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隨口作了2句詩,400多年來無人敢續,朱元璋:只有我敢來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王朝更替乃是世間不變的定律,當國家之中擁有賢明的君王之時,這個國家將很容易走上繁榮富強的道路,但是倘若國家之中出現了一個昏庸無能的帝王之時,輕則會國力衰減,重則會招來國家的覆滅。

趙匡胤隨口作了2句詩,400多年來無人敢續,朱元璋:只有我敢來

不過,對於每個國家而言,開國皇帝的能力一般都較強,也會將國家帶上越來越好的未來。宋朝的開國皇帝為趙匡胤,而明朝的開國皇帝為朱元璋,作為兩個時代的人,他們彼此沒有見過面,但是卻因為一首詩而發生了一件趣事。

世人皆知,唐宋時期,詩詞文化發展到了歷史的巔峰,此時國家以文治國,文人有機會在朝堂上發揮自己的才能,其社會地位也十分之高。為了交際,文人們便想到了“吟詩作對”這種文雅的交往方式。很多有文化的人,為了展示自己的文學素養,閒來之時都會吟上幾句的詩詞,就連皇帝也不例外。

趙匡胤隨口作了2句詩,400多年來無人敢續,朱元璋:只有我敢來

宋太祖趙匡胤出生于軍官世家,自幼便參了軍,並在後周征戰南唐和契丹的戰役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獲得了柴榮的重用。但是這樣的一份重視,卻招來了小人的嫉妒,為了扳倒趙匡胤,他們無時無刻都在尋找機會。

有一天,這些人看到趙匡胤搬了幾個箱子上馬車,便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於是,將這件事告訴了柴榮,並且誣告趙匡胤中飽私囊,搜刮民脂民膏。柴榮一聽,自然憤怒不已,於是親自到趙匡胤府中進行調查。

趙匡胤隨口作了2句詩,400多年來無人敢續,朱元璋:只有我敢來

此時的柴榮,正好看到趙匡胤在指揮手下之人從馬車上卸下箱子,於是便上前去揭露趙匡胤的罪責。然而,令柴榮沒有想到的是,趙匡胤的這些木箱之中竟然全部是書,同時趙匡胤還告訴柴榮:“臣不通文墨,卻能承蒙陛下厚遇,心中十分惶恐內疚,因此想要多讀些書,以便日後能為皇上效勞。”柴榮一聽,對於自己今天的舉動自然是羞愧不已的,因此覺得虧待了趙匡胤。再加上看到了趙匡胤對自己的一份真心,於是便更加重用和信任於他。

趙匡胤隨口作了2句詩,400多年來無人敢續,朱元璋:只有我敢來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趙匡胤覺得自己也有所收益了,於是便開始找機會秀一把自己的文學素養。趙匡胤邀請了幾個好友一起飲酒,並在席間吟了一首《詠初日》:“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水如火發。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逐退月。”這一首詩倘若放在文人堆裡面確實不怎麼樣,畢竟沒有韻腳可言,同時對仗也不工整,但是趙匡胤的好友都是軍人,自然不知道這些東西,感覺聽起來氣勢不錯便拍手叫好了。

趙匡胤隨口作了2句詩,400多年來無人敢續,朱元璋:只有我敢來

趙匡胤因為這一次的宴會,內心十分得意,於是又找了一個機會秀才能,他脫口而出:“未離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萬國明”。這兩句話的水平明顯有所提高,但是卻只是半首詩,趙匡胤自己都想不到下半部分,頓時尷尬不已。此時幸虧有眼尖之人,看懂了趙匡胤的尷尬,便為他找了個臺階下,趙匡胤的的面子此保住了。

趙匡胤隨口作了2句詩,400多年來無人敢續,朱元璋:只有我敢來

過了400多年,一直無人敢對出下半首,畢竟前兩句詩的氣勢太過磅礴,普通文人根本無法接下去。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時代,朱元璋得知了此事,便一時興起,幫助趙匡胤補全了這首詩:“未離海底千山墨, 才到中天萬國明。恆持此志成永志, 百戰問鼎開太平。”朱元璋還說道:“只有我敢來(補全這首詩)”。朱元璋這麼說其實也是有道理的,畢竟趙匡胤作為一國之君,無人敢拆他的臺,元朝的皇帝文學素養又不怎麼樣,自然只有朱元璋敢做這樣的事情。

趙匡胤隨口作了2句詩,400多年來無人敢續,朱元璋:只有我敢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