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品牌策略上,为何不洋河系、双沟系并举丨思考

洋河,是白酒由弱而强、由小而大的经典案例。构成洋河成功与崛起的要素,简单说来可以是

  • 机制改革。濒临破产,给了洋河提供一次破釜沉舟式的混改机遇。引入上海经销商、公司高管作股东,奠定了机制基础,也形成了或是屹今为止最为合理的混改股权结构。这是充分条件。

  • 蓝色经典。凭借蓝色(视觉)、绵柔(口感)两大非常突出的差异化特征,杀出了重围。此是后来一切的物质基础。

  • 渠道模式。在蓝色经典成功之前,在渠道运作上,几乎所有的白酒企业的市场操作,都是以经销商主导为主。蓝色经典,改变了这种路径依赖,将市场运作全部揽在手中,要求经销商配合操作。 以厂家主导的皇*军模式(决策高效打执行战、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费用投入打不对称战、打点连线破面打布局战),打败了传统的以经销商主导的游击模式(厂商费用扯皮战、贪大求全均衡投入、商家你上厂家垫后、商家区域化决定布局上各自为政),这是洋河在华东板块能各个击破的原因。劲酒,是更早如此运作的。

  • 并购双沟。可能很多人会说,洋河2009年成功的IPO,是关键成功要素。其实不应该这样认为,成功上市最多是赢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上侧重以及让高管财富资本化。并购双沟,才是完成行业竞争格局上的 “致命一击” ,在川酒觉醒前,提前结束内战、省内一统天下,从此全国化提速、行业第三至今。

  • 雪藏双沟。出大多数人所料,原双沟酒厂旗下的苏酒、珍宝坊等品牌,销量近20亿,在并购之后均被雪藏、冷冻起来。至今天,已经少见这些品牌。

洋河品牌策略上,为何不洋河系、双沟系并举丨思考

洋河的营销团队执行力,业内是首屈一指,分条线、多品牌、多团队操作,料也不会比别人差。但是,执行力出众的洋河,为何要直接放弃了双沟的主要品牌及20亿存量呢?或者,通过换装、提价变向的冻结双沟低端品牌。

回过头来看,洋河是评估过双沟的主力品牌、渠道模式、与蓝色经典系列的竞合以及团队协作难易,综合的结论可能:洋河,只有一个中心,那就是蓝色经典

在短暂的磨合、并购碰撞之后,雪藏双沟品牌、边缘双沟团队,避免多线作战、避免产品内耗,可能是2010年之后洋河最无情、最正确、最重要的决策,没有之一。否则,洋河不是被人打败,而是被自己人干趴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