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被称千古一相,位极人臣,与赵高三次交手为何无一获胜?

李斯被称千古一相,位极人臣,与赵高三次交手为何无一获胜?

李斯被称千古一相,位极人臣,与赵高三次交手为何无一获胜?

李斯被称千古一相,位极人臣,与赵高三次交手为何无一获胜?

与其说李斯败给了赵高不如说李斯败给了他自己,首先李斯的权力很脆弱,在沙丘政变中他之所以轻而易举就上了赵高的贼船是因为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李斯出身低微,靠着自己的才华得到皇帝的赏识。李斯的权势来自于皇帝,一旦皇帝的宠信不在,李斯也就岌岌可危了,这一点和家族底蕴强大的蒙恬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他必须做出选择,哪怕是被迫的,正所谓骑虎难下,政治的道路没有暂停没有后退,只能往前。但可悲的是赵高在前进的路上等着他。

李斯被称千古一相,位极人臣,与赵高三次交手为何无一获胜?

沙丘政变,李斯在赵高的劝说下做出了一个改变中国历史、改变秦帝国国运也改变了自己最后的命运的决定:更改秦始皇的诏书,除掉公子扶苏,帮助胡亥继位。李斯由于和公子扶苏以及蒙恬兄弟不和,担心秦始皇死后自己地位不保失去权势,做出了这个决定。

商鞅变法前的秦国是王与诸侯共治天下。被变法那么一折腾,秦王的权力无限大。不管是商鞅还是李斯,都奉行轻罪重罚。令人搞笑的是,这两个人恰恰是被自己的政治主张给坑死了。

李斯所谓三败于赵高,无非都是他自己坚持的法家思想坑了他而已。赵高顶多是搞了点小手段,若放在别的时代,李斯还可能有别的选择。但放在秦末那个时代,李斯的失败是注定的。

患得患失是李斯的致命弱点。心胸狭小,不能容人,让他孤立。自负其能,孤高自赏,让他固持已见。阿谀迎命,不知其权,让他为人诬陷时,无人救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