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医生告知:总在讨论的肝癌,你知道医生监测的是什么指标吗?

原发性肝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我国的肝癌致病因素是因为肝炎病毒引起的,其次为喝酒;在我国是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除了肿瘤的恶性特征外,肝癌由于起病隐匿,发现时患者往往已失去治疗机会,也是导致肝癌患者生存率差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早期发现肝癌一直是医学界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如今B超、CT、MRI、各种各样的验血也非常普及,普通小老百姓也有一颗“体检”的心,抱着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的心去体检,可为何每每检查出来的肝癌都是晚期?

小医生告知:总在讨论的肝癌,你知道医生监测的是什么指标吗?

1 甲胎蛋白(AFP)

自上世纪70年代AFP一直被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血清学诊断指标。一些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良性肝病患者中AFP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2 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

临床检测的AFP实际上是总AFP蛋白,包括了AFP-L1、AFP-L2、AFP-L3。AFP-L1来源于良性肝病细胞;AFP-L2来源于孕妇;AFP-L3来源于癌变肝细胞。其中只有AFP-L3与肝癌的发生直接相关,对肝癌具有极高的特异性[2]。临床上将AFP-L3占总AFP的比率,称为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在影像学检查发现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前数月乃至数年,AFP-L3%就可能随肝细胞癌变而在血中升高。2005年美国FDA批准监测AFP-L3%应用于肝癌的预警和预后,并把10%定为阳性。相对于AFP,AFP-L3%重要的优势在于特异性极高,平均特异性高达95%,这对于良恶性肝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3]。

小医生告知:总在讨论的肝癌,你知道医生监测的是什么指标吗?

在日本,肝癌三联检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应用于临床,2005年美国FDA也批准肝癌三联检的使用。现在日本和韩国均将肝癌三联检列为保险适用项目。而我国考虑费用价格、普及率问题依然是使用AFP进行诊断筛查;

但我国的原发性肝癌仍以慢性HBV感染为主要致病因素的情况下,AFP在肝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上仍有较好的应用价值,AFP-L3%极高的特异性,可以明显改善良恶性肝病的鉴别诊断。AFP-L3%、DCP、AFP具有优势互补性,三者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诊断方面比目前大多数传统的组合方法更优胜、更准确,适合临床广泛开展。因此,作为国外肝癌诊断主流的肝癌三联检未来将是国内常用的肝癌诊断模式,其临床的应用可显著改善原发性肝癌实验室诊断的现状。

小医生告知:总在讨论的肝癌,你知道医生监测的是什么指标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