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心智越成熟的人越少晒生活?

吉米9999999


如果以朋友圈晒生活来说的话,某种程度上说,心智成熟的人确实会比较少的晒自己的生活,因为真正心智很成熟的人会认为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其实自己知道就行,没有必要发布在朋友圈这种越来越具有公共属性的一个地方,就像你很少会在微博这些地方发布一些个人的一些生活信息,因为这就意味着你在暴露更多的个人隐私的东西。除非你是一个明星,需要靠不断的展示自己的生活为卖点的群体。

当然现在还要区分一些不同的情况,因为有的人他的朋友圈或微信更多的功能是用于工作,而有的人完全是用于个人生活层面的使用,所以不同的定位会有不同的朋友圈晒生活的表现。 比如我在微信朋友圈上,因为我会认为微信是我的工作属性很强的场域,所以我很少发布跟个人生活有关的一些信息,基本上都是探讨公共话题以及工作上的一些新动态、消息。

所以有些在微信的一些朋友或者同学会认为,我发的这些朋友圈都很无趣,或者是整天都在天上飘着,因为他们更多的是发一些吃吃喝喝、晒娃等等生活层面的,造成我们看起来像两个世界的群体。

但是我有一个小号,基本上就是发家庭的一些情况以及个人的一些信息,因为这个小号基本上就是只有亲属在共同使用交流的一个号,所以基本上没有任何公共话题和工作上的消息。这就属于严格区分,公域和私域的一种做法。

不过总的来说,我还是建议大家在微博、朋友圈这类现在具有公共属性的媒介空间或者平台上,尽量少发个人生活方面的一些信息,因为就会涉及到暴露个人隐私和个人生活轨迹的一些信息,有可能会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尤其是对以后个人的被人肉搜索提供了更多的信息量,其实很多被人肉的受害者,其信息很大一部分都是自己在无意识中主动发布的。


张天潘


要看晒什么,心智成熟只是不会晒大多数人所理解的生活。你在晒今晚食堂多加的一个鸡腿,可能他会晒今天多读的一本好书。你在晒你娃娃的九连拍大头照,他在晒瑞典的欧若拉极光。对于可分享的喜悦,你们有完全不同的定义和标准。

也有些心智成熟的人明白,别人的生活,99%与自己毫无关系。自己的生活,也与99%的人毫无关系。而对线上的虚荣的存在感,他们毫不在意。而对于潜在的风险,他们心存敬畏。

隔三差五的,我们就会看到一些因为社交网络失言的人,因为过于爱表现自己的私生活惹祸上身。近的有崔顺实女儿,远的有郭美美,前两天还有被官员宴请穿山甲而被曝光的考察团,这是本身就有问题的。那因为炫富惹人嫉妒和仇恨的,又是不胜枚举。相比收益,这风险实在太不值得冒了。

陪家人,做事业,永远是生命最本质的事情,沉迷社交圈而忽略真实生活的人,更多的是麻痹自己,沉醉在美图秀秀下的生活里自欺欺人。也有纯爱分享,不图反馈的,每天晒些花花草草,猫猫狗狗的,而不是为了“作秀”而晒,这样的人即使动态较多,也不意味着心智不成熟。唯独那些将各种鸡零狗碎往朋友圈里放的人,哗众取宠,却像个小丑引人偷笑。

如果你真的想用朋友圈去记录自己的生活,那么你最好学会分组和只自己可见。只有一些大家喜闻乐见,或者你有强烈的传达需求的东西才建议展示给大家看。现在的信息已经够冗杂了,我们都一起努力让这个世界简单点,不好吗?


