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贵与老臣,这些挑战省会的第二大城市!

建国初期,各省一般都把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设定为本省的省会。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省一些城市异军突起,经济上接近甚至赶超省会。这些新贵,自然是不服老臣的。有些省份,建国初省会就一家独大,今天的格局并未改变。如湖北武汉、陕西西安、四川成都、甘肃兰州、云南昆明、江西南昌。在中国历史上,汉朝、唐朝虽然都已长安为帝都,但洛阳也可称为陪都。明朝以北京为帝都,南京则是陪都。这种格局,是双龙戏珠,在各省也有很多这种情况。

新贵与老臣,这些挑战省会的第二大城市!

南京与徐州南京曾是帝都,现在是江苏省会,按理说在省内是不会有多少挑战的。江苏被长江分割为南北两个地理板块,南边有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苏州靠近上海,获得了南京没有的发展机会。人口苏州超越南京,GDP总量和人均GDP均已超过南京。如果比历史底蕴,苏州在春秋时期就是吴国都城,那时候还没有南京。即使放在全国,苏州都是很有名气的一个城市。

新贵与老臣,这些挑战省会的第二大城市!

新贵与老臣,这些挑战省会的第二大城市!

但真正对南京形成强大压力的,还不是苏州,而是来自苏北的徐州。徐州,处在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省交界处,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交汇城市。我们知道,江苏经济发达地区在苏南,山东在鲁东,安徽和河南的发达地区也不在徐州这个方向。徐州处在四个省经济较不发达地区中央,尴尬是尴尬,但这反而促成了徐州在这一地区的核心地位。徐州方言与河南山东接近,反而与南京话完全不同。徐州在春秋时代属宋国,到楚汉之交,项羽在这里(彭城)建都。徐州在汉朝是一个州的建制,徐州与扬州地位对等,南京属于扬州。汉唐宋元明清,徐州都是独立作为一个州或者省存在,范围横跨苏鲁豫皖四个省,只是到了今天,徐州取消了省的建制,这个地区被以上四省分割。如果恢复一个徐州省的话,徐州将是这一地区的核心城市,当然也是省会。

新贵与老臣,这些挑战省会的第二大城市!

济南与青岛明清两朝山东省的省会一直在济南。民国及建国后,省会还是济南。但是济南,一直受到质疑。不过最能挑战济南大哥地位的,不是淄博和潍坊,而拥有世界第七大港口的青岛。青岛、烟台、威海,这三个沿海城市,人均GDP都比济南要高,其中青岛总的GDP,是要远远超过济南的。青岛西海岸新区,经济总量紧随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位列第三,实在了不起!人口方面,青岛有800多万,济南只有600多万。大学方面,青岛有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足球大学等国字号大学,山东则只有山东大学等省内大学。历史方面,青岛即墨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齐国五都之一,而济南是齐国西部非核心地带。经济、人口、大学、历史,青岛全面超越济南,不服气的理由十分充足。

新贵与老臣,这些挑战省会的第二大城市!

郑州与洛阳郑州是河南省会,铁路交通是无敌的,陇海、京港、郑西、郑徐、京昆、京福铁路多方交汇郑州,它有亚洲最大的火车站。郑州依靠无与伦比的交通优势,坐实了河南省会。说起河南省,其实南阳并不属于这个地理板块,南阳与河南其他地方隔着伏牛山脉等山,地理上并非同一板块。南阳早在春秋战国就属于楚国,汉朝属于荆州,后面朝代延续这种格局。也就是说,南阳应该划归湖北管辖。

新贵与老臣,这些挑战省会的第二大城市!

新贵与老臣,这些挑战省会的第二大城市!

河南省历来的政治中心,是洛阳,这里是千年帝都,上百位帝王在此定鼎。洛阳城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谓“阳”,故名洛阳,又称洛邑、神都。洛阳盆地西靠秦岭,东临嵩岳,北依太行山,又据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历来有“八关都邑,八面环山,五水绕洛城”的说法,又得“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之名,"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称。三千年来,洛阳要么作为帝都存在,要么是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直到民国依然是河南的省会。

新贵与老臣,这些挑战省会的第二大城市!

福州与厦门、泉州福州是福建省会,历史上一直是福建这个版块的政治经济中心。这么看福州的地位无可撼动,但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和泉州动摇了福州的地位。厦门自郑成功在这里练兵便开始闻名于世,厦门是经济特区,对岸是台湾。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厦门想不发达都难。厦门人均DDP超越福州是板上钉钉,厦门大学在全国可排前几位,作为旅游城市,厦门的风景是非常优美独特的。在全国的名气来说,厦门无疑已超越福州。

新贵与老臣,这些挑战省会的第二大城市!

新贵与老臣,这些挑战省会的第二大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