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手機「大漲價」:低價難以滿足需求,性價比時代或將過去?

全球手機“大漲價”:低價難以滿足需求,性價比時代或將過去?

資料圖:來自站長之家

【一個字,貴】

儘管在中國市場僅剩1%的份額,三星照舊沒有在售價上“討好”中國消費者。新發布的三星Galaxy Note 9給出了7499元的起售價,高配版的價格更是高達9499元,再一次刷新了安卓手機的價格高度。但是在高價格下,除了那支被網友們戲稱為"金箍棒"的S Pen功能有所擴展之外,之前有所期待的用戶沒有看到更多有誠意的創新。

可如果放到手機行業的大環境來看,三星的定價策略並非特立獨行,比如幾年前2000元檔的國產旗艦,如今已經清一色的提升到3000元以上的價格。去年的iPhone X逼近9000大關,今年破萬幾乎是毫無疑問的。而國內的華為旗艦機型也從2015年的2000元漲到了超過5000元;OPPO和vivo最新的Find X和NEX也是接近5000元。

全球手機“大漲價”:低價難以滿足需求,性價比時代或將過去?

資料圖:來自金投網

【拜拜了,性價比時代】

CNET給出了這樣一份統計數據:2016年至今,三星Galaxy S系列的售價已經飆升15.1%,LG G系列的價格上漲14.7%,華為P系列的定價竟然上漲了33%......回到國內,"以前沒錢買XX,現在沒錢買XX",兩個時間的節點,一樣的表述,後面卻是價格的天差地別,這是不是代表著手機的高價時代已經來臨了呢?

過去,曾經3000元上下的手機就被成為旗艦,當年三星的Galaxy S系列等大牌的旗艦機也只是在三四千的價位上踱步,即使是蘋果最為經典的iPhone 4也不過5000出頭。但是上面的這些品牌並沒有因為漲價而失去粉絲用戶,相反的他們在頭部廠商的位置上越做越牢,倒是一大批打價格戰的小品牌銷聲匿跡或者舉步維艱。

全球手機“大漲價”:低價難以滿足需求,性價比時代或將過去?

資料圖:來自東方頭條

【漲價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內存、閃存芯片已經連續兩年只升不跌了,8GB內存條從200多塊到最高時候的近千元,翻了幾番?可是因為行業的壟斷手機廠商們的話語權是相當微弱的,"愛用不用"這種近乎無賴式的態度就是上游供應商的回饋,但是手機廠商卻不能對用戶說"愛買不買",只能捏著鼻子高價購買原料。

根據網上數據,閃存廠商美光從2016年的虧損到今年一季度有223.9億元的運營利潤,恐怕廠商之前自己也不會想到,這利潤從哪來?最終轉嫁於何處?不言自明。 任何的廠商都必須有合理的利潤才可以存活,一味的價格戰的結果反而是因為入不敷出提前出局,而技術創新和服務升級就成為了他們產品漲價同時跟進的配套措施。

全球手機“大漲價”:低價難以滿足需求,性價比時代或將過去?

資料圖:來自鳳凰網科技

【更高的要求】

另外一方面消費者更高的需求也對產品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國內的用戶多年的智能機體驗讓很多人不在把"夠用"作為選機的標準:硬件配置高,那麼系統優化好不好?電池容量大,那麼充電速度怎麼樣?白天拍照好,夜拍、美顏怎麼樣?性價比高不高?

這樣的全面要求真的不是曾經的手機藍海的時候了,誰進來也能撈兩筆,沒有一整套的售前售後的研發、設計、品控、服務,真的難以滿足用戶,所以頭部廠商的共識就是用更好的產品來打造更好的品牌形象,滿足用戶更多的要求,漲價是必然的。

OPPO的Find X、vivo 的NEX即使貴如同幾年前搶1999元的小米旗艦一樣供不應求,這說明真正能打動人心的是是否有調動用戶購買神經的技術和服務,只要用戶覺得值,價格高也會消費;單純的硬件堆砌,再便宜也難以喚起用戶的激情。

【小芯有話說】對於手機大面積漲價,你有什麼看法嗎?

(歡迎下方評論區與網友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