弹球小姐Lydia


这个问题,我不能百分之一百地肯定,但至少在我的认知中是百分之九十九。因为我的朋友圈里很少看到我的上司、老师、朋友中的成功人士、同学中混得特别好的人晒生活,偶尔有那么一张两张,也很少有文字说明,仅仅只是个风景图片而已。

有句话叫缺什么就会炫耀什么,也许一天到晚累得要死,偶尔休个假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你去了哪里,吃了什么美食,喝了什么美酒。也许心中怅然若失毫无方向,才会想到在朋友圈里发几张美照,说几句牢骚话,看看有谁关注着你,有谁会点个赞,评个语,寻找一点存在感。

个人认为天天发朋友圈轰炸式刷屏的人有三种:

1)想炫耀一下,证明自己活得很好,很高大上的人

2)做微商或直销保险之类的人,想通过朋友圈引起人们注意,从而发现客户的人

3)内心空虚寂寞冷,想引起人关注,寻求倾诉对象的人

如果不是这三种,我实在想不出来成天晒生活有什么意义。平时时间安排非常紧凑,工作井井有条,人生目标非常明确的人,根本没有时间晒生活,也没有必要晒啊!

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他的生活幸福不幸福,他心中有数,也知道如何把生活经营得有声有色,完全不必要在人前显摆,也不需要向人证明什么,一切都在他掌控之中。

所以不是晒生活的人全部心智不成熟,只是心智成熟的人很少会想到晒生活,偶尔一次两次也是特殊情况。因为心智成熟的人明白,自己生活的好坏,与99%的人都是毫无关系的,自己的幸福有否,也不需要靠别人的点赞来决定!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心智成熟的人,一定是内心强大的人,即使他经常晒生活的照片,你都感觉和别人不一样!

人之所以比动物高贵,首先是因为人具有理性思考的能力,其次就是人拥有自由意志。也就是说,对于外界发生的种种事情,我们始终有权选择自己的态度、看法和反应。如果是巴甫洛夫实验室里的那条狗,一看见肉骨头,唯一的反应只能是流哈喇子,可作为一个人,我们可以摆脱外在环境的支配,超越条件反射的动物本能,自由决定我们的反应和行为。

作为一个人,面对别人指责或谩骂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从容面对、理智化解,而不是暴跳如雷或大打出手,在朋友圈里各种发牢骚;作为一个人,当你开车要去接女朋友却被堵得不可动弹的时候,你可以选择放松、深呼吸,给女朋友打一个电话,而不是在朋友圈抱怨、诅咒和拼命按喇叭;作为一个人,当股市熊途漫漫、市值严重缩水的时候,你也可以选择翻开巴菲特的书把“长期持有、价值投资”这八个字当成解脱痛苦的心灵咒语,每天念上一千遍,然后静静等待牛市的到来,而不是选择割腕自杀。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们活在这世上,既控制不了别人的嘴,也控制不了红绿灯,更控制不了股市涨跌,但是无论何时,我们都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所以,“不动心”绝不是儒家圣贤的思想专利,而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修炼的人生功课。

所以心智成熟的人,你很少在社交圈里看到他情绪化的东西!

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践行佛法、用生命去体证生命本质的智者。

从童真入道、闭关证道,到建寺安僧、讲经说法,六度万行,历经了三十余年,找到了一条能让人类证悟本源的解脱之道。

本着普度众生的使命,将一生心血《东华禅》无私付予芸芸众生,殷切期望天下苍生通过学修《东华禅》融通人生四大关系:我与家庭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我与国家的关系,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


东华禅寺


以我身边的人为参照,很少晒生活可能是因为心智成熟,也可能是因为太没有主见格局被生活遗弃。

第一,心智成熟的人很少晒生活。这点我个人是认同的,作为一个80后,我遇到的领导或者朋友中有不少心智成熟的,他们做事有目标,分析事件逻辑清晰有条理,情商高会办事。他们很少晒生活,不管是朋友圈还是QQ空间,甚至他们身边的朋友都很少爆料关于他们的新鲜事儿。

他们就像我看过的一本书《遥远的救世主》里的主人公丁元英。丁元英柏林大学经济学硕士,就职过很多国际知名企业。刚开始善于言谈,表现自己,后来慢慢的沉默少言,但周围的人对他的评价是“鬼才”。通过丁元英,我个人觉得那些心智成熟的人很少晒生活是有原因的。

1、这些人思维跟平常人不一样,他们说鬼话,办鬼事。简单的说,就是他们做的事,其他人不理解或者琢磨不透,他们也没必要跟没有相同观点思想层次的人分享。就像尼采说过的“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2、这些人除了阐明事件或事物的道理外,更会扒拉铜板,扒拉灵魂。有些人听了会受益匪浅,有些人觉得是危言耸听,所以对引起事端的言谈,他们渐渐的觉得没有必要,所以也不再说什么。

