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智擒鳌拜却不杀他,16岁的帝王心术,细思极恐

鳌拜,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他以战功封公爵,前半生军功赫赫,皇太极赞他:"满洲第一勇士"!

康熙智擒鳌拜却不杀他,16岁的帝王心术,细思极恐

绝对的权臣级别的人物。但是后来的鳌拜,仗着自己位高权重,操握权柄、结党营私,根本不把这个“康熙小儿”放在眼里,朝中大权,尽皆被其操控,甚至朝堂之上,逼着康熙下令绞死大臣苏克萨哈,其权利之大,可见一斑!

那时的康熙是敢怒不敢言啊,试问一个皇帝谁能受得了?可是康熙能行!他故意放权给鳌拜,并天天领着一群小伙伴“摔跤”,“常挽强弓,力能抗鼎”的鳌拜当然不将其放在眼中,却不想“小不为,却乱了大谋”,被年仅16岁的康熙给设计擒拿,并关入大牢了,清理其党羽,昭雪大臣冤情,怕是鳌拜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是这种结果了。

康熙智擒鳌拜却不杀他,16岁的帝王心术,细思极恐

可是,康熙只是将鳌拜及其子关于牢中,却并不杀他,这是为何?其实,这才是最高的手段啊,这样做绝对是对康熙最具好处的。

首先,评给鳌拜列出的“十余条重罪”,诛其九族都是够了,但是这个时候,鳌拜其实已经完全没有威胁了,所以杀不杀他都已经无关紧要了,相反,鳌拜一生,战功赫赫,一生忠于皇太极,并尽心尽力辅佐顺治,为了这个大清南征北讨,献出一生,而更是顺治的托孤大臣,虽然晚年权欲熏天,做了不少糊涂事,但就这么杀了,岂不是寒了无数有功将士之心?相反不杀,还会更得爱戴,岂不更美?

其次,晚年的鳌拜简直的一手遮天,朝中亲信更是数不胜数,甚至大学士班布尔善,吏部尚书葛褚哈,工部尚书济世都是他安插在要害位置的亲信,这一杀万一牵动人心,朝廷混乱,得不偿失啊,相反不杀而以示皇恩浩荡,以后再慢慢清理,岂不最佳!

康熙智擒鳌拜却不杀他,16岁的帝王心术,细思极恐

所以综上而言,不杀不是优柔寡断,反而是恩威并施,更拢人心,“一巴掌再给一个甜枣”,康熙不愧是后来的一代明君,才16岁便深喑帝王心术,一步看三步,着实令人佩服!(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