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智慧:像嬰兒一樣柔弱

道德經的智慧:像嬰兒一樣柔弱

周秋鵬

有時候在生活中會遇到挫折。不順的處境會導致心情的沮喪。而世界本身就是適者生存,弱肉強食的現象也很普遍。大家都想成為一個強者,或者變成一個堅強的、強硬的人。因為強者就不會被人欺負,有時候還能欺負弱者。但是實際上我們發現很多人都有挫折感。這種挫折感,可能跟大家都把成為強者當成一個目標而導致的。

老子在道德經裡指出,一個人死亡之後,身體會變得僵硬。植物也是,等到枯黃之後,就變得僵硬起來。而如果是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身體是柔弱的、柔軟的,同樣,植物在萌芽期,也是柔弱的、柔軟的。所以柔軟和柔弱,代表生命。而僵硬、強硬,更接近死亡。

平時人們顯示出來的強硬,很可能是為了保護自己。而大家都這樣用強硬的一面去對待彼此,那麼總是會有人受傷,併產生挫折感。所以老子反其道而行,以柔弱、柔軟的一面示人。就像一堆棉花,對方的鐵拳再強硬,打過來也使不上勁。平時再剛強的人,遇到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可能也會變得溫柔起來。

而一個人要顯得很強硬似乎很容易,要變得柔弱,實際是很難的。當初韓信,遇到幾個無賴,其中一個無賴要韓信從他胯下爬過去,韓信就真的順從地做了。後來韓信成為聞名天下的開國將軍。他就是深刻領悟到了老子的智慧。而且後來韓信功成名就,再次遇到當年讓他受胯下之辱的無賴,也是一笑了之。可見他把當初的柔弱,當成了一種修煉。那個名義上的無賴,正是來幫助他做功課的。沒有那個無賴,他可能還沒通過考試呢。

筆者年輕時也立志做個強人,要出人頭地,讓萬眾敬仰。然後屢遭挫折,屢敗屢戰,直到雙鬢斑白,忽然發現自己遭受的所有挫折,都與自己的逞強好勝有關。於是再讀老子的道德經,發現年輕時看得太粗,沒有領悟到柔弱的妙處。

現在遇到挫折,或者遇到強人欺負,筆者會在心中默唸一句話:我是柔弱的。反覆念幾遍,心中的挫折感、沮喪感就消失了。我知道我的本領肯定沒有韓信高,就算比韓信高,不會比老子高吧。連老子都認為柔弱勝剛強。我有什麼理由不嘗試一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