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2月我軍轉移陣地時,遭到了當地多股頑匪的包圍和襲擊

1948年2月28日,由於胡宗南進犯豫西,中共洛南縣黨政軍領導幹部、家屬及武裝人員300餘人進行轉移,到嵩縣向時,遭到了當地多股頑匪的包圍和襲擊,因一區區長黨炳坤思想輕敵,造成了49人遇害。這就是嵩縣頑匪製造的駭人聽聞的“陶村事件”。這次事件是怎麼發生的呢?

1948年2月我軍轉移陣地時,遭到了當地多股頑匪的包圍和襲擊

1948年2月下旬,盤踞在陝西的胡宗南部,進犯豫西解放當時洛南縣(即現在的洛寧縣洛河以南部分)所屬的4個區(陳吳、趙村、興華、崇陽)已被胡宗南佔去了三個半。因縣致府沒有武裝力量,無法抵抗胡宗南大部隊的進犯。他們2月26日,縣委召開了緊急會議研究對策。會議上多數同志認為:在目前的形勢下,只有緊急轉移,別無它選。於是會議做出了決定:委帶領幹部、家屬300餘人的隊伍,向嵩縣寺莊,豫陝鄂三分區所在地轉移。並決定在轉移途中,由張逢溪擔任行軍總指揮,馬志明為副總指揮,張思遇為政治委員,負責轉移途中的一切事宜。

1948年2月我軍轉移陣地時,遭到了當地多股頑匪的包圍和襲擊

轉移人員經過一晝夜的急行軍,於28日凌晨,到達嵩縣的陶村。因為一路上的急行軍,大部分感到疲勞,飢餓、體力難以支持,有關領導就決定在陶村就地休息,並把轉移人員分散到群眾家裡,做飯充飢,等體力稍加恢復,緩過勁來,再繼續轉移。因為這時,解放戰爭正處在節節勝利的時刻,國民黨各地的地方武裝和匪首們,都處在極度的恐慌中。他們為了能生存下去,也在尋出路,尋找對付解放軍的策歌。

1948年2月我軍轉移陣地時,遭到了當地多股頑匪的包圍和襲擊

恰在這時,嵩縣的“三塗匪首王鹹鹿、同莊匪首馮進忠、萬清魁,德亭匪首梁炳、李振英和南山土匪400餘人,於26、27兩日趕往陶村附近的化莊集結,準備28日召開土題頭目會議,研究拉至龍門一帶與嵩縣匪首高茂齋取得聯繫、進行頑抗,作垂死掙扎。令高都匪首馬清法,得到洛南縣軍政人員在陶村吃飯的消息立即與其它匪首聯繫,策劃攻打陶村。匪首馬清法、王鹹鹿等帶領土匪400餘人,從四面八方把洛南縣軍政人員層層包圍。

1948年2月我軍轉移陣地時,遭到了當地多股頑匪的包圍和襲擊

在此危急時刻,洛南縣的黨政領導,還誤認為土匪是嵩縣的民兵,認為是縣大隊在賈村後嶺一帶活動。總指揮張逢溪寫信聯繫,對方不理,又用小紅旗擾動多次聯繫,對方仍不理,還加緊射擊,這時他們才判斷出,這夥人是土匪。張逢溪旋即指揮軍政人員邊打邊撤。副政委張思遇帶一部分人撤到陶村北嶺,張逢溪等一部分撤到陶村的關坡,兩者在陶村北山會合,撤走了大部分人員。

1948年2月我軍轉移陣地時,遭到了當地多股頑匪的包圍和襲擊

但是,部分人員思想極為麻痺,特別是黨炳坤,當土匪喊叫:‘繳槍不殺’時,多數人準備突圍,而黨還下令‘不許動’。結果洛南黨政人員在戰鬥中犧牲15人,被俘47人,被集體殺害36人。損失步槍30多支,手槍20餘支,六四炮1門。這便是駭人聽聞的‘陶村事件’。

1948年2月我軍轉移陣地時,遭到了當地多股頑匪的包圍和襲擊

“陶村事件”發生後,豫陝鄂三地委開會議聽取彙報,分析敵情,研究對策,下決心嚴懲嵩縣這幫罪惡多端的匪首。同時,他們調動了地委能調動的部隊,並下令嵩縣、洛寧、宜陽、伊川等各縣的武裝力量緊密配合,在嵩、洛兩縣的結合部,對土匪進行大規模的拉網、搜山和圍剿。

1948年2月我軍轉移陣地時,遭到了當地多股頑匪的包圍和襲擊

於3月14日,在高都的川婁溝、土谷廟一帶,包圍了馬清法、王鹹鹿等匪徒,擊斃匪首十餘人,活捉了王鹹鹿等人;餘匪600餘人先後逃竄到花山及洛寧的建口、桃花等地。3月18日夜,部隊再次包圍了這股土匪,匪大隊長馬清法等以下70餘人被擊斃,餘400餘名匪眾被俘。為了嚴懲這些匪首,嵩縣人民政府召開了公審大會,將犯罪匪首當場處決。嚴懲了製造“陶村事件”的匪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