問題停產整治企業26家,限期整治企業44家。2017年關停企業1家,2018年確定關停4家企業,進一步淘汰落後化工產能,為新產能發展騰退空間。堅持高點定位,嚴守入園門檻,2016年以來,先後拒絕50多個項目入園建設。

在處理“三廢”方面蘇淮高新區做了大量工作。廢水方面,對企業汙水排放實行定時制,正常排水時段外,將企業汙水排口全部鎖死,固定企業汙水排放時間。廢氣方面,聘請多家有資質單位開展環境監測工作。特別是針對廢氣擾民問題,頂住各方面壓力,率先啟用臭氣濃度檢測,對園區企業廠界無組織和排口有組織臭氣濃度實行常態化監測。同時,加快推進企業LDAR和VOC在線監測等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工作,要求所有投產企業安裝VOC在線監測設備,實現24小時在線檢測,目前已完成40家。

江蘇艾科維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產肟系高端精細化學品,有些產品的市場價高達近4萬元/噸,產業競爭力很強。公司總經理劉建青表示,全國共有6家生產肟的企業,因為環保等各方面原因停了4家,還剩2家,艾科維是其中一家。“江蘇關停了三個園區,蘇淮高新區沒受影響,看得出蘇淮高新區領導的高瞻遠矚。我們企業能有今天的發展,得益於園區的超前管理。環保風暴來了,我們是直接的受益者。”劉建青對園區為企業創造長足發展的做法高度讚美。

蘇淮高新區:高點定位產業 創新引領發展

在江蘇艾科維科技有限公司調研

由臺灣台玻集團投資,年產純鹼100萬噸、氯化銨100萬噸、生技用鹽50萬噸、鹼性水45萬噸的實聯化工江蘇有限公司算得上是化工企業中環境非常好的一家。調研組走進實聯的廠區猶如到了風景旅遊區,公司化工事業部總經理吳道生博士表示,這與園區整體的環評、規劃做得好密不可分。

蘇淮高新區:高點定位產業 創新引領發展

調研組走進實聯化工江蘇有限公司

多措並舉 科技創新

定位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蘇淮高新區,科技創新無疑成為了調研組最為關心的話題。園區科技局局長李辛哲告訴調研組,園區設立科技創新專項資金,專項用於配套國家和省、市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用於創新載體和平臺建設、引進高層次人才、專利申請、培育高新技術產品、高新技術企業等方面的扶持獎勵。

據園區經濟發展局局長楊緒軍介紹,截止目前,園區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3家,企業自身建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省級研究生工作站8個,企業院士工作站1個。企業累計承擔各類科技計劃項目近500項,實施省市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5個,開發市級以上高新技術產品32個,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7.73件。“蘇淮高新區實施非公企業‘創五星爭四強’黨建引領工程以來,對獲得三星級以上的企業,在申請項目資金補助時,園區科技、經發等部門給與優先傾斜。”園區黨政辦副主任嵇道武說。

中國化工報記者在調研中瞭解到,蘇淮高新區先後建成了國家級鹽化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江蘇省鹽化工新材料工程實驗室、江蘇省生物質轉化與過程集成重點實驗室、淮安鹽化新材料產業研究院以及歐陽平凱院士領銜的芳綸產業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創新載體平臺,著重開展重大項目攻關和創新型企業培育。積極藉助高校院所科技資源,推進園區創新發展,相繼舉辦了“海聚千人·智慧淮安”、“中國江蘇·大院大所合作對接會鹽化新材料專題推介活動”等大型產學研對接活動,以及“江蘇省清潔生產論壇”、“微化工技術研討會”等專題技術交流活動。

“通過產學研對接,園區先後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上海有機所、清華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知名院所建立了合作關係,引進國家‘千人計劃’專家2名,國家科技部創新創業人才1名,省‘雙創’人才13名,省產業教授4名。高校院所幫助園區75%的企業建立自己的研發機構,為企業解決了90多個技術難題,推動了一批科技成果在園區實現產業化。” 李辛哲說。

張小中告訴調研組,園區按照“政府+關鍵企業+產業研究院+行業協會+風投基金”的“1+4”培育模式,全力打造芳綸產業,聘請了中國石油與化工聯合會專家編制完成了《蘇淮高新區芳綸產業發展戰略機遇研究》和《蘇淮高新區芳綸產業發展規劃》,邀請國家工信部,中國石化聯合會,江蘇省科技廳、經信委等領導和歐陽平凱院士等,專題舉辦了蘇淮高新區芳綸產業發展研討會,高起點謀劃芳綸產業發展路徑。截止2017年底,園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45%,高於全市平均近20個百分點,園區已經成為淮安區域經濟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重要引領。

調研中,江蘇麒祥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2009年從華南理工大學新材料學博士畢業、現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今年僅34歲的彭華龍,青春因“超級硅烷”而閃閃發光,他領銜的研發團隊只用一年時間攻破了超級硅烷的生產難題,為輪胎製造業掙脫“魔鬼三角”的控制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同時彭華龍組織團隊研發出的“多功能膠聯劑”“抗溼滑樹脂”等產品,在提升輪胎的安全性、降噪方面成效顯著,一經投放市場,就受到了國內外橡膠生產企業的歡迎。“現在公司70多個員工,科研團隊佔了20多個,3個博士、20個碩士,平均年齡33歲,2016年公司3000萬元的利潤中,我們拿出1000萬元支持青島科技大學辦學,公司每年會拿出銷售收入的7%投入到科技研發中。公司成立七年來,已經研發出8大類20多項專利產品,每年都要推出三四個新產品。目前與江蘇麒祥合作的輪胎企業,規模最小的年產值也達20億,江蘇麒祥也已經成為了國內知名的綠色橡膠助劑供應商。” 彭華龍對麒祥的發展前景信心滿滿。(本報記者 馬彥平)

蘇淮高新區:高點定位產業 創新引領發展

江蘇麒祥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彭華龍(左一)向調研組介紹情況

(更多內容請訂閱《中國化工報》,郵發代號1-44,或下載中國化工報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