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真的不該投資理財嗎?……我陷入了沉思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 “一個23歲的年輕人,手上有2萬有什麼好的理財建議?” 很多答主苦口婆心的講,要投資自己:買書讀書、報個培訓班、去健身……這些答主給出的理由是,年輕的時候,資本有限,理財很難得到較高的收益,不如把時間與資金用去投資自己。

誠然,讀讀書、健健身,投資自己是極好的。然而年輕、錢少就真的不能理財了嗎?

年輕人真的不該投資理財嗎?……我陷入了沉思

小行認為不是這樣的,投資理財與投資自己並不矛盾,學習理財從另一種角度看,就是培養一項技能,這又何嘗不是對自己的一種投資?

年輕不能去理財嗎?

很多對年輕人理財持反對意見的朋友說:投資理財需要經驗。

嗯,是的,但經驗都是一步一步攢出來的,沒有誰是天生投資大師。每一個人最開始都是to young to simple的年輕人,經過漫長時間的積累,才會變成一位談笑風生、身經百戰的長者。

從另一種角度看,年輕恰恰是理財的一種資本,俗話說“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年輕意味著能承受更多的理財風險,畢竟還年輕嘛,怕什麼呢?錢總是會有的。

年輕人真的不該投資理財嗎?……我陷入了沉思

資金少,理財就毫無意義嗎?

又有許多朋友說,需要很多資金才能去理財,錢太少毫無意義,就像如果年收益率達到10%,投資1萬,一年只能賺1000,而投資100萬,一年能賺10萬。

這種說法固然有道理,但如前所述,我們需要積累一點人生經驗。本金少,如果虧損,損失也少,這個時候不去學習一個,還等什麼時候呢?或許通過理財,我們得到的收益有限,但積累下的經驗,可以指導我們在未來做出更好的選擇。

年輕人真的不該投資理財嗎?……我陷入了沉思

年輕人該怎麼理財?

1、若要理財有道,先要賺錢有道

由於年輕人收入少,投資範圍比較有限,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多存錢,不斷積累原始資金。

資本的原始積累很重要。因此,要努力賺錢,不要把飛黃騰達寄託在遙不可及的幻想上,不要總是想著彩票中獎、挖到寶藏、父母喊你回去繼承億萬家業……

不要等到其他人升職加薪時,滿眼盡是羨慕,不甘心的說上一句沒有卵用的,“要是我努力了,也可以的。”

努力工作吧,在本業上下足功夫,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能,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務,早日加薪!

年輕人真的不該投資理財嗎?……我陷入了沉思

2、量入為出,分散投資

之所以有一些人投資理財虧了很多,是因為步子邁的太大,扯到蛋了。如果把每個月收入的絕大部分都拿去投資到一處,一旦出了風險,就滿盤皆輸。

正確的操作是,按照自己承擔風險的能力,把自己資金的一部分拿出來用於投資理財;再把這部分進行拆分,分別投入到貨幣基金、股票、P2P等不同類型的理財產品上;不同類型的理財產品中,又可以拆分成不同的具體產品。經過這樣的不斷拆分,風險也就大大分散了。

年輕人真的不該投資理財嗎?……我陷入了沉思

3、多看書,學習理財知識

與其埋頭苦思,不如借鑑他人智慧。前輩們的經驗心得,都寫在文章裡了,多看看書,能讓你少走彎路,快速進步。在這個信息時代,獲取知識是極其容易的,如果手裡沒有相關書籍,那麼去網站、公眾號上看看理財文章也很好的。

年輕人真的不該投資理財嗎?……我陷入了沉思

4、及時關注理財資訊,勇敢嘗試新方法

作為年輕人,一大優勢就是能快速的接納新鮮事物,如今理財的新平臺、新方式層出不窮,在力所能及,足以承擔風險的範圍下,不妨在判斷、比較之後,多做嘗試。

知乎上還有過一個問題“大三學生手頭有 6000 元,有什麼好的理財投資建議?”其中一條回答說“買比特幣,然後忘掉你有6000元。”

年輕人真的不該投資理財嗎?……我陷入了沉思

這個回答被譽為知乎最有價值的回答,答主在11年寫下這條回答時比特幣單價不足20元人民幣,而幾年之後,比特幣單價10萬人民幣,如果在該答主建議時買入,6000元就變成3億了。

雖然說這樣巨大的收益近乎天方夜譚,以後也許不會再有那麼好的機會,但我們要相信新事物的巨大潛力。

年輕的夥伴們,讓美好的生活,從理財開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