3、他们不晒生活,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自己的圈子。对那些心智成熟的人来说,他们在自己的圈子里分享看法和观点,同层次的人探讨,发现更多角度,挖掘冰山下面的部分。而像我一样的在这个圈子外的人,只看了他们很少晒生活的表面。

对于这些人,希望我们遇到了就好好珍惜,因为可能他们的某一句话会点亮你我,为未来看一扇窗,打通进入另一个世界的门。同时,自己也应该开阔眼界,努力跟上脚步。

第二,没主见或格局的人被生活所抛弃。我觉得,这样的人我们基本上都见过。

1、这类人分享的东西或发表的动态,没有主见或者精神,看完后没什么营养,时间长了大家都不愿意看到这样,所幸就屏蔽他们。因为现在朋友太多,不可能每个人都照顾到。

2、没主见的人,他们晒生活更可能是想得到大家的认同,看到大家点赞、评论等关注他们。如果很少有人甚至没有人互动,他们自己就知道自己在朋友中的分量,所以会因为自卑甚至自暴自弃不再晒生活。

对于这类人,希望能够认识自己,多读书、多探索、多认识更多的世界,也会慢慢的改变现状,变得自信。

至于剩下的经常晒生活的,他们更多集中在90后,喜欢生活,对生活有激情,有向往、有想法,这类人我为他们点赞。是他们让我的生活变得更有趣,更多彩。

——以上内容来自和信机器猫


和信


我认为是的,比较同意题目中的这种说法。因为最近很多人的朋友圈里面的内容真的是太乏味了,大同小异,千篇一律。不是被一堆微商的广告所充斥着,就是同事或者朋友之间的各种炫耀,自拍,有一点小成绩就恨不得把朋友圈所有的人都通知到。

其实之前也回答过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是现在的朋友圈为什么很多人都不在点赞。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深有体会。对于那些不愿意点赞的朋友圈内容,我想主要是出于两点原因:一个是觉得他的内容不值得我点赞,没有给我带来什么价值。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个人成天发这些炫耀,自我陶醉的一些东西,让人看得已经麻木了。



其实有时候发朋友圈也是自己不够自信或者自卑的一种表现

举个例子吧,大家有没有发现,如果是一个普通人,稍有一点小成绩就会发个朋友圈。比如今天参加了个大型会议啦。得了一个什么样的奖状了啦,出国旅游了等。对于这些事情她一定会发朋友圈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些事情不是他平时经常会遇到或者经常做的,所以需要发个朋友圈稍稍显摆一下。

但是假如他是一个职位比较高,或者说是个所谓的成功人士吧!他经常开会,天天出入各大高级酒店或者高级会议中心,出国出差也是家常便饭,我想他就不会天天往朋友圈发这些内容了,因为这对于他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有时候发朋友圈也是一种自卑或者不自信的表现。因为我们是想通过朋友圈来让别人看到自己现在的一些小成绩。目的是想得到别人的认可,或者让别人觉得自己混的还不错。其实这恰恰是自己不够自信和成熟的一种表现。因为如果你真的混的很不错,你就不需要发朋友圈了。因为你已经不需要别人对你有任何的评价,也不需要别人对你的认可。

所以以后发朋友圈要适可而止,发的内容一定要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这样别人才会愿意看你发的东西,也自然而然会关注到你。少发一些没有意义,过分自恋和炫耀的东西,因为这是一把双刃剑,弄不好有可能会让别人对你产生厌烦哦。


任律师工作室


认同题主,不全如此,但基本是这个情况。

看多了朋友圈,你就会发现有这么几类人:

1.从不发朋友圈。

2.很少发朋友圈。

3.频繁发朋友圈。

其中,频繁发朋友圈的人,又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发工作内容;一类发生活内容。

细心观察一下,不难发现:

第1、2类人生活中比较低调、沉稳;第3类中发生活内容的相对浮躁;发工作内容的,基本也属于前两类人的类型,只不过事业心、进取心更重一些,但这不代表前2类人事业心、进取心不重。而第3类人在生活中多数发展平平,也没有太高的目标和追求,比较安于现状;或者想改变现状,但是思维水平、行动力并不强,整体实力偏弱,比较茫然。

