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所有走進她的男人都會愛上她,一生卻被蕭軍、端木蕻良背叛

蕭紅,東北流亡作家群裡的"木蘭花"與"浮萍草"

"人生為了什麼,才有這麼淒涼的夜。"——《呼蘭河傳》

蕭紅,原名張乃瑩,1911年6月1日,出生於黑龍江呼蘭縣的一個地主家庭。1942年1月22日中午11時,病逝於香港紅十字會設於聖士提反女校的臨時醫院。時年31歲。

蕭紅:所有走進她的男人都會愛上她,一生卻被蕭軍、端木蕻良背叛

蕭紅舊照

幼年的二重世界

"長大是長大了,而沒有好。可是從祖父那裡,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惡而外,還有溫暖和愛。所以我就向這"溫暖"和"愛"的方面,懷著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蕭紅

蕭紅的生父,張廷舉(1888—1959),字選三,畢業於黑龍江省立優級師範學堂,獲獎勵師範科舉人,中書科中書銜,先後在湯原、呼蘭等地任教並擔任地方教育官員。

可父親所獲得的的良好教育,並沒有讓他對自己的女兒表露出溫情的一面。據蕭紅自己的回憶:"父親常常為著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對待僕人,對待自己的兒女,以及對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樣的吝嗇而疏遠,甚至於無情。""九歲時,母親死去。父親也就更變了樣,偶然打碎了一隻杯子,他就要罵到使人發抖的程度。"

母親過早的缺席,父親的冰冷與吝嗇,讓幼年的蕭紅從兩位至親身上獲取的關愛實在有限,在這一方面,她是孤寂的。

蕭紅:所有走進她的男人都會愛上她,一生卻被蕭軍、端木蕻良背叛

蕭紅故居

但所幸,她還有位慈愛的祖父。自三歲起,她便與祖父進入後花園玩耍,其中所有的愉悅,不僅僅修飾了她暗淡的青春歲月,更是讓離家後的蕭紅仍舊報以深深懷念,給予她創作的力量。幼時祖父與後花園的形象不時出現在她的作品中

"祖父一天都在後園裡邊,我也跟著祖父在後園裡邊。祖父帶一個大草帽,我戴一個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我家滿院子是蒿草,蒿草上飛著許多蜻蜒,那蜻蜒是為著紅蓼花而來的。可是我偏偏喜歡捉它,捉累了就躺在蒿草裡邊睡著了。"《呼蘭河傳》

對她而言,祖父和後花園大約像是愛麗絲遇見的兔子先生和樹洞那邊的世界,讓她短暫的避開了現實世界的殘酷。

可時間永遠跑在人"長大以前",19歲,給她人生最多溫暖和愛的祖父病故了。隔年,因為求學與反抗包辦婚姻,她就逃出了父親的家庭。

再後面的11年,便一直是過著"流浪"的生活。

她有過家,有過丈夫,創作過名噪一時的文壇盛景,但她始終都在"流浪"。

文字場上的木蘭花

有人稱蕭紅為三十年代的文學洛神,的確如此。

她在現代文學史上展露過的驚豔色彩,直到今天都沒有淡褪。

她的正式創作,自1933年參加《國際協報》徵文開始,便一發不可收拾。

1933年4月18日,完成長篇紀實散文《棄兒》。此後,陸續創作了小說《腿上的繃帶》、《太太與西瓜》、《看風箏》等。同年10月3日,與蕭軍的小說、詩歌、散文合集《跋涉》自費在哈爾濱《五日畫報》印刷社出版,引起滿洲文壇注意,二人被譽為黑暗現實中兩顆閃閃發亮的明星。

1934年9月,蕭紅的《生死場》和蕭軍的《八月的鄉村》完稿。經由魯迅先生介紹、奔走、親自作序,1935年8月,《八月的鄉村》由上海容光書局出版;1935年12月,《生死場》以"奴隸叢書"的名義在上海出版,兩本書均在文壇上引起巨大轟動和強烈反響。

蕭紅、蕭軍,亦即"小小紅軍"的創作,迅速佔據並扛起了當時文壇的東北旗幟,成為東北流亡作家群最為炫目的兩張名片。

蕭紅:所有走進她的男人都會愛上她,一生卻被蕭軍、端木蕻良背叛

魯迅先生在《生死場》的序裡這樣評價蕭紅的文字:"敘事和寫景,勝於人物的描寫,然而東北人民的對於生的堅強,對於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

是的,蕭紅是文字場上的女將軍,是花木蘭。

從《生死場》開始,蕭紅找到並確立了自己的獨特視角--從女性生命價值本體來表現女性命運,從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中揭示觸目驚心的嚴酷現實。更重要的是,《生死場》表現了東北人民奮起抗日的英勇行為,發出了建立抗日救亡文學的先聲,蕭紅也因此贏得了"反帝愛國的女作家"稱號。

但《生死場》帶來的榮譽並沒有衝昏蕭紅的頭腦,她繼續日復一日的在文學田地上耕耘著。

無論散文、詩歌、小說,她都有所建樹。1938年參與創作的三幕話劇劇本《突擊》公演後,蕭紅與其他主創人員還受到了周恩來等領導人的接見。

蕭紅:所有走進她的男人都會愛上她,一生卻被蕭軍、端木蕻良背叛

而蕭紅的另一部重要作品,《呼蘭河傳》,茅盾先生在為其作序時,除去表達對伊人早逝的惋惜,對其作品成就也是評價甚高:

"要點不在《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而在於它這"不像"之外,還有些別的東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說更為"誘人"些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直到今天,《呼蘭河傳》的某些篇目也不時出現在語文教材當中,可見其魅力深遠。

