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巡遊天下,爲何三次都到琅邪

秦始皇自忖功蓋三皇五帝,而且也確實有些政績,所以一方面是為了解下情,炫耀威風,一方面是尋訪仙山、希求長生,他總是接連不斷地出巡。

秦始皇巡遊天下,為何三次都到琅邪

早在統一之前,隨著兼併戰爭的勝利步伐,他就先後到過洛陽、邯鄲以及楚國的首都郢、陳等地。

統一的第二年,出於防禦匈奴的需要,他巡視西北邊郡隴西和北地二郡,越過雞頭山(位於今六盤山中段),由回中(今甘肅華亭南)返回咸陽。

從統一的第三年起,他開始了全國性的大巡遊。共巡遊四次,跋涉名山大川,足跡幾乎遍及了全國各地。

在巡遊途中,他到處刻石,如《泰山刻石》、《琅邪刻石》、《芝罘刻石》、《東觀刻石》、《碣石刻石》、《會稽刻石》,其內容主要是歌頌秦始皇的功德,宣揚結束戰爭、統一天下、制定國策以及革除舊俗的正義性和優越性。

秦始皇巡遊天下,為何三次都到琅邪

他總以為神仙就在東海,要見神仙,只有多去沿海之濱,所以他四次大巡遊,都是到沿海地區,一臨碣石(今河北昌黎北),兩登成山(今山東成山角),三次來到琅邪和之罘,這些地方是傳說中的神仙登岸點。在巡遊途中,秦始皇每到一地,便派遣大量的方士去尋找神仙,求取長生仙藥。

秦始皇巡遊天下,為何三次都到琅邪

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進行他的最後一次巡遊。他從咸陽出發,首先來到南方的雲夢(今洪湖、洞庭湖一帶),在九疑山祭祀了虞舜。然後順江東下,由丹陽(今安徽當塗東)登陸,來到錢塘(今浙江杭州),繞道向西120裡渡江登上會稽山,在山上祭祀了大禹。祭罷大禹,秦始皇在會稽山刻石留念,然後下山,經吳中(今江蘇吳縣)北上。秦始皇一行從江乘(今江蘇鎮江)渡江,一直沿著海邊向北,又來到琅邪。

他總想能在海邊有所收穫,遇見仙人或得到仙藥,所以一直靠著海岸走,然而仍一無所獲。看看求仙無望,便決定返回咸陽。連日的旅途勞累,加上心情沮喪,到平原津(今山東平原附近)就病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