还有一种从不发朋友圈的人,是性格比较小众的人,心智不一定成熟,但是也比较低调。

频繁晒圈的人,潜意识中是希望获得别人关注、赞赏或艳羡的人。

因为晒的图一般都是品质生活,各种高大上,或者自己取得的一些成绩,各种PS加效果,很多未必是常态,但晒出来,就好像他处于这样的生活氛围里,给他带来极大的满足感。这种人的生活其实是不够美满的,甚至是空虚的,所以时刻想要博关注,想要获得别人认可。

还有一些在感情上失意的人,非常喜欢晒生活,其实是想获得异性或心上人的关注,是在变相的推销自己;或者是在强调自己的情感生活如意,其实并不尽然。

总之,这一类频繁晒圈的人,在那些不晒的人眼中,很多都是看个热闹,甚至是笑话。因为你晒得越多,你的状态、个人情况就泄露得越多。明眼人看得很清楚,当事人却不明白。你自为以高大上,其实外表的缺陷、勉强为之的高姿态、难得享用的兴趣,都一一暴露在别人的目光之下。这,有时显得很滑稽。

不晒圈的人,生活不一定比晒的人差,也许好很多,但是他们有更多的事要忙。工作、家人、学习,健身,而且他们大多根本不在意别人的评价,认为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相对而言,他们的生活更充实,他们的心智也更成熟。

那些只晒工作的人,比如微商、公司职员或主管,其实是更有目标的人,看起来频繁在晒,其实人生目标明确,那就是赚钱升职走上人生巅峰,他们的进取意识更强,生活态度更为现实,同样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可以说生存第一。

曾经有个问题“真文艺与伪文艺的区别”,其实在我看来,就是“晒与不晒”。

还有一类朋友,晒朋友圈从不P图,晒得也不多,这类朋友活得随性,自我,为数不多,也是内心强大之人。

其实,无论你晒不晒朋友圈,晒些什么内容,你朋友圈子里的人,都会对你建立一种早已有之的印象。毕竟你们曾经是朋友,算是彼此了解底细的人。

谁过得好不好,生活品质高不高,人生有没有追求,事业有没有发展,大家都清楚,再晒也是那么回事,而且很多晒得频繁的,直接会被人屏蔽。

所以,我想说,晒不晒都是一样的,晒不如不晒或少晒。


南京男科医生陈鸿


我看前面的答题,多对此题设定的“心智成熟”与“少发朋友圈”的正关系表示赞同,根据无非是对自己朋友圈的观察。比如“我的上司”或“某成功人物”极少发朋友圈,即使发朋友圈,也只是发几张图片,配以少数几个文字等等。

看了这样的“分析”,我觉得我的心智好不成熟!因为我经常发朋友圈,而且每次转发,都要配以或长或短的评论文字。

我真的心智不成熟吗?我当然是不承认的啦😊!我是研究历史的,经常写新闻评论,如果心智不成熟,今日头条的六万多粉丝,岂不是上当啦?上当也不对啊,能“忽悠”这么多人,心智简直太熟了,都熟烂了!

上图为我昨日发的朋友圈。这是生活类的,在我发的朋友圈内容里,转发我感兴趣的文章居多,生活及日常类的较少,大致比例约为六比一。

事实上,我朋友圈里的“朋友”,一千多人,成分复杂,许多人根本是不认得的。所谓“朋友圈”就是个社交平台,这与微信社交工具的本质是相关的。想一想,我发布个人生活的动态,而看到这个动态的人,其实多数和你不熟,是否有点滑稽?但转而思之,既然大家在一个朋友圈里,总有一个“朋友”的名分;而且微信与同为社交工具的微博不同,它总要有一个“加好友”的动作(还要得到你的认可和接收),那么即便不熟,也是存在某种关系的。过去大家在微博上晒动态、发议论、写文章、转图文,为啥没人说他们“心智不成熟”呢?微博上的粉丝,那才真的不认得呢!

