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爲何腰痛從腹部施針?

腰痛,在腹部下針?對的,別不相信。羊城晚報記者在廣東省中醫院傳統療法科就看到陳秀華教授用獨門“飛針”針向腹部穴位。忍不住問:不是“頭痛醫頭,腰痛醫腰”嗎?這腰痛,為何卻從腹部治起?

都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為何腰痛從腹部施針?

腰痛多是久坐久臥引起的

《素問•宣明五氣》: “五勞所傷: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

其實,“避免久坐”的道理人盡皆知,為什麼久坐疼痛,久坐傷的是哪塊肌肉,卻很少人知道。陳秀華解釋,中醫認為肌肉由脾所主,只有適度運動才能使脾氣健旺,肌肉益健。若久坐不動,則脾運受困,肌肉失其充養而傷肉。

“長期匍匐在桌前的上班族,休息時往往會採用‘葛優躺’。”陳秀華說,“這個坐姿偶爾坐一下放鬆下也無妨,但不宜在軟沙發上這樣久坐,因為這是一個半躺的姿勢。”中醫說“久臥傷氣”,經常採用這種懶散的坐姿,人體的“氣”將受損,會出現越坐越不想動的狀態,感覺“說不出為什麼就是覺得不舒服”的亞健康症狀。

所以,腰痛是各位久坐族逃不掉的“堪”,最怕的是反覆發作,久治不愈。所以,建議腰痛患者第一步就是做檢查,排除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退行性變、椎管狹窄、脊柱側彎等腰椎器質性病變。

四種腰痛,你是哪一種?

在西醫看來,腰痛是不同原因造成的腰部骨骼和軟組織損傷所引起的常見臨床症狀,以腰部疼痛,活動受限為主要表現。排除器質性病變外,中醫認為腰痛多因風、寒、溼三氣交結,合而成痺,閉阻經絡而致,屬於“痺症”範疇,需活血化瘀、疏通經絡。

陳秀華解釋,中醫將腰痛分為四型,分別為寒溼腰痛、溼熱腰痛、瘀血腰痛、腎虛腰痛,每種類型腰痛的表現不同——

寒溼腰痛:受風寒侵襲引起,痛感為局部(腰部偏上)疼痛,表現為冷痛,陰雨天加重。

溼熱腰痛:腰痛,痛處灼熱感,熱天或雨天加重,活動後可減輕,小便短赤。

瘀血腰痛:腰肌勞損或扭傷引起局部瘀血以及氣血運行不暢而導致血瘀性腰痛,這種腰痛也比較常見,痛感表現為局部刺痛和針扎樣痛。

腎虛腰痛

:腎虛腰痛是女性最常見的腰痛。它的痛感為整個腰部綿綿作痛、隱痛,痠軟無力。最常見的是腎陽虛引起的腰痛,表現為腰部冷痛、腰膝痠軟無力。女性每月月經失血過多,同時孕育、生產都會損傷腎氣。生育過孩子以及反覆人工流產的女性比較容易出現此類腰痛。

腹針療法,專門針對痛症

對於不同證型的腰痛,對症的針灸治療可起到祛瘀通絡、溫經散寒的作用。不是單純的“頭痛醫頭、腰痛治腰”的方法。

但為何治療腰痛,在腹部而不是在腰上用針呢?陳秀華解釋,因為腹部有個“先天經絡”。中醫稱肚臍為神闕穴,先天經絡是以神闕為核心的全身最早的調控系統。人的五臟六腑除心、肺二髒以外,均居於腹腔內;同時,心與小腸、肺與大腸相表裡。故五臟六腑的經絡都與腹部相連。在臍周半徑約15-18釐米的範圍內取穴,並淺層針刺,患者就不會有痠麻脹痛的感覺。

所以,在腹部施針,以任脈來調理督脈,既可以疏通經絡氣血,又可以調整臟腑功能;近可及臟腑,遠可及頭、面和四肢末端。“只有按照正確的針灸方法實施,腰痛才能得以緩解,若手法不當或會加重病情。”陳秀華提醒,“並非所有腰痛患者都適合針灸治療腰痛,像腰椎和骨關節急性感染、結核、腫瘤患者應該專科診療,不能一味針灸盲目治療。”

陳秀華出診時間

都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為何腰痛從腹部施針?

都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為何腰痛從腹部施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