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战:战国时期双方投入总兵力达到百万上下的大会战有哪些?

温馨提示

本头条号专注于历史、国学、古典文化艺术相关内容,定期会推出不同系列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点击右上方红色按钮关注,方便阅读后续更多精彩内容。

中国古典战争时代的用兵规模,在春秋、战国、秦帝国三大时代,呈现出不断扩大的历史趋势。《孙子兵法》相应的文章中关于战争规模也有所提及,比如《作战篇》云:“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用间篇》云:“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不能操事者七十万家。”这也就意味着,春秋中期的用兵规模,已经达到了出兵10万,须以70万户民众作为后勤保障的空前水平。

然而,到了战国中后期,七大战国之间相互兼并攻伐,战争规模已发展到百万规模的大会战,下面我们就一起盘点下,这些超大型会战主要有哪些?

大会战:战国时期双方投入总兵力达到百万上下的大会战有哪些?

古代战争

1.伊阙之战

周赧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93年,秦国为打开东进中原通道,以白起为统帅的秦军,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之地与魏韩联军对阵。白起针对韩、魏两军互相观望,不愿率先出击的弱点,决定采取避实就虚,各个击破的策略,具体实施方略是:以少量兵力牵制联军的主力韩军,然后又以秦军主力猛攻较弱的魏军。

会战的结果是,秦军大获全胜,斩首24万,攻占伊阙,夺取魏城数座以及安邑以东大部分地区,魏、韩两国被迫割地求和。此战之后,韩国精锐损失殆尽,秦国也一举扫平了东进之路。

这次大战,双方三国,几乎都是以举国兵力参战,同时以斩首24万联军作为参考,韩魏联军的总兵力至少应在60万以上,而秦军参战兵力自然也不会过低,据历史专家分析,至少也在40万到50万之间。总体来说,两军参战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百万。这次会战是战国时代第一次聚百万兵力的超大型会战。

2.五国破齐之战

公元前284年到公元前279年,燕国名将乐毅统帅燕、秦、赵、韩、魏五国联军联合攻齐。此次攻齐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级济西之战,以燕国为轴心的五国联军,对阵齐国主力大军,由于齐湣王骄傲自恃,忘乎所以,加之齐军连年征战,士气低落,济西之战被联军大败,齐湣王最后被杀。第二阶段,济西之战结束后,联军撤走,燕军独立进攻齐国腹地,连下70余座城池,齐国几乎灭亡。

此战,五国联军的总兵力超过了80万,齐军应战兵力当在50万上下,双方参战总兵力远远超过了百万。

3.长平之战

周赧王五十三年到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因争夺战略要地上党郡而起,随之展开了两国之间的战略大决战。这次大战,历经三年对峙,最终赵军大败,40多万赵国降兵被秦军坑杀。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几乎奄奄一息。

这次大会战,秦赵两国举全国之兵决战,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远远超过百万之众,若连带计算双方的后援民力,全部战区容纳的总人数,至少在500万到600万之间。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大会战:战国时期双方投入总兵力达到百万上下的大会战有哪些?

战神白起

4.燕国攻赵之战

公元前251年,燕王喜派国相栗富出使赵国,并订立友好盟约。栗富回国之后报告燕王喜:赵国国内年轻力壮的人都在长平战死了,他们的孩子还没有长大,可以进攻赵国。最后燕王喜接受了这一建议,燕国集中全部兵力分两路进攻赵国,总兵力达60万。赵国随即分两路应战,兵力至少也在40万,双方的总兵力也超过了百万。

此战,燕军大败,此后再无大规模攻赵战事。此处顺便说一句,赵国可是燕国西面挡住秦国进攻的屏障,可是燕国老是在赵国后面捅刀子,而且每次都战败了,此举实在不解。

5.秦灭赵之战

公元前229年,秦国发动了灭赵之战。此战,秦军以王翦为统帅,出动了40多万大军。而赵国也以李牧为统帅,举兵50余万应战。双方投入的总兵力大体也超过了百万。双方在太行山地区的井陉关相持年余,最后秦军使用反间计,离间李牧和赵王之间的关系,李牧蒙冤被杀,赵军不久后战败,赵国灭亡。

6.秦灭燕之战

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失败,秦王政大怒,随即在公元前226年,秦国发动灭燕之战。此战,秦国以王翦为统帅,出兵40余万。而燕国与赵国的流亡政权代国结成了军事同盟,两国组成了50多万联军应战。双方的总兵力,应当也在百万上下。

此战的最后结果:燕代联军大败,燕国实际灭亡。

大会战:战国时期双方投入总兵力达到百万上下的大会战有哪些?

大军出征

7.秦第一次灭楚之战

公元前225年,秦国发动了第一次灭楚之战。此战之前的军事会议,秦王政没有采纳王翦需要60万大军灭楚的建议,而是启用了新锐将领李信,出兵20余万南下。而楚军则以名将项燕为统帅,出动了40多万大军应战。双方的总兵力预计在70多万。

此战的结果,秦军大败,被楚军追击七天七夜,死伤数十万之众,战死七都尉(秦军中级将领),秦国举国震惊,秦王震怒。此次大会战,是秦统一中国进程中唯一一次重大失败,是山东六国末期抗秦战争中最大的一次胜利,具有较大的历史影响。

8.秦第二次灭楚之战

第一次灭楚之战失败后,秦王政意识到自己的决策失误,立即亲自前往王翦的隐居处,请求王翦再次出山。公元前224年,秦国第二次发动灭楚之战。此战,秦军以王翦为统帅,出动60多万大军南下,抵达淮水流域。楚军仍然以项燕为统帅,同样出动了60余万大军应战。双方的总兵力,远远超过了百万。若连带双方的后援民力,淮水两岸战区容纳的涉战人数,将近或者超过了1000万。

此战的最终结果,双方相持一年余,楚军大败,名将项燕兵败自杀,楚国最终灭亡。

这8次超大型会战,都是典型的战国大会战。

参考材料

《史记》

《孙子兵法》

《战国策》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