许多人在微博上“晒”的习惯,简直像中了邪、陷入痴迷状态了;那些大V是怎么来的,就是每天在微博上坚持发文发图发动态发出来的!为啥没人说他们心智不成熟?一个鹿晗宣布女朋友,几万人转发,到底是谁更不成熟些?鹿晗发了朋友圈没有?呵呵,有趣!

如果微博和微信(合称“双微”)有什么本质区别,那就是微信用户不显示粉丝,你看不到朋友圈里某条动态有多少人点赞和评论,除非你们有共同的好友;也就是说,微信比微博更封闭一些,私密性更强一些。比如,你可以随意关注某个明星,你却无法得到这位明星的微信号。

另外,就是微信里文章容易转发,而生活动态不易转发(只是点赞方便),所以那些喜欢晒日常的,更愿意在微博上晒,好比明星,一晒则有千万人转发评论,何其得意有趣!

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在微信上晒与微博上晒,没有太大的区别。好比我,经常把同样一条内容,同时在微信、微博和今日头条的微头条上晒出来。



(这是我刚刚完成的一部中篇小说,这一条与我的写作有关,我同时在微信微博和微头条晒出来,等于给读者发了个通告)

微博与微信在匿名性上存在很大不同,决定了在两微发文的不同心理。

微博是开放性的,博主是相对匿名的(仅仅是相对),它的传播对象,主要是“粉丝”和其他微博用户;而微信的匿名性和隐秘性就不那么强,“好友”中有许多关系人,比如领导、同事、朋友、亲人、顾客等。那些微信朋友圈只有几十上百人的,“朋友”的亲友特征尤其明显。由于传播对象不同,人们在微信发文时,就会情不自禁的有所顾忌,于是不大爱(或敢于)在微信朋友圈“说话”。他们得考虑到朋友圈被熟人看到后造成的影响,比如同事领导怎么看?对亲人,则觉得不好意思(所以许多人喜欢屏蔽自己的父母)。

我朋友圈里有一些担任各级领导干部或事业有成者,他们的朋友圈确实很少,而且内容单调,主要都是与其工作内容有关的文章转发,配文也确实只是不多几个字。有的甚至从来不发朋友圈,但你通过微信和他说话,他马上回复,说明他们只是不发或少发朋友圈,而不是不看微信。

这些人我多数都是了解的,有些还是很好的朋友,我了解他们的性格,也知道他们的“心智”和我在一条线上——虽然我较为频繁的发朋友圈,他们却很少发,甚至不发。哈哈!

他们不发,不是他们心智太过成熟,而是正因为微信朋友圈的特殊性,他们必须慎言!朋友圈里不只是朋友,朋友圈关系复杂(甚至可能还隐藏着随时截图抓人小辫子的坏人),朋友圈也是公共空间,他们不方便“多说话”。

这与他们的身份有关,而与其心智无关。



(这也是昨天我发的朋友圈,瞧瞧,我心智多不成熟!)

那为什么我那么“话唠”?一是因为我有强烈的发声欲望,也就是表达欲,喜欢抒发情感,这对我是真性情!(如上图)我在悟空问答积极答题,也是一种抒发和表达的途径。像我这种性格的人,喜欢为人所知(那些在微博上频繁发文的人,何尝不是如此?)所以晒成了积极分子。

而人人都有真性情,但为什么有人不发,而我能发?则由于二:我不受发声的身份限制。

我的身份是作家和学者,发声比许多职业的人要自由得多,而且运笔如飞,发朋友圈较为自如,不自觉就“发多了”。我经常在转发文章时,对一些社会现象、一些历史问题,直率地发表意见,而少有顾忌(只是注意避免触碰一些红线),这是职业赋予我的自由条件。

试想,如果某人是一位领导干部,或一名党员,他们的言责就要重的多,对他们“晒”或“说话”形成制约。但私底下,我和这些朋友交往,谈笑风生,还是很“有味”的,他们话实际上一点都不少。只是不敢对“你”说。

总之,发微信朋友圈多少,或是否在朋友圈晒生活,与一个人的心智是否成熟,没有直接的正相关,它主要与人的性格及其职业身份紧密相关。(皇帝不称朕答题)