情感世界裡的浮萍草

古人認為,浮萍是楊花落水以後變的。

正如在枝頭為楊花時被風掌控,落下後隨水逐波。

無論在張家時,還是逃離以後,蕭紅一生的戀情從未完全由自己主宰過。

蕭紅:所有走進她的男人都會愛上她,一生卻被蕭軍、端木蕻良背叛

電影《蕭紅》劇照

在小宋佳主演的傳記電影《蕭紅》裡,對於蕭紅的情感經歷,有這樣的描述:"所有走進她的男人都會愛上她,哪怕她貧病交加、身懷六甲、生命垂危,因為她是一種很強大的真實,她裸露著,不是身體而是靈魂。"

就某部分而言,是確有其事的,蕭軍、端木蕻(音同洪)良都是在她懷孕時愛上了她,駱賓基在她生命垂危時陪伴她度過了最後的時光。

但就所有的交往而言,這樣的描述誇大了她的魅力,畢竟,客觀來看,蕭紅一生中的數次戀情都以慘淡收場。

20歲從張家逃走,是為了反抗包辦婚姻,投向意中人陸哲舜的懷抱,但陸哲舜最後向家庭妥協,拋下她一走了之。

幾番波折,受困於生活,她不得不再次與包辦對象汪恩甲交往。可汪恩甲也拋棄了她,在她懷孕的時候,並遺留下旅館600元的債務,陷她於被賣到低等妓院的困境。

蕭紅:所有走進她的男人都會愛上她,一生卻被蕭軍、端木蕻良背叛

左起:黃源、蕭軍、蕭紅

而後蕭軍的到訪照亮了彼時黑暗的處境,二人迅速陷入熱戀。蕭紅以為她遇上了可以託付一生的人,因為蕭軍不僅於情感上給她溫暖,在創作上也予她以啟迪。蕭紅的重要作品《生死場》便是二人在青島度過的快樂時光裡寫就的,而蕭紅最後在遺囑裡也將《生死場》的版權託付給了蕭軍以示對那段時光的懷念。但蕭軍最終也離開了她,因為忍受不了蕭軍的背叛,是她正式提出的分手。

1932年7月至1938年4月,不過6年。

這對蕭紅是個巨大的打擊,她在詩歌《苦杯》中這樣寫道:

"往日的愛人,

為我遮避暴風雨,

而今他變成暴風雨了!

讓我怎樣來抵抗?"

或許是急於擺脫與蕭軍分手帶來的傷痛,1938年5月,她與端木蕻良舉行婚禮。但其後在武漢淪陷時的表現讓她心寒,而居留香港時,當看到彌留之際身邊僅有駱賓基一人時,滿心淒涼的她終於悲憤的寫道:

"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得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你看,她每段新戀情的開始總在絕對被動的情況下出現,如此的倉皇狼狽,

蕭紅:所有走進她的男人都會愛上她,一生卻被蕭軍、端木蕻良背叛

電影《黃金時代》海報

以致於在蕭紅的又一部傳記電影《黃金時代》裡,魯迅先生的妻子許廣平先生對她

作出了這樣一個評價:

"蕭紅先生,文章上相當英武,但在處理問題時,感情勝於理智。"

何人繪得蕭紅影,望斷青天一縷霞

為什麼落了個一世漂泊?

蕭紅曾試圖挖掘、尋找出導致自己一生不幸的源泉,最後將一切厄運的出現都歸結為她生而為女人:

"這個社會,蕭軍、端木、還有日本人的飛機炸彈,不管是誰……都是我的命運不好。我為什麼生下來就是一個女人呢……"

雖然結論的正誤有待商榷,但當時女性地位的有待提高是顯而易見的。而對女性意識的探討也使得她另一個允當的見解值得借鑑: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邊的累贅又是笨重的!女性有著過多的自我犧牲精神。這不是勇敢,倒是怯懦,是在長期的無助的犧牲狀態中養成的自甘犧牲的惰性。"

這類見解在蕭紅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身上也多有體現,但限於筆墨,不再贅述。

蕭紅:所有走進她的男人都會愛上她,一生卻被蕭軍、端木蕻良背叛

電影《黃金時代》海報

蕭紅的後事由端木蕻良處理,限於當時條件,一半的骨灰埋於香港淺水灣,另一半秘密地埋葬在聖士提反女校土崖的一棵樹下。1957年8月,蕭紅在香港淺水灣的骨灰被遷回廣州銀河革命公墓安葬;後者則由於時間太久,地貌變化太大,無從辨認,下落不明。

文章最後,借用1944年詩人戴望舒的《蕭紅墓前口占》,以示對蕭紅先生的敬仰:

"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

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

我等待著,長夜漫漫,

你卻臥聽著海濤閒話。"

註解:

(1)抗戰文學:時間上,狹義的抗戰文學是指1937年至1945年間的八年抗戰文學。1980年代以來,在重寫文學史的語境下,抗戰文學的文學史地位有所弱化,上限有所前移(延伸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或更早的"日據時期的臺灣新文學")。從內容說,抗戰文學的對立面是'漢奸文學',凡一切具有民族意識,直接、間接地反映了抗日戰爭,或對抗日戰爭起了一定助力的文學作品,都可以叫作抗戰文學。

(2)東北流亡作家群: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一群從東北流亡到關內的文學青年在左翼文學運動推動下共同自發地開始文學創作的群體。他們的作品反映了處於日寇鐵蹄下的東北人民的悲慘遭遇,表達了對侵略者的仇恨、對父老鄉親的懷念及早日收回國土的強烈願望。他們的作品具有粗獷宏大的風格,寫出了東北的風俗民情,顯示了濃郁的地方色彩。

(3)文中提及的蕭紅生平資料,主要來自蕭紅數字展館:http://xiaohong.dbw.cn/system/201301/102904.html

(4)文章作者為一往文學粉絲磨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