皇帝不称朕


心智是指人的心灵智慧,是思维能力的汇总,包括了观察力、理解力、判断力、决策力、记忆力、想象力、推力能力等等。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会根据自己所具备的综合能力来执导自己的行为。


著名心理学家乔治·博瑞博士认为心智涵盖了三项综合能力且相互关联。依次:获得知识、应用知识、抽象推理。由于人们的心智成熟程度不同,所以一个人的相关的能力也有很大差异。心智成熟的人内心非常强大,自我情绪的管控非常到位,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迁,他们都依然拥有平静的心境。

人们喜欢被人仰视,渴望被人认同,社交软件上晒出自己生活中好的东西,把一些不好的事情深藏心底,认为自己这样做无可厚非别人也不能妄加议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人生态度,但是就心智成熟来说,这种行为并不可取,也许有人会反驳晒朋友圈、晒状态,是为了分享留住美好的东西,但是试问一下自己,一个人在晒各种美好的时候是否希望他人能给予赞同和羡慕呢?

分享是让他人能从中得到你所认为美好的物质,而晒美好却是显摆的另一个方式。

同样的角度,为什么一个人会把美好晒出来,却将不好的事情不展露给其他人呢,其实是自己内心的虚荣,有欲望想要别人羡慕自己,从别人赞美的行为中自我满足,总的来说有些人的晒更多的是虚伪的包装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但是往往过于看重别人的眼光,会让自己的生活蒙上一层虚伪的面纱,面纱之下的自己有苦难言。一个人如果内心承受的秘密或者不为人知的东西越多,那么他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晒美好可以,但是去隐藏自己的不快与痛苦,就会让自己的情绪越来越难掌控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赵小明心理团队 》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

赵小明丨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心伙伴


[QQ、朋友圈里那些人]

呻吟党:看了TA的朋友圈就知道啥叫负能量爆棚。

旅行党:别人在加班,她在拉格广场。

自拍自恋党:TA的朋友圈就是一个自拍相册。

拍饭党:逢吃必拍,见饭就照。

微商党:这个就不多说,大家都懂的。

工作狂党:我怀疑TA一定是加了老板了微信。

秀恩爱党:有想过单身狗的感受吗……

晒娃党:朋友圈里全是娃的照片。

那么最不能让你忍受的是朋友圈里的哪种人呢?据说女生最不能忍受整天P图自拍的自恋的女生;单身狗最不能忍受秀恩爱的;做微商的最不能忍同样做微商的;工作狂忙的最不能忍整天晒玩的晒吃的;没孩子的最不能忍受晒娃的。

眼下通讯如此发达,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没有变得更近。

在那个没有网络的年代,仓央嘉措有过这样的一句诗:“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有了朋友圈年代,这句诗变成了:“一个人需要发多少次朋友圈,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时代气息。

朋友圈也许离朋友越来越远了,现在的朋友圈就像是个丛林,这里有亲人、朋友、客户、代购、同学、炮友、前任、陌生人,它比社会更具真实感,更离奇的是身临其中,你会有一种置身舞台的感觉。

当你不发朋友圈时:你可以俯视整个舞台下的芸芸众生,看他们的喜怒哀乐,这里有夫妻吵架、闺蜜暗斗、同事争宠、争风吃醋的,更有炫富、秀恩爱,当然也有表达简单的快乐和日常生活,所有这一切都在你的眼皮底下直播,很多时候你无法参与,据说人们喜欢刷朋友圈是由“窥私欲”驱动的,因此“失语”是种常态,经常是千言万语不如点赞。

而当你发朋友圈时: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听说这种压力不亚于在新闻联播上接受采访,总觉得全世界都盯着自己,生怕有什么纰漏,如不顾全大局,形象便会玉石俱焚。什么时候我们变得如此战战兢兢?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像微商、代购、自拍自恋党、旅行党、晒娃党、拍饭党那样收发自如?但是其实他们也说不定压力山大呢?或者说他们也许是出于心理上某方面能得到慰藉呢?当然也有一种人不计下限,把朋友圈当垃圾桶,来释放情绪污染,来负能量,他们也坦荡的很。

看看自己是否已经进入了